F-35C低调成军,歼-15压力山大!我们的隐身舰载机呢?

2019-03-05 15:49:27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美国海军已于本月28日正式宣布其新一代隐身舰载机F-35C形成初始作战能力(IOC)。而初始作战能力的形成,也意味着这款战机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列装的全部条件。

同时,美国海军高层也表示,VFA-147“阿尔贡英雄”作为首个F-35C舰载机中队,将在2021年前后正式部署卡尔·文森号航母并前往亚太地区进行首次作战部署。

尽管这段时间以来,大多数人的目光都被印巴克什米尔上空的交锋所吸引。但站在中国的角度看,印巴这场闹剧对我们产生的影响,远没有F-35C的正式成军来的深远。



▲当大家的目光集中在印巴方向上时,F-35C已然低调成军

我相信对周边动态或者说“联合攻击战斗机”(JSF)这个项目稍有关注的朋友,肯定不会对“F-35环中国包围圈”这个概念感到陌生。

随着近年来,包括日本、韩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周边国家陆续接收F-35隐身战机,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得到,一张以隐身战机为基本构成的对华包围网,已然逐渐编织而成。



除了周边国家的空中隐身力量之外,美国空军F-35A、海军陆战队F-35B、美国海军F-35C舰载机,更是此包围网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如今,F-35C舰载机宣布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其所昭示的也是包围网的进一步完善。



▲F-35C达成IOC标志着隐身战机对华包围网的进一步完善

作为美国海军规划中用于替换早期F/A-18“大黄蜂”的新一代舰载机型号,F-35C与其同胞兄弟F-35A、F-35B一样,都属于采用了隐身外形设计的第四代战斗机。

除了隐身这一必备要素之外,包括AN/APG-81有源相控阵雷达、AAQ-37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AAQ-40光电瞄准系统(EOTS)在内的各种先进传感器,更是为其赋予了远超传统第三代,乃至一些早期第四代战机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可以预见的是,F-35C隐身舰载机的在未来的陆续列装,必将极大的提升以舰载机为战斗力核心的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综合作战能力。



▲F-35C的加入将极大的提升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作战能力

相比之下,随着F-35C舰载机初始作战能力的形成,中国海军以歼-15为主要构成的舰载航空兵,将不可避免的在技术层面与美国海军形成代差。

虽然国产歼-15舰载机的后续改进型号,如装备有源相控阵的歼-15B,以及被称为“中国咆哮者”的歼-15G电子战飞机等均已交付在望。

但就其性能而论,即使是乐观估计也只能与美国海军的F/A-18E/F“超级大黄蜂”相抗衡。

与F-35C这种隐身舰载机相比,歼-15及其改进型依旧存在着难以逾越的技术代差。如此差距之下,说歼-15压力山大真是毫无半点夸张的嫌疑。



▲随着F-35C的批量服役,国产歼-15系列面临的压力将陡然上升

尽管在此前网络上已有小道消息传言,海军已经确定将由沈飞研发一款被命名为“歼-35”的中型隐身舰载机,用于陆续替换目前的歼-15系列并与美国海军的F-35C相抗衡。

对于这种传闻,我们在眼下显然无法证实其真实性,但考虑到第四代隐身战机的通常以十年计的研发周期,以及舰载机上舰所需面临的各种额外技术挑战。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就算所谓的“歼-35”已经确定了相应的技术路线并正式立项,我们离海军新一代隐身舰载机的横空出世,恐怕还是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舰载机的代差,是我国海军与美国海军综合实力差距的一个缩影,我国海军虽然近10年来发展迅速,但短板依然不少,这一切都需要更多时间去弥补。

幸运的是,至少在资金和技术上,我们已经没有难以逾越的障碍,军迷只需要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