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失利中国央行得利 北京一石二鸟外储意外暴增

2016-07-08 12:49:07   

虽然6月以来人民币汇率进入贬值通道,但央行昨日公布的官方储备资产显示,6月外汇储备重返3.2万亿美元大关,较上月增加134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这实际上是在侧面给出人民币贬值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的答案,也有力打击空头。同时,境内人民币保持小幅上涨,人民币兑美元将会有小幅提升,央妈恐又在玩“一石二鸟”之计。

出乎意料!无惧脱欧 外汇储备猛增

中国6月外汇储备32051.6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31670亿美元,前值数据(5月)为31917亿美元。中国6月外汇储备增长135亿美元,而市场预期是减少247亿美元。

特别提款权方面,中国6月外汇储备2.291万亿SDR,前值2.275万亿SDR。中国6月末黄金储备报774.29亿美元,5月末为704.75亿美元,增加69.5亿美元;6月末黄金储备报5862万盎司,5月末为5814万盎司。资料显示,这是在5月暂停增持黄金后,6月份中国央行再度增持黄金。

这令市场多少感到意外,因为,在英国脱欧之后,就有分析认为人民币将成亚洲货币最大输家,因为,英国脱欧后,英镑贬值,美元上涨,这样导致人民币相对走弱,由此,带来人民币贬值而导致资本外流增加,外汇储备想必会继续减少,但事情并未按照市场设计好的路线走。

民生宏观认为,外储连续两个月增加后掉头下降一个月再度回到增加(3月102亿美元、4月70亿、5月-279亿、6月135亿),退欧冲击及后续不确定性会使得人民币短期内有一定贬值压力,但结售汇、贬值预期、进出口结售汇率等中微观基本面并未跟随恶化,情绪稳定,考虑到汇率两条腿走路的新逻辑,本轮贬值压力可控,央行应对更为从容。

招商宏观认为,6月外汇储备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五个:一是外汇市场和汇率的自发调整作用显现,央行干预外汇市场必要性降低。二是,从一些领先指标看,英国脱欧黑天鹅事件对国内外汇市场的冲击尚未充分体现。三是,境外长期机构投资者可能出于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要进入外汇市场购入了人民币,带来外储增加。四是,汇率计值因素贡献100亿美元左右。6月日元升值6.7%,欧元兑美元贬值0.2%,多币种结构的外汇储备中非美元货币汇兑折算因素为6月外储正贡献约100亿美元。五是,储备投资收益带来外储增加。外汇储备大部分是债券投资,过去经验来看,半年末、年末可能会有一部分投资收入。

招商宏观还特别提醒需要重视境外机构投资者配置人民币的力量,该因素有望在下半年不断发酵。此前多次提示,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以及外汇和债券市场开放政策的推进,将带来国外长期投资者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对中国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都将产生显著的影响。

央行的“一石二鸟”之策

昨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收盘小幅上涨,市场焦点已由美联储加息转向英国退欧的风险传导,风险仍有待进一步消化,人民币汇率短期或保持弱势。分析人士认为,最新外汇储备数据表明央行可能已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化干预。

此前人民币一路走贬,市场揣测一方面受到英国脱欧的影响,但央行由着人民币下行态势的“任性”举动,又令分析师认为中国这是有意为之,为的是增加本地产品出口竞争力。

而央行外储意外增加的消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中国资本外流加剧、人民币将持续贬值的预期。有利于人民币稳定,同时也是给此前“央行有意让人民币贬值搞货币战”的说法的反驳。

另外,这也是中国央行的“一石二鸟”之策。一方面,这时候公布外储意外增加,有利于引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稳定人民币汇率,遏制资本外流。另一方面,引导人民币兑贸易伙伴货币贬值以提振出口。

华侨银行驻新加坡经济学家谢栋铭表示,6月外储上涨一方面可能和当月央行干预较少有关;5月份中国当局出台了单边鼓励外债流入等措施开始见效,包括明确外资机构投资境内债市,在6月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流出的压力。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央行不再对外汇市场进行常态化干预,是导致今年2月以来外汇储备波动减少的根本原因。在6月人民币贬值过程中,央行不再在市场提供美元货币,导致储备资产并不会随着汇率贬值而减少。6月外汇储备止跌回升意义重大,从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和退出外汇市场干预两方面看,可能意味着央行或已经悄然完成了汇率市场化改革。今后的外汇储备的变动,可能只是由央行自身持有的资产的重估导致。

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央行的一石二鸟之计,也有很大的挑战,此次外储意外增加,不能成为昙花一现,主要重点还在下个月。这次外储增加的原因包括,外储的稳定可能主要还是源于日元的大幅上涨。估计日元资产占我国外汇储备的10%左右,以及推测好转的原因可能由于经常项目下企业结汇以及贸易顺差加大导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