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靠“嘴炮”摆平巴基斯坦?有中俄在 很难如愿

2018-01-09 07:49:20   

以“推特达人”著称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当地时间1日清晨发出了2018年的“第一推”,但唠的却不是拜年嗑,内容与喜庆祥和的新年气氛也严重不搭。特朗普在推文里说,“过去15年来,美国愚蠢地给予了巴基斯坦超过330亿美元援助,而他们给我们的只有谎言和欺骗,把我们的领导人当成傻瓜。他们为我们在阿富汗追捕的恐怖分子提供避难所,几乎没有提供什么帮助。不会再这样了!”
自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以来,巴基斯坦一直是美国最重要的反恐盟友。正如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胡拉姆·达斯特吉尔·汗所说,在16年的反恐战争期间,巴基斯坦向美国提供了陆地和空中通信、军事基地以及情报合作。美国也把巴基斯坦列为“非北约主要盟国”。但是两国的反恐合作一直充斥着指责和不信任,特别是近些年这类声音渐增,也更频繁地被摆上台面。
一方面,美国不知会巴基斯坦,就肆意在其境内开展军事行动,特别是频繁运用无人机实施定点清除,导致大量巴基斯坦平民伤亡,从巴基斯坦官方到民间对美国怨气都非常大。另外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反恐要求也一再加码,而且动辄拿切断援助及降级其非北约盟友身份相要挟。从小布什政府后期,美国官方对巴基斯坦反恐不力的指责就越来越多,层级也越来越高,而关于巴基斯坦为恐怖分子提供避难所的指责更是老生常谈。
巴基斯坦民众2日在拉合尔举行反美抗议(法新社)
客观来讲,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事离不开巴基斯坦的支持,西方联军的人员、物资运输还要仰仗巴基斯坦,特别是在当前阿富汗反恐形势非常严峻的时刻,特朗普犀利的批评言辞更多是一种“敲打”和施压策略,以促使巴基斯坦做出更大反恐努力,但这并不代表巴基斯坦在美国的反恐大局中已无足轻重。
另外特朗普的指责也有些“甩锅”的意味在其中,对于当下阿富汗的军事失败、问题丛生,西方主流媒体早已“达成共识”——阿富汗战争几乎注定是一场赢不了的战争,而失败的责任当然是能推则推。2017年8月,特朗普在公布其阿富汗新政策时就曾指责巴基斯坦“窝藏恐怖分子”,当时巴基斯坦外长赫瓦贾·阿西夫回击称,“美国不应该把巴基斯坦当作他们在阿富汗失败的替罪羊”。阿西夫表示巴基斯坦为反恐已经做到了能做的一切,并列出了与美军并肩反恐以来巴基斯坦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恐怖分子的袭击造成7万余巴基斯坦人伤亡,其中1.7万人丧生。
阿富汗塔利班渐渐恢复元气,而随着“伊斯兰国”在中东地区溃败,大量恐怖分子也回流到了阿富汗。特朗普决策增兵阿富汗就表明了继续打下去的决心,美巴虽然互相不满意,但是在反恐战争中广泛的共同利益也决定了双方不会彻底决裂。但两国关系难复往昔的“甜蜜”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近些年,南亚次大陆的战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随着西方将更多目光投向印度,特别是美国也寻求与印度全面提升关系,从军工合作到联合军演再到“印太战略”,美印合作逐渐升级到战略层面,巴基斯坦忧虑南亚的力量均势正快速向印度倾斜。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发布阿富汗新政策时,不仅敲打了巴基斯坦,还向印度喊话求帮忙。
2014年,俄罗斯取消了对巴基斯坦的武器禁运,当年11月俄罗斯防长绍伊古访问巴基斯坦并签署扩大防务合作的协议,两国关系快速升温,双方在军贸、反恐以及能源领域不断推动合作。
巴基斯坦在独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是美国的盟友,而俄罗斯则与印度长期保持强有力的关系。然而,“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外交史上的经典名言也在南亚得到验证。如今巴基斯坦与俄罗斯越走越近,而美国与印度也是“勾肩搭背”。特朗普公开批评巴基斯坦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反恐大局尚不可知,但这类举动无疑会在印度博得好感。
美国的施压能否遂愿尚不可知,虽然巴基斯坦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赖美国的武器和资金援助,特别是海空军,但是近些年巴基斯坦得到大批中方投资,并逐步用中俄武器来充实武器库,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其对美国的依赖。可以预见,如果美国“敲打”过狠(例如彻底切断援助),巴基斯坦必然会采取强硬举措回应(特别是报复性切断美军物资通道),最终受伤的还是美国的反恐战略。(文/董磊)
资料图:“飞马”无人机亮相巴基斯坦阅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