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交锋!EA-18G战机落入中方电子战防御网?

2024-07-21 00:26:31   


2024年7月14日,南华早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标题为《How Boeing’s electronic war fighter runs into China’s ‘kill web’ in the South China Sea(波音战机如何在南海闯入中国杀伤网)》
图片


文章透露,在2023年12月,由于对其指挥能力失去信心,美国海军解除了“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CVN-70)战斗群中第136电子战中队(VAQ-136)的指挥官库尔特的职务,并迅速派遣了电子战军官保罗·里特来接替他的位置。库尔特解职半个月后,中国海军055型驱逐舰南昌舰被军委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这两件事是否有关联?目前还没有更多的官方消息予以证实。
当时,我们的媒体报道了两架美国喷气式战机飞越南昌号驱逐舰的画面。其中一架,为军迷所熟知的EA-18G“咆哮者”,是美国海军的一种专为电子战设计的战斗机。《南华早报》报道对此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在这次对抗中,中国海军可能采用了集成人工智能技术的雷达系统来应对美国的EA-18G“咆哮者”。
图片

南昌舰实拍到的美军战机

说起新中国电子对抗作战的历史,尤其是与美国的电子对抗,可以追溯至朝鲜战争时期。在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中国在进行国土防空作战时也遭遇了类似的挑战。
最初,新中国主要依靠高射炮进行防空。后来,我们从苏联引进了萨姆-2地对空导弹系统,这主要是为了针对高空侵入中国领空的美国U-2战略侦察机。这些侦察机,通常由中国台湾的国民党飞行员操作,专门针对我国西北部的核基地等战略设施执行侦察任务。
在侦察任务执行过程中,美国的U-2侦察机已经装备了电子干扰设备。通过一系列的攻防对抗,我们逐渐掌握了敌方电子装备的作战原理,并采取了相应的反欺骗和反干扰措施。连续的互动形成了一种双方不断交锋的局面。
图片

陈列在军博里的U-2残骸 来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图片

实际上,通过早期的电子对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早具备电子战能力的国家之一。进入1960年代,虽然越南战争的爆发众所周知,但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当时派出了大量的高炮部队协助越南,承担了北越关键地区的防空任务。这一历史细节现在很少被提及。事实上,我国的陆、海、空三军都派出了高炮部队参与了抗美援越作战。

在当时的对抗中,我们使用的地面高炮、火控雷达和测高机等基础装备,面对的是装备先进的美国空军和海军飞机,再次形成了一种电子干扰的对抗局面。

大家都知道,美军在那时已经装备了第一代反雷达导弹,“百舌鸟”导弹。这种导弹能够追踪雷达辐射的来源并进行打击。一旦地面雷达一开机,如果被附近美军飞机侦测到,就会用这种导弹立即发起攻击。此外,美军还采用了一种常见战术,这是许多军事爱好者可能已经了解的。这项战术涉及使用特种飞机作为诱饵,诱导像北越以及我们的地面防空雷达系统启动。一旦雷达启动,美军的主攻部队,包括战斗机和轰炸机,就会发动致命的攻击。

在这种对抗中,关键是要能准确地判断空中的电子信号目标,分辨出是普通的飞机还是真正的打击力量。如果错误地将敌佯动飞机视为主攻目标,一旦开启雷达,就会立即遭受敌方的攻击。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展了先进的鉴别手段来区分真伪。


比如,我们利用了脉冲多普勒效应,同时开启几个雷达,使得它们的雷达波在某个区域集中,形成一个信号强烈的假象。实际上那个位置并无雷达存在,这使得美军难以准确判断,有时候他们发射的“百舌鸟”导弹就会因此而击中空无一物的位置。这种策略在电子战中非常关键,有效地混淆了敌方的感知。

此外,一旦我们的雷达操作员发现敌人的欺骗动作,就会立即执行紧急停机,迅速关闭雷达。当时的“百舌鸟”导弹尚未能够实时判断并追踪丢失的目标。在这种电子战的攻防中,我们成功地击落了多架敌机,特别是依靠中国部队的高炮单位,美国空军遭受了重大损失。这些战术上的胜利显著地提升了我们在战争中的优势。
延伸至今天,我们都知道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子战和防空系统中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有分析指出,EA-18G 咆哮者飞机实际上采用了一种名为“伴随干扰”的策略。这让我们回想起越南战争时期的战术,其中一部分飞机负责执行佯攻和欺骗行动,而另一部分则负责进行打击、收集情报或执行其他战斗任务。然而,据公开资料分析,EA-18G这次的干扰行动并未成功。相关媒体已经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图片

美国海军使用 EA-18G“咆哮者”雷达来干扰敌方电子设备,但现在中国科学家发表的一篇论文展示了解放军先进雷达如何抵御此类攻击。照片:美国太平洋舰队
之所以美国海军此次的电子干扰未能成功,主要是因为我们部署了配备了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雷达系统。这些系统与过去单一功能的雷达明显不同。如今,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军舰还是其他大型水面舰艇,同一艘船上可以装备多套针对不同波段、具有不同功能的雷达系统。过去,如果一艘舰只装备了多部雷达,首要任务是确保这些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防止自身发射的频率产生内部得互相干扰,从而影响舰只的作战功能。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多雷达系统的配置增强了我们的防御能力,使得对方的干扰策略难以奏效。
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实现这一功能,即通过智能技术将整个舰队的雷达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智能雷达网络。这使得整个舰队能够实时共享和分析雷达数据,大大增强了防御和反应能力。
这种智能联网雷达系统远比过去简单的联网系统先进得多。它可以灵活调动不同的频谱资源,有效对抗敌方的来袭目标。例如,即使敌人尝试通过某种手段干扰我们的雷达,认为我们已无法探测到它们,我们仍可以通过舰上其他雷达或者编队中其他舰只的雷达系统发现并追踪敌人。此外,这种系统还能实现探测强度和信号频率之间的快速跳转,无论敌方如何干扰,智能技术都能保证我们的探测能力。

图片

南昌舰
据报道,当时南昌舰的雷达系统正常运行,美军的干扰未能奏效。据南昌号上的一名指挥官后来向官方媒体透露,当时舰上的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已经开启,意味着EA-18G 咆哮者随时可能被击落。这一事件被《南华早报》描述为咆哮者“冲撞进入了中国的杀伤网”,显然美国的干扰策略并没有成功。

这次事件可能是导致威廉·库尔特这位第136电子攻击中队军官被解职的原因之一。当然,由于缺乏进一步的信息和资料,我们无法进一步证实可能性,只能根据报道中透露的信息来讨论这些问题。
目前,我们的雷达系统已经能够实现以下功能:首先,舰船之间可以共享信息,这使得我们能够灵活而主动地快速应对电磁干扰;其次,我们已经从依赖单一资源的对抗模式转变为利用整个系统的探测资源进行集成对抗。此外,我们还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即以攻为防,通过优化组合多种措施,利用整个编队的各种要素联合对抗敌方的电子战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