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穗:今后中国与美、印、俄、日关系的走势?

2017-10-31 07:21:44   

一、关于中美关系

中国对美国来讲应该叫以礼相待,

这个礼有几层意思。

第一个礼涉及到礼貌问题。国际关系一般的准则就是不管是美国原来是世界第一大国,现在仍然是世界主要的大国,军事力量仍然是最大的一个国家。对于他们的这种衰弱我们应该不要抱幸灾乐祸的想法,哪个国家以哪种方式发展,到哪个时候可能已经到了一种尽头了,对于这样的国家我们应该以礼相待,他逐步往下走,我们并不要更多的去黑他,去讥笑他,讽刺他,让他变得恼羞成怒,这个不利于两国的相处。

第二个礼就是秩序,要建立两国的关系,新的秩序体系,包括两国合作关系之外的世界的新秩序。把这个处理好了以后一方面以礼相待,千万不要让对方觉得人还没走茶就凉,那样很可能导致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的矛盾,要更加注意建立新的两国关系。

二、关于中印关系

印度人口跟中国几乎一样大,是一个南亚非常重要的国家,政治体系也是按照西方那种方式建构起来的。但它不能够成为一个“圈”的核心,很重要的就是它在反殖民之后就获得了独立,但之后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和社会政治变动,没有办法完成制度化,只能通过服务业来补。因此,这种经济是一个残缺经济,一个“废人”,看起来各项指标都很好,血压也不高,血脂也很健康,但是重要的是他的腿瘸了,腿瘸的原因是没有经过土地革命,因此这样一个国家就注定了他会成为像中国这样具有比较完整经济体系国家的一个……说“附庸”不太好听,它恐怕是一个“协助”。

印度这种经济体不可能跟中国这样的经济体形成一种合格的对手,尽管人口很多,但是从结构来讲不能跟中国比,如果看到这一点中国就很好跟它相处,就继续维持这样的产业格局,然后你处在你的格局上然后来跟我进行合作,你有很强的擅长英语的人才可以给我们写很多的程序,然后可以提供很多的服务,但是你不可能成为像中国这样具有完整的经济体系,因此我觉得我们可以很好的跟他们合作,在服务业中间,我们也可以给他留50%的利润,保持一种非常长久的合作,但是这种长久的合作改变不了中印这种格局的问题,这是它自己的体格、内部结构决定的。

三、关于中俄关系

有点跟这个相类似,因为俄罗斯是具有非常丰富资源的一个国家,在前苏联的时候具有完整工业体系,可是在跟美国竞争失败之后,像乌克兰等等都出去之后俄罗斯也变得很残缺,从它的收入来看,非常大的第一部分就是依赖基础资源的售卖,以资源为基础不可能成为大国的,因此,它也会成为跟中国进行衔接的国家,这也就是它那个欧亚经济联盟跟我们“一带一路”对接的合作。

假如说两个公司都是卖土地的,或者两个都是出租房子的,他就有同构,但是一个是要租房子的,一个是要卖房子的,那他们就能形成合作,这就是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关系,有学者曾经讲过,如果这三个欧亚大陆上的国家进行很好的合作,对整个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的格局具有极好的稳定作用,这三个国家深入长久的合作,对于中国长久的发展非常有好处。

而对于这两个国家我们不要看印度这种情况,或者俄罗斯的,以前讲到沙皇时期或者斯大林时期的情况,不用讲。时过境迁,今天的中国和今天的俄罗斯合作,和今天印度的合作应该一定是中国主导的,但是这个主导不是为了欺负你,而是确实是平等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普京认同这一点,希望能够附在中国继续往前走,我觉得中国也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尤其是我们面临海权国家竞争的时候,我们陆权国家是非常需要的。美国反复都在说这一点,觉得如果这几个国家走在一块他们美国就没什么戏。

四、关于中日关系

我觉得日本这个国家是个比较尴尬的国家,因为他曾经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但是他发达的起因他的战略定位,第一是脱亚入欧,欧洲那时候是大统他就跟着欧洲走,后来脱亚入美,后来有一段时间鸠山时期说我要脱欧入亚,因为亚洲又起来了。可是鸠山下台之后安倍,前面的首相又决定我们还是要决定入美。

这就说明日本的战略定位不固定,他还希望脱亚去入更发达的国家。现在我们刚刚分析了美国都不行了,美国都不想要你了,现在很尴尬。现在日本也在做亚洲国家的工作,我觉得中国在这方面应该保持更开放的态度,你只要在亚洲进行投资,促进亚洲的发展,就是广义上在促进泛亚的发展。你日本离亚洲大陆很近,离美洲大陆很远,估计你现在的产业结合跟亚洲大陆整合的非常充分,你想脱恐怕脱不了,这是大势,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等你回来。

你只要在欧亚大陆上搞建设,你愿意修路就修路,中国人投资修,日本人投资修,都是在推动泛亚共同体的建设,我们应该乐见其成,有了这种心态我们就可以包纳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这些现在美国的盟国,进入到泛亚共同体的大家庭里来。

强扭的瓜不甜,如果日本现在在政治上、在安全上极力要跟你对着的时候,你要硬把他拉进来,我觉得这种不现实。但是我们自己要注意到,保持一种虚怀若谷,让他进来。因为什么呢?往哪跑,都跑不了,你离大陆这么近。而且现在你看日本的收益,日本的投资大部分还在亚洲地区,在美国那边毕竟是比较少的。

五、中国在“一带一路”或泛亚共同体之间应扮演的角色?

中国在“一带一路”中间或者泛亚共同体之间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前不久我在中信基金会做过一个课题就叫泛亚共同体的课题,最初我叫丝路共同体,因为说丝绸之路共同体就比较好听,说泛亚共同体的话人家说你中国想要扩张等等。中国在这里扮演什么角色?显然是骨干或者是核心国家,如果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来说,就是我坐在这个地方,我跟你比划大家做,像做广场舞大妈一样我做领跳,大家跟着跳就行了。但是中国是不是做得更多一样?比如像亚投行,我们不但要这个东西,而且还资助,还修路,做得多一点,但是仅此而已,不要再多,就是不要过,过了人家就觉得你好像是一个新的区域大国了,区域霸权国家了。

在这种体制下我们就会发现,就类似欧盟这样,欧盟从炼钢开始,然后是农业,然后到货币,是逐步逐步往下抬,然后安全现在也在做,共同安全,财政还没有,是一步一步来的。泛亚共同体恐怕也得一步一步来,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

中国“三居其一”,首先,就是把区域内的事干好,就是自己的事情干好,不完全着急向全世界去输出自己的力量、文化等等,这是一个基本看法。第二,中国目前要被世界接受很困难,因为西方发达国家认为你是暴发户,认为你的体制和我们不一样,怪现象。比如说我们是小天鹅,现在到大天鹅了,西方认为你还是丑小鸭,是不认同的。其他一些国家他也会有一些不认同,这是正常的。这恐怕只能交给时间,恐怕得慢慢来。回头看美国也如此,山姆大叔你看欧洲早期报纸,全都是乔纳森家的表弟,都是一种漫画形象,拎着一根大斧子去砍树。也不是很好,恐怕到了马歇尔之后美国人形象,好莱坞慢慢的才会被欧洲所接受,即使到今天人们认为真正还是巴黎带来的时尚,这种东西无法着急,得慢慢来。

六、我们的军事力量更多的是达成一种什么水平?

军事力量更多的是达成一种什么水平?有的人说中国的利益到哪,决心要到哪儿,这还是机械化的解释方式,更当代的解释方式是:

中国的军事力量应该能够为泛亚共同体这个区域维持和平发展的环境,使得美国或其他地区强国,不能够用军事杠杆来撬动你的财富流,打断你的发展进程,这恐怕是我们新的目标。更深远的应该看我们要建立一个区域安全体系。

中国军队应该提供这种区域安全体系的主要的公共产品,而这种区域安全体系是世界安全体系的公共产品的一个部分,这就是中国的军事力量,或者是发展方向应该是这样。

包括武器装备、军队构成慢慢都得朝这个方向去做,而不是按照原有的那个方式去做,这恐怕需要一种新的军队思想的能力,这也是在构造定位之后,下一个如果要是可能就是关于军队的定位,但是不知道有没有能力去做那个事,但是可以做。

未来战争非常多的是一个溃疡面的战争,大规模军事冲突越来越少见,甚至难见到,在这种趋势下确实要好好研究一下未来中国军队的定位,这可能是下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