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风即风:南海原来不是天堂,你知道吗?
2016-10-02 07:30:24
前两天,大家看我们登上西沙永兴岛,都很兴奋艳羡是吧?
确实,那么美的风景…….
这才是真正的“大海“(远海)。
这海水,澄澈得叫人心醉得几近窒息,尽管大海叫人畏惧,但这种美的却的确叫人无法拒绝,恨不得一头扎进去,在里面畅游一番……..

当然,更叫人兴奋的是,它是“我们的”——都说马尔代夫好,原来,我们自己就有自己的马尔代夫,只可惜,它目前还没有开发好。

在这里适当科普一下,上面照片中,那片岩石叫“永兴岛老龙头”。但其实它却是另外一个岛,它原来的名字叫“石岛”:

石岛面积为0.08平方公里,海拔高达15.9米,是西沙群岛最高点。也是西沙群岛中唯一的一座岩石岛,岛上大部岩石裸露,故得名。岛上有中国主权碑以及“西沙老龙头”石碑一座。石岛上有一片老兵林,是守护石岛的官兵们离开时植上的,石岛位于永兴岛礁盘的东北方向,2012年修建了800米的人工石堤/小公路,从此与永兴岛相连在一起。这条公路,三沙市政府将它命名为“永石公路”:

所以,永兴岛的面积也增大了,而且也多了一个这么奇特的美丽景点,石岛可算是“西沙第一峰”也难怪当时我们有人开玩笑地说了一句“这里恐怕是西沙最佳的跳崖地点”,哈~!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有了驻岛官兵——用我们的战士们的话说就是“一代又一代的西沙人”的开拓,才有了今天颇显欣荣与秀美如画的永兴岛。
可是,朋友,你们可曾听过一句很有名的网络语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
是的,我们只看到了今天永兴岛的美好生活,却没多少人会想起这背后的来之不易,没有多少人去细究过今日之“三沙市”又是如何建立的。你可知道,并不是每一片南海都是天堂?相反,它可能还是地狱,毫不夸张,今天就让笔者来带大家认识两个西沙群岛的小伙伴…….
一、南海戈壁——中建岛
中建岛位于西沙群岛最南端,距永兴岛178公里,,为纪念1946年中华民国时任南海舰队接收西沙群岛时的“中建号”军舰而命名。此岛海拔只有2米多,近年来,陆地面积因风浪吞噬而由1.5平方公里缩小为1.2平公里。台风大潮来袭时,一般都会淹没全岛,而涨潮时中建岛也会变得只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约0.014平方公里,大约是低潮时的百分之一。
请自行感受一下1/100有多大…….

众所周知,1974年中越海战之后,我国彻底夺回西沙群岛的控制权,而中建岛也是在那个时代驻兵的,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这里是海域上离越南最近的地方,正对越南砚港,是我们名符其实的“天涯哨兵站”!在此次“我们的长征在路上”的活动中,我们登上永兴岛后有网友屡次提及“爱国爱岛,乐守天涯”的荣誉称号。

因此,永兴岛上的驻军也称“天涯哨兵”,但其实,最早获得国家此殊荣的却是中建岛的驻军——1982年8月11日,中央军委授予该岛守备队“爱国爱岛天涯哨兵”荣誉称号。
一位到中建岛视察的将军为守备队官兵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碧海孤岛悬,仗剑复扬鞭。试问名利客,几人能戍边?”所以,今日传遍南海我官兵的“乐守“精神其实是始于中建岛。
二、中建岛的风与沙

这是第一代守岛官兵,他们的住宿就是几顶帐篷而已,然而,很快就没得住了——1975年5月,一艘炮艇输送了一支7人小分队登上中建岛,拉开了人民海军驻防中建的历史,刚上岛时条件非常艰苦,官兵只能驻扎在帐篷里,后因台风影响迁至岛西面700米处一艘搁浅的商船上。在那段日子里,官兵长达几个月没得洗澡,且经常处于饥饿中的“荒岛求生”状态是家常便饭。
2014年CCTV-7采访了中建岛,某军官对记者说:“天气不好的时候,船无法靠岸,那个时候,补给可能要中断一两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你试想想,39年后的2014年,我们的船尚且时常无法登岛,那1975年时的条件就不言而喻了,终于,此刻我们或多或少可以理解到什么叫“一代又一代西沙人”的精神了…..
然而,中建岛的可怕远不止台风……

看这照片像沙漠,是吧?
可它不是沙漠,它就是中建岛!中建岛是出了名的荒岛、火岛、风岛、沙岛,常年受高温、高湿、高盐份、高日照,缺淡水、缺泥土,是典型的多热带风暴的“四高两缺一多”的恶劣自然环境,岛上植物根本不能生存,因此素有“南海戈壁”之称。直到1982年,中建岛官兵才种活了第一棵椰子树,成熟的第一棵椰子现存放在中建岛荣誉室。
三、中建岛的鸡屎
从那时候起,一代又一代的“中建人”便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地与大自然斗争的战斗,没错,这就是一场战争,一场人与自然的终极对决,与大海“死地”的终极对决。30多年来,中建岛官兵们一直抱持“屡死屡种、屡种屡死”的精神,不停地开拓植被,因为岛上的土壤盐分太高,又经常被海水淹没,且当年可没有今天我们在南海造岛的那些“神器”,所以官兵们利用探亲、出差等各种机会,你一包、我一包从大陆20多个省市背来泥土、树苗和菜种,在珊瑚沙上填土造地,植树种菜。1980年10月,中建岛老兵李华平从安徽老家带着两大袋干鸡粪上汽车,因为鸡粪实在太臭,售票员硬是不让他上车。无奈之下李华平只得告诉售票员原因,当得知西沙中建岛的情况和官兵们爱岛建岛的故事后,售票员感动了,不但让李华平上了车,还免了货运费。从此以后,李华平只要回家归队再带泥土肥料,当地车站总会为他亮“绿灯”。

因此,多年来,中建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每一位回家探亲的守岛官兵,归队时都要带回一包泥土和肥料。如今,战士们终于不用再自己带了,现在三沙市政府每年都会定期用军舰送来新鲜的泥土运上岛,以改良岛上的土壤。但中建岛上的菜地上,仍保留着多年来由官兵从各个省市带上岛的泥土而合堆成的菜地,官兵们给他起了一个极其形象的名字,叫“团结菜地”。

至今,不时还是会有休假归队的官兵从家乡带回一小包泥土,添加到“团结菜地”里面,以示“中建精神”的存续。
今天,在“一代又一代中建人”的不懈努力下,岛上已种下马尾松3000多棵,羊角树1000多棵,椰树200多株,爬藤2000多平方米,昔日的南海戈壁终于要变成生机盎然的海上绿岛,而有了一大片绿林后,营区周围也很快就鸡鸭成群,于是三防菜地也建成了,从此时蔬常新,官兵们终于告别了只能靠补给生活的历史。


然而,上天似乎要“中建人”一直经受苦难……..2009年的大台风严重破坏岛上数十年的植树成果。2013年的两次超级台风大面积破坏力更大,大风浪吹走了大量沙地,使岛面积严重缩小,从1.5平方公里变成了今天的1.2平方公里,几乎摧毁了“中建人”们多年来的含辛成果,给岛的生态带来了灭顶之灾,2014年CCTV-7采访岛上官兵,战士们说需要栽红树林,它号称消浪先锋、海岸卫士,有它可以有效抵挡台风,于是“中建人“们又开始孜孜不倦地动起手来了……
四、中建岛上的“祖国万岁“
通过我与各位正能量网友们的微博“直播“,大家也看到了,永兴岛的老龙头上有曾经的守岛老兵雕刻的”祖国万岁“四个字。

原来,中建岛上也有“祖国万岁”:

但这四个大字可不是刻出来或画出来的,它曾经是老中建人们肩扛手抬,从礁盘上搬来几百块珊瑚石堆砌的铮铮誓言。2010年9月时,超强台风“凯撒娜”削走了半米厚的珊瑚沙,“老祖国万岁“消失得无影无踪。让官兵心痛不已,如何重现“祖国万岁”成了官兵们的心结。据CCTV-7报道,现役队长李万波某日带队巡逻时,看到沙滩边上几棵红茎绿叶的海马草,突然灵机一动:“咱们可以把‘祖国万岁’再种出来!”于是,就有了上面那张图片里的四个字,海马草根茎鲜红,代表着中建人忠诚的热血。海马草枝叶油绿,那是中建人守护的希望。如今,不但种出了“祖国万岁”四个字,还种出了一面国旗,所以“中建人”总是有办法的,浪打不倒,风吹不垮!
“没有七分英雄胆,休上中建白沙滩“——白沙滩就是指戈壁,那真的与陆地上的沙漠没两样,唯一不同的是,它经常会有海水来”拥抱“。

毫无疑问,永兴岛的今天也是这么走过来的,终于,我们深刻领悟了什么叫“罗马不是一日建成“,叫什么”祖宗基业“。我们站在永兴岛老龙头的山上,向着更远的南边大声高呼,我们欢笑,我们嬉戏,我们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感叹大海的雄壮与天造地设的避风港……..
其实,哪来的那么多的鬼斧神工与避风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真是一句厚重如磐石般的话,当我们躲避在永兴岛上的绿树成荫之下的时候,我们可曾记得,它最初是什么样的?
所以,还是那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替你负重前行——铭记,感恩,感激老一辈的“西沙人“们的付出,是你们让西沙变成了今日天堂,感谢总是为了我们冲在最前头的人民子弟兵,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一切。
他日南沙,也必将如我们所愿!

祖国万岁!
确实,那么美的风景…….
这才是真正的“大海“(远海)。
这海水,澄澈得叫人心醉得几近窒息,尽管大海叫人畏惧,但这种美的却的确叫人无法拒绝,恨不得一头扎进去,在里面畅游一番……..

当然,更叫人兴奋的是,它是“我们的”——都说马尔代夫好,原来,我们自己就有自己的马尔代夫,只可惜,它目前还没有开发好。

在这里适当科普一下,上面照片中,那片岩石叫“永兴岛老龙头”。但其实它却是另外一个岛,它原来的名字叫“石岛”:

石岛面积为0.08平方公里,海拔高达15.9米,是西沙群岛最高点。也是西沙群岛中唯一的一座岩石岛,岛上大部岩石裸露,故得名。岛上有中国主权碑以及“西沙老龙头”石碑一座。石岛上有一片老兵林,是守护石岛的官兵们离开时植上的,石岛位于永兴岛礁盘的东北方向,2012年修建了800米的人工石堤/小公路,从此与永兴岛相连在一起。这条公路,三沙市政府将它命名为“永石公路”:

所以,永兴岛的面积也增大了,而且也多了一个这么奇特的美丽景点,石岛可算是“西沙第一峰”也难怪当时我们有人开玩笑地说了一句“这里恐怕是西沙最佳的跳崖地点”,哈~!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有了驻岛官兵——用我们的战士们的话说就是“一代又一代的西沙人”的开拓,才有了今天颇显欣荣与秀美如画的永兴岛。
可是,朋友,你们可曾听过一句很有名的网络语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
是的,我们只看到了今天永兴岛的美好生活,却没多少人会想起这背后的来之不易,没有多少人去细究过今日之“三沙市”又是如何建立的。你可知道,并不是每一片南海都是天堂?相反,它可能还是地狱,毫不夸张,今天就让笔者来带大家认识两个西沙群岛的小伙伴…….
一、南海戈壁——中建岛
中建岛位于西沙群岛最南端,距永兴岛178公里,,为纪念1946年中华民国时任南海舰队接收西沙群岛时的“中建号”军舰而命名。此岛海拔只有2米多,近年来,陆地面积因风浪吞噬而由1.5平方公里缩小为1.2平公里。台风大潮来袭时,一般都会淹没全岛,而涨潮时中建岛也会变得只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约0.014平方公里,大约是低潮时的百分之一。
请自行感受一下1/100有多大…….

众所周知,1974年中越海战之后,我国彻底夺回西沙群岛的控制权,而中建岛也是在那个时代驻兵的,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这里是海域上离越南最近的地方,正对越南砚港,是我们名符其实的“天涯哨兵站”!在此次“我们的长征在路上”的活动中,我们登上永兴岛后有网友屡次提及“爱国爱岛,乐守天涯”的荣誉称号。

因此,永兴岛上的驻军也称“天涯哨兵”,但其实,最早获得国家此殊荣的却是中建岛的驻军——1982年8月11日,中央军委授予该岛守备队“爱国爱岛天涯哨兵”荣誉称号。
一位到中建岛视察的将军为守备队官兵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碧海孤岛悬,仗剑复扬鞭。试问名利客,几人能戍边?”所以,今日传遍南海我官兵的“乐守“精神其实是始于中建岛。
二、中建岛的风与沙

这是第一代守岛官兵,他们的住宿就是几顶帐篷而已,然而,很快就没得住了——1975年5月,一艘炮艇输送了一支7人小分队登上中建岛,拉开了人民海军驻防中建的历史,刚上岛时条件非常艰苦,官兵只能驻扎在帐篷里,后因台风影响迁至岛西面700米处一艘搁浅的商船上。在那段日子里,官兵长达几个月没得洗澡,且经常处于饥饿中的“荒岛求生”状态是家常便饭。
2014年CCTV-7采访了中建岛,某军官对记者说:“天气不好的时候,船无法靠岸,那个时候,补给可能要中断一两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你试想想,39年后的2014年,我们的船尚且时常无法登岛,那1975年时的条件就不言而喻了,终于,此刻我们或多或少可以理解到什么叫“一代又一代西沙人”的精神了…..
然而,中建岛的可怕远不止台风……

看这照片像沙漠,是吧?
可它不是沙漠,它就是中建岛!中建岛是出了名的荒岛、火岛、风岛、沙岛,常年受高温、高湿、高盐份、高日照,缺淡水、缺泥土,是典型的多热带风暴的“四高两缺一多”的恶劣自然环境,岛上植物根本不能生存,因此素有“南海戈壁”之称。直到1982年,中建岛官兵才种活了第一棵椰子树,成熟的第一棵椰子现存放在中建岛荣誉室。
象征着天涯哨兵艰苦创业的奋斗轨迹。
三、中建岛的鸡屎
从那时候起,一代又一代的“中建人”便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地与大自然斗争的战斗,没错,这就是一场战争,一场人与自然的终极对决,与大海“死地”的终极对决。30多年来,中建岛官兵们一直抱持“屡死屡种、屡种屡死”的精神,不停地开拓植被,因为岛上的土壤盐分太高,又经常被海水淹没,且当年可没有今天我们在南海造岛的那些“神器”,所以官兵们利用探亲、出差等各种机会,你一包、我一包从大陆20多个省市背来泥土、树苗和菜种,在珊瑚沙上填土造地,植树种菜。1980年10月,中建岛老兵李华平从安徽老家带着两大袋干鸡粪上汽车,因为鸡粪实在太臭,售票员硬是不让他上车。无奈之下李华平只得告诉售票员原因,当得知西沙中建岛的情况和官兵们爱岛建岛的故事后,售票员感动了,不但让李华平上了车,还免了货运费。从此以后,李华平只要回家归队再带泥土肥料,当地车站总会为他亮“绿灯”。

因此,多年来,中建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每一位回家探亲的守岛官兵,归队时都要带回一包泥土和肥料。如今,战士们终于不用再自己带了,现在三沙市政府每年都会定期用军舰送来新鲜的泥土运上岛,以改良岛上的土壤。但中建岛上的菜地上,仍保留着多年来由官兵从各个省市带上岛的泥土而合堆成的菜地,官兵们给他起了一个极其形象的名字,叫“团结菜地”。

至今,不时还是会有休假归队的官兵从家乡带回一小包泥土,添加到“团结菜地”里面,以示“中建精神”的存续。
今天,在“一代又一代中建人”的不懈努力下,岛上已种下马尾松3000多棵,羊角树1000多棵,椰树200多株,爬藤2000多平方米,昔日的南海戈壁终于要变成生机盎然的海上绿岛,而有了一大片绿林后,营区周围也很快就鸡鸭成群,于是三防菜地也建成了,从此时蔬常新,官兵们终于告别了只能靠补给生活的历史。


然而,上天似乎要“中建人”一直经受苦难……..2009年的大台风严重破坏岛上数十年的植树成果。2013年的两次超级台风大面积破坏力更大,大风浪吹走了大量沙地,使岛面积严重缩小,从1.5平方公里变成了今天的1.2平方公里,几乎摧毁了“中建人”们多年来的含辛成果,给岛的生态带来了灭顶之灾,2014年CCTV-7采访岛上官兵,战士们说需要栽红树林,它号称消浪先锋、海岸卫士,有它可以有效抵挡台风,于是“中建人“们又开始孜孜不倦地动起手来了……
四、中建岛上的“祖国万岁“
通过我与各位正能量网友们的微博“直播“,大家也看到了,永兴岛的老龙头上有曾经的守岛老兵雕刻的”祖国万岁“四个字。

原来,中建岛上也有“祖国万岁”:

但这四个大字可不是刻出来或画出来的,它曾经是老中建人们肩扛手抬,从礁盘上搬来几百块珊瑚石堆砌的铮铮誓言。2010年9月时,超强台风“凯撒娜”削走了半米厚的珊瑚沙,“老祖国万岁“消失得无影无踪。让官兵心痛不已,如何重现“祖国万岁”成了官兵们的心结。据CCTV-7报道,现役队长李万波某日带队巡逻时,看到沙滩边上几棵红茎绿叶的海马草,突然灵机一动:“咱们可以把‘祖国万岁’再种出来!”于是,就有了上面那张图片里的四个字,海马草根茎鲜红,代表着中建人忠诚的热血。海马草枝叶油绿,那是中建人守护的希望。如今,不但种出了“祖国万岁”四个字,还种出了一面国旗,所以“中建人”总是有办法的,浪打不倒,风吹不垮!
“没有七分英雄胆,休上中建白沙滩“——白沙滩就是指戈壁,那真的与陆地上的沙漠没两样,唯一不同的是,它经常会有海水来”拥抱“。

毫无疑问,永兴岛的今天也是这么走过来的,终于,我们深刻领悟了什么叫“罗马不是一日建成“,叫什么”祖宗基业“。我们站在永兴岛老龙头的山上,向着更远的南边大声高呼,我们欢笑,我们嬉戏,我们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感叹大海的雄壮与天造地设的避风港……..
其实,哪来的那么多的鬼斧神工与避风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真是一句厚重如磐石般的话,当我们躲避在永兴岛上的绿树成荫之下的时候,我们可曾记得,它最初是什么样的?
所以,还是那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替你负重前行——铭记,感恩,感激老一辈的“西沙人“们的付出,是你们让西沙变成了今日天堂,感谢总是为了我们冲在最前头的人民子弟兵,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一切。
他日南沙,也必将如我们所愿!

祖国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