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一国真精明 外购战机全是中国买啥我买啥 引周边各国连锁动作
2018-01-29 07:50:13
据近期俄方消息称,印尼已决定增购16架“新型战斗机”,总货款额度达到15亿美元,并将之前购入11架SU-35战斗机的合约合并——根据价格和印尼空军即将退役的机型判断,印度尼西亚这次购入的“新型战斗机”依旧是“3.75代战斗机”SU-35。

图为低空通场飞行的SU-35战斗机。
该机作为俄罗斯战斗机出口的最新拳头产品,在国际军贸市场上仅次于有限制出口的F-35系列四代机,和美国波音最新销售至卡塔尔的F-15QA基本对标,价格上也相对“实惠”,一如二十年前的SU-27SK那般。
出色的性能自然引来了大量的海外客户,甚至是某些经济状况不甚优越的第三世界国家。截至目前,中国也购入了24架SU-35S,作为歼-11A和SU-27SK老化退役后的替换机型使用,而对SU-35表达出有购买意向的国家更是多达十数个。
但除却中俄两国之外,印度尼西亚算是最早对SU-35下达订单的国家,显得相当果断。其实细看印度尼西亚近20年来的重型战斗机采购史就会发现,印尼完全跟着中国走,几乎是“中国买啥我买啥”。

图为印尼空军涂装的SU-27SK。
这些重型战斗机取代了印尼空军老旧的A-4攻击机,算是东南亚第一批苏系重型战斗机,在服役之后立刻引发周边各国的连锁动作——在这之后几年,越南的SU-27SK、马来西亚的SU-30MKM、以及新加坡的F-15SG先后到货,算是带动了一波小规模的军备竞赛。
而在印尼敲定SU-27SK采购案的同时,俄共青城厂为中国空军“特供”的特殊产品也浮出水面,这就是SU-30MKK(MK为其型号,最末尾的K代表中国)。

图为印尼空军的SU-30MK。
当时,摆在印尼空军面前的选择有两个——其一,是购买带鸭翼的,印度空军大批采购的SU-30MKI系;其二,是购买相对保守但重视多用途能力的,中国大批采购的SU-30MKK系。而在权衡利弊之后,印尼空军果断选择追随中国,购买了看似不先进但实用的共青城工厂产品,放弃了华而不实的,伊尔库茨克飞机生产联合体制造的SU-30MKI。
当然,买家的眼睛是雪亮的——在中国接收SU-30MKK并形成战斗力之后,早些进入试飞的SU-30MKI由于采用了太多不成熟的新技术,迟迟未能形成完整战斗力,在拖延了数年之后才完全成熟。而此时,更先进的SU-30MK2/MK3已经推出,其机载电子设备较前者而言已有大幅超出。

图为马来西亚现役重型战斗机SU-30MKM。注意其硕大的前鸭翼。
据现在公开的资料称,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都在2003年各自前往共青城和伊尔库茨克求购了苏霍伊重型战斗机,印度尼西亚选择了中国的SU-30MKK作为蓝本,而马来西亚选择了SU-30MKI。
二者在当时都不差钱,下达订单也几乎同时,唯一的差别便是两国选择的型号不同——至于结果,印度尼西亚在2003年,也就是当年末就获得了热乎的第一架SU-30MK,而马来西亚的SU-30MKM则一直拖延到2007年才交付。

图为SU-30MKK翱翔于南中国海岛礁上的封绘。
作为一个远离陆基机场的纷争地区,SU-30MKK在服役之后便大量出没于此地,积累了丰富的热带地区使用经验。
这一点,东南亚各国自然是看得清清楚楚——当然也可以这么说,东南亚国家近十年来的重型战斗机采购潮,其实就是从SU-30MKK的轰鸣开始的。
而作为一个和中国有深厚渊源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在战机采购上对中国“亦步亦趋”也毫不奇怪。事实上,在2014年,据中国公开媒体的报导称,“中国为印尼国民军SU27/SU-30战斗机飞行员提供了训练”。(利刃)
图为低空通场飞行的SU-35战斗机。
该机作为俄罗斯战斗机出口的最新拳头产品,在国际军贸市场上仅次于有限制出口的F-35系列四代机,和美国波音最新销售至卡塔尔的F-15QA基本对标,价格上也相对“实惠”,一如二十年前的SU-27SK那般。
出色的性能自然引来了大量的海外客户,甚至是某些经济状况不甚优越的第三世界国家。截至目前,中国也购入了24架SU-35S,作为歼-11A和SU-27SK老化退役后的替换机型使用,而对SU-35表达出有购买意向的国家更是多达十数个。
但除却中俄两国之外,印度尼西亚算是最早对SU-35下达订单的国家,显得相当果断。其实细看印度尼西亚近20年来的重型战斗机采购史就会发现,印尼完全跟着中国走,几乎是“中国买啥我买啥”。
图为印尼空军涂装的SU-27SK。
这些重型战斗机取代了印尼空军老旧的A-4攻击机,算是东南亚第一批苏系重型战斗机,在服役之后立刻引发周边各国的连锁动作——在这之后几年,越南的SU-27SK、马来西亚的SU-30MKM、以及新加坡的F-15SG先后到货,算是带动了一波小规模的军备竞赛。
而在印尼敲定SU-27SK采购案的同时,俄共青城厂为中国空军“特供”的特殊产品也浮出水面,这就是SU-30MKK(MK为其型号,最末尾的K代表中国)。
图为印尼空军的SU-30MK。
当时,摆在印尼空军面前的选择有两个——其一,是购买带鸭翼的,印度空军大批采购的SU-30MKI系;其二,是购买相对保守但重视多用途能力的,中国大批采购的SU-30MKK系。而在权衡利弊之后,印尼空军果断选择追随中国,购买了看似不先进但实用的共青城工厂产品,放弃了华而不实的,伊尔库茨克飞机生产联合体制造的SU-30MKI。
当然,买家的眼睛是雪亮的——在中国接收SU-30MKK并形成战斗力之后,早些进入试飞的SU-30MKI由于采用了太多不成熟的新技术,迟迟未能形成完整战斗力,在拖延了数年之后才完全成熟。而此时,更先进的SU-30MK2/MK3已经推出,其机载电子设备较前者而言已有大幅超出。
图为马来西亚现役重型战斗机SU-30MKM。注意其硕大的前鸭翼。
据现在公开的资料称,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都在2003年各自前往共青城和伊尔库茨克求购了苏霍伊重型战斗机,印度尼西亚选择了中国的SU-30MKK作为蓝本,而马来西亚选择了SU-30MKI。
二者在当时都不差钱,下达订单也几乎同时,唯一的差别便是两国选择的型号不同——至于结果,印度尼西亚在2003年,也就是当年末就获得了热乎的第一架SU-30MK,而马来西亚的SU-30MKM则一直拖延到2007年才交付。
图为SU-30MKK翱翔于南中国海岛礁上的封绘。
作为一个远离陆基机场的纷争地区,SU-30MKK在服役之后便大量出没于此地,积累了丰富的热带地区使用经验。
这一点,东南亚各国自然是看得清清楚楚——当然也可以这么说,东南亚国家近十年来的重型战斗机采购潮,其实就是从SU-30MKK的轰鸣开始的。
而作为一个和中国有深厚渊源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在战机采购上对中国“亦步亦趋”也毫不奇怪。事实上,在2014年,据中国公开媒体的报导称,“中国为印尼国民军SU27/SU-30战斗机飞行员提供了训练”。(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