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体:“习莫会”为中印合作开新局

2018-04-29 07:24:10   

境外媒体称,4月27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来华进行非正式会晤的印度总理莫迪,在湖北省博物馆参观精品文物展。两国领导人一同欣赏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特别是荆楚文化,并就加强中印两个文明古国交流互鉴、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和对话交换意见。
据香港商业电台网站4月27日报道,中国外交部此前透露,两国领导人将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围绕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战略沟通,并就中印关系未来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莫迪与习近平将从战略及长远角度,讨论印中两国双边关系发展。
另据《印度时报》网站4月27日报道称,习近平和莫迪将在24小时内举行多达六次会晤,其中一次在东湖船上举行。正如莫迪在出访声明中所说,两人将从战略和长期前景以及各自的见解和重点出发讨论重大的双边和全球问题。
但与此前所提计划不同的是,莫迪和习近平将不会只有一对一的会晤,两位领导人将至少举行两次由各自国家的一个六人代表团陪同的会晤。
这两次会晤于27日举行。其中首次会晤地点将是湖北省博物馆,那里正在举办一个特别展览。第二次1+6会晤将在东湖之畔的国宾馆举行。
报道称,28日的会晤可能会比27日更引人注目,莫迪和习近平将至少三次在只有口译员陪同的情况下会晤。他们将在东湖之畔散步,然后乘船。随后,两位领导人将再次前往国宾馆用午餐。
此外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4月26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和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两天“非正式”会晤。
两位政治家在去年9月的厦门金砖国家峰会期间举行过会晤。去年12月,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在新德里重启了长期中断的对话。
增进互信共商大计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4月27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定于27日举行会晤,讨论如何在经过一年的波折后,使这两个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的关系重回正轨。
这次为期两天的会晤将在中国武汉举行,具体议程尚未明确。但分析人士预计,会晤将涉及边界争端、贸易失衡、中国与印度的对手巴基斯坦之间日益紧密的关系这一敏感问题,以及中国在该地区不断扩大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
另据《印度斯坦时报》网站4月26日报道,印度政府高级官员说,信任问题将是印度总理莫迪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非正式会晤的唯一议题。
印度官员说,两位领导人的会晤没有预设议程,双方的目标是增进两国间的信任,确保“小问题”不会演变成导火索。
报道称,莫迪在动身前往武汉前,曾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和外交秘书顾凯杰开会至26日凌晨。
一位政府高官说:“现在该两位领导人对话了。对话将由领导人来主持,这有可能改变两国关系。”
消息称,双方对于未来双边军事接触都持积极态度,也都希望为今后的防务接触制定路线图。
加强合作应对变局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4月26日刊登题为《中国和印度试图更好地相处》的文章称,中印两国都在宣传,在关系日趋紧张的四年之后,莫迪总理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晤是基于更友好的基础“重启”两国关系的一个历史性机遇。
在德里和北京,没有人认为一次峰会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然而,双方都认识到,近年来不断升级的摩擦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在峰会召开前历时数月的外交活动中,两国已经悄悄和间接讨论了许多问题。
文章称,在一定程度上,美国政府在贸易问题上的强硬立场有助于中印统一思想。习近平和莫迪分别于去年和今年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演讲,就维护全球经济秩序的重要性发出了惊人相似的论调。
此外据《印度教徒报》网站4月26日文章称,是什么导致了中印关系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是两国对彼此外交政策负面看法的日积月累,以及地缘政治信任的倒塌。
文章称,显然,两国领导人都汲取了教训并希望翻开新的一页。中印正在回归在政治稳定和关系成熟的大框架下处理分歧的这一传统方式。
新德里正在调整无效的政策。首先,对政府内部的现实主义者来说,与中国的敌对关系显然没有任何好处,还会放大印度的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印度自己解决不了,外部大国也不可能帮助印度解决。
其次,中印摩擦会导致北京在南亚事务中更重视巴基斯坦。
第三,中印对抗关系会削弱印度与美国和日本谈判的能力。
最后,莫迪政府也开始意识到,中印经济合作只有在地缘政治稳定的大局下,才能取得积极成果。
文章称,幸运的是,双方目前都认为,敌对姿态既不符合印度的利益,也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但要实现中印关系缓和,仅有共识还不够。莫迪与习近平都肩负着各自的使命。

4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会见来华进行非正式会晤的印度总理莫迪,并共同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精品文物展。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