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把中国视为重要盟友?先进发动机送中国仿制不怕美国脸色难看
2017-09-28 08:07:12
中国高铁技术快速发展,不仅在国内建起了高铁网,更将高铁修到国外。甚至发达国家,比如;英国,也许大家都已听说过,有关中国将给英国修高铁的事了,这也不禁让人事务变化之在!几十年前,我们尚在积极引进英国技术,如今反过来对英国进行技术输出!

中国给英国修高铁是一个什么感觉?
英国曾为中国主要的军事技术来源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斯贝MK-202型发动机。英国曾为世界第一航空大国,其中罗尔斯一罗伊斯公司,简称罗罗公司至今为世界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企业,斯贝MK-202型正在其在在上世纪60年代研制,世界著名发动机之一。

斯贝MK-202型
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中英开始高层接触,拉开了中国引进中国军工技术的大幕,1975年12月,中英签订了斯贝MK-202型发动机转让合同,仿制型号称为:涡扇9,代号:秦岭,用于现役的歼轰7。
也许有人说,这是英国把中国视为重要盟友?其实为无奈吧。作为前世界第一大国,英国拥有非常发达的军事工业,可是随着国力的衰退,自身已无力维持其军工产业的发展,军工企业急需海外订单来维持。把先进发动机送中国仿制,可以获得不小的回报,中国为这一项目总投资金额高达5亿英镑,当时中国最大的技术引进合同。

原型应用相当广
这款发动机对英国浍么,对中国却成就了首款国产攻击机,影响也不小,该发动机所使用的诸多新材料、新工艺,让中国是大开眼界,从中学习到了许多知识,也打算加以广泛应用。
这款发动机的引进对我们就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英国专家在指导发动机仿制的同时,也将许多技术理念与经验传授给我们,其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对其它国产型号的研发有相当的促进作用。当年许多参与“秦岭”发动机项目的人员,后来成为中国发动机技术的骨干力量。比如:“太行B”的总师刘永泉。

歼轰7
可惜由于计划安排失当,几款装机型号取消,造成无机可用的局面,以至仿制生产中断,直到歼轰7定型之后的2003年才算完成国产化。
英方相当信守合同,长期派人大力协助,为中方解答难题,根本就不怕美国的脸色难看,美国对英国实在没什么招了。英方还搜集了大量旧斯贝发动机,经过翻修后,供应给我们,以保证歼轰7生产。即便西方已对华实施军火禁运,美国也几次要求英国停止对华出口发动机,但是英国还在一直坚持。直到中国实现国产化,也停止供应。

歼轰7
如今歼轰7仍然是中国对地/海精确打击作战的绝对主力,英制发动机也是功不可没!除了发动机,还有英国的航电系统也是引进的重点,以及坦克炮、火控系统等等,当年真没少从英国收集好东西。可惜对英国来说,没能解决问题,如今几乎就是自我放弃了,英国已把许多军工企业出手了,中国的收获根本不算什么。
中国给英国修高铁是一个什么感觉?
英国曾为中国主要的军事技术来源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斯贝MK-202型发动机。英国曾为世界第一航空大国,其中罗尔斯一罗伊斯公司,简称罗罗公司至今为世界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企业,斯贝MK-202型正在其在在上世纪60年代研制,世界著名发动机之一。
斯贝MK-202型
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中英开始高层接触,拉开了中国引进中国军工技术的大幕,1975年12月,中英签订了斯贝MK-202型发动机转让合同,仿制型号称为:涡扇9,代号:秦岭,用于现役的歼轰7。
也许有人说,这是英国把中国视为重要盟友?其实为无奈吧。作为前世界第一大国,英国拥有非常发达的军事工业,可是随着国力的衰退,自身已无力维持其军工产业的发展,军工企业急需海外订单来维持。把先进发动机送中国仿制,可以获得不小的回报,中国为这一项目总投资金额高达5亿英镑,当时中国最大的技术引进合同。
原型应用相当广
这款发动机对英国浍么,对中国却成就了首款国产攻击机,影响也不小,该发动机所使用的诸多新材料、新工艺,让中国是大开眼界,从中学习到了许多知识,也打算加以广泛应用。
这款发动机的引进对我们就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英国专家在指导发动机仿制的同时,也将许多技术理念与经验传授给我们,其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对其它国产型号的研发有相当的促进作用。当年许多参与“秦岭”发动机项目的人员,后来成为中国发动机技术的骨干力量。比如:“太行B”的总师刘永泉。
歼轰7
可惜由于计划安排失当,几款装机型号取消,造成无机可用的局面,以至仿制生产中断,直到歼轰7定型之后的2003年才算完成国产化。
英方相当信守合同,长期派人大力协助,为中方解答难题,根本就不怕美国的脸色难看,美国对英国实在没什么招了。英方还搜集了大量旧斯贝发动机,经过翻修后,供应给我们,以保证歼轰7生产。即便西方已对华实施军火禁运,美国也几次要求英国停止对华出口发动机,但是英国还在一直坚持。直到中国实现国产化,也停止供应。
歼轰7
如今歼轰7仍然是中国对地/海精确打击作战的绝对主力,英制发动机也是功不可没!除了发动机,还有英国的航电系统也是引进的重点,以及坦克炮、火控系统等等,当年真没少从英国收集好东西。可惜对英国来说,没能解决问题,如今几乎就是自我放弃了,英国已把许多军工企业出手了,中国的收获根本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