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中国这架战机快要破产,只有巴铁真心相助,如今中国大礼回报

2016-11-16 14:41:56   

什么才是真正的“一代宗师”,在中国航空宋文骢院士绝对是第一人,宋老十八年前设计出中国人第一架真正意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机——歼-10,至今仍然是中国空军的主力机型,歼10让中国人第一次生产出了能媲美美俄的三代先进战机,也让中国人第一次追赶上了世界航空领域的潮流。

 

说到歼10战机就不能不提到成飞公司,成飞公司作为中国第三代、第四代战机的研发企业,为保卫华夏的天空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现在歼10战机已经大批量的进入中国空军战斗序列,成为捍卫华夏天空的一份子,发展出歼-10A、歼-10B、歼-10C等多种型号,在最近的珠海航展上我们首次见到了空军列装的歼-10B战机。

但这款传奇战机的背后研发历程却并不是那么平坦。上世纪80年代,中国空军装备的歼6、歼7战机已经逐渐落后于时代。因此在1982年,中国空军开始对下一代战机开始进行方案论证,当时普遍认为沈飞公司的以歼13战机为基础的新型歼击机设计方案将胜出,成飞、洪都公司的代表们不过是陪太子读书。但是能说会道的宋老爷子利用评议会议休息间隙的15分钟汇报了一下成飞的鸭式布局的设计方案,宋老爷子具体说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是结果我们却知道,1984年成飞正式被选定为中国新一代战机的研发单位,沈飞出局了。

上世纪80到90年代,正是中国空军最青黄不接的年头,那时候啥都涨价,就是军费不涨。在这样的背景下,歼10战机的进展速度可想而知。而刘华清将军也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提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歼10差点因为经费问题一度面临下马。


国家刚刚改革开放需要更多的资金全部支持经济建设,再加上九十年代中国将大部分的军费开支都用到了更加快速实现空军力量扩充的购买俄罗斯苏-27战机的合同上,所以在军工企业方面的投入可以说非常有限,而作为新战机研发单位的成飞现在缺的就是资金,到哪里去搞到钱呢?成飞开启了中国有史以来首次军企自己找资本。

成飞为了筹集到资金,甚至放下了军工企业的架子,靠造汽车、千斤顶、摩托车卖钱,目的只有一个,搞到钱来维持歼10项目的发展。当时成飞只有一架战机能够外销,那就是后来名扬海外的——中国歼-7,但是国外对中国制造的战斗机一直没有什么好感,也没有任何国家愿意冒险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歼-7迫切需要一个外销渠道扩展国际市场,而这时候巴基斯坦站了出来。

因为巴基斯坦在之前的佩刀2战机项目中与成飞积累了深厚的友谊,加上急需战机补充机队规模。巴铁从成飞订购了20架歼7P战机,虽然这笔先头资金不多随后巴基斯坦多次订购中国歼-7战机总数达到144架,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中国歼-7外销到全球数十个国家,创造出中国战机外销史上的奇迹。

(如今中巴在枭龙战机上又有新的发展,中国作为回报将技术和外销权全部给了巴基斯坦)

如同救命人参般吊住了歼10工程的最后一口气。2001年,在歼10项目进入后期阶段,巴铁更是大量订购成飞公司的歼7PG飞机,大大缓解了成飞资金紧张的状态,为歼10项目的顺利推进助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