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热衷亚太先来中国后去日印,打得一手好赚钱牌!

2018-03-13 10:18:35   

天路客
在不久之前,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访问中国,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亲切友好的交谈”,并且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协议,向外界展示了中英两国的“友好关系”和“紧密的联系”。然而,特蕾莎·梅离开中国之后,随后在访问日本期间,与日本签署了一系列旨在抗衡中国的军事合作协议,并且还宣称将最新的“伊丽莎白”号航母派往南海执行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任务。
无独有偶,刚刚在两个月前访问中国的法国总统马克龙,继英国之后又踏上了对中国“耍流氓”的老路。据3月11日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日前对印度进行了任期内的首次国事访问,此行为了“加强法国与这个世界人口第二大国的关系”。据法新社的报道称,马克龙对印度的访问最大的亮点是签署一份“允许印度舰船使用法国在印度洋的军事基地进行后勤补给”的协议。对此,法新社评论称这是一份“两国将向对方开放彼此的海军基地”,并且“旨在平衡中国在印度洋地区日渐增强的影响力”的重要安全协议。



值得警惕的是,此前英国与日本所签署的军事合作协议,被媒体解读为“为平衡中国在南海地区日渐增强的影响力”。此次,法国与印度所签署的“重要安全协议”,则是“旨在平衡中国在印度洋地区日渐增强的影响力”。要知道,无论是南海还是印度洋,都是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海上交通线,更是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主要战场。对此,环球网此前将英法两国在亚太地区的掺和行为,解读为和美日印澳一起打造围堵中国的“六边形包围圈”。

英法两国与日本和印度勾结,在印度洋和南海拿中国说事,从表面上看可以理解是为了配合美国针对中国的所谓“印太战略”,追随美国遏制中国的崛起。但实际上,随着美国以针对中国为主要目的的所谓“印太战略”,因为无法得到包括东盟和南亚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的积极响应,导致其影响力正在逐渐衰颓。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海空军力量的不断增强,加之特朗普政府越来越极端的亚太政策,无疑让那些死心塌地追随美国的亚太盟友正面临越来越高的安全成本。
在这样的形势下,连美国在亚太最为铁杆的盟友澳大利亚和日本都不愿意在南海和印度洋为了遏制中国而惹火烧身,而远在万里之遥的英法两国,更不可能因为美国而在亚太惹麻烦。由此可见,英美两国掺和南海和印度洋事务,真正意图除了刷存在感之外,还有另一个也是最主要的目的,那就是为了钱。


众所周知,英国与日本签署所谓的“防务合作协议”,联合日本在南海捣乱只是表面现象(英国本身也没这个能耐),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通过制造海外焦点,转移政府在国内因为脱欧问题而承受的的政治压力,同时还希望通过讨好日本,吸引更多的日本资金进入英国,缓解因为脱欧问题对英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同样,法国与印度签署所谓的“重要安全协议”的前提,很明显也有类似于英国的企图。
据法新社的报道称,法印两国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涉及防务、太空和清洁能源等领域,用莫迪的活说就是“从地面到太空,没有那个问题是印度和法国不能合作的”。此外,该报道还声称,两国还就法国在印度建设核电项目签署了技术性协议。
众所周知,美俄两国是目前印度最大的武器供应国,而法国对印度的军火供应则是夹在两个大国中间夹缝生存,此前好不容易与印度签署了126架“阵风”战斗机的合同,最后虽然被印度削减至36架,但距离真正交易成功还遥遥无期呢。面对美国军火商的咄咄逼人,加之印度最近又把钱主动往俄罗斯口袋里送,再这样下去,仅存的36架“阵风”战斗机合同迟早都会被印度给搅黄了。
由此可见,马克龙此次之所以愿意“得罪中国”讨好印度,答应与印度联手“抗衡中国”,主要目的就是以此作为交换条件,用“从地面到太空,没有哪个问题是印度和法国不能合作的”的手段,从俄罗斯和美国手里抢回属于自己的对印度的军售份额,至少保住36架“阵风”战斗机合同。


此外,马克龙目前在国内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很明显就是在学特蕾莎·梅大姐利用南海议题转移国内焦点,马克龙也想有样学样在印度洋搞出点动静来,以此来转移国内的焦点,减轻自己的执政压力,至于效果如何,那就得看马克龙自己的造化吧。
总而言之,利用南海和印度洋遏制中国,这种事连美国都干不成,至于欧洲的这些过气老牌帝国就更不用说了。因此,从中国与英法两国的关系并没有因为它们在印度洋和南海搞动静而受到任何的影响来看,这足以说明,中国根本就没把英国和法国在亚太地区的所作所为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