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公里以上射程的ASBM的技术关键并不是黑障?

2023-07-18 11:04:38   

黑障是高速再入飞行体,包括导弹的弹头与返回式卫星,也包括载人飞船以高速进入上层大气时,与大气分子或者离子剧烈摩擦,在再入航天器的尖锥与侧面形成一个厚度从几厘米到几米,温度从3000摄氏度一直到上万度的等离子层,也可以叫做等离子鞘;可直接隔绝任何电磁波的穿透,这就是让外界的雷达对这类再入的航天器的轨迹暂时性丢失。而从航天器内部也无法对外发射与接收电磁波。甚至从载人航天器的窗口往外看,此时只能看到外面像炉膛内部一样火红一片,看不到任何其他的场景,因此这个状态专业上叫做黑障。不过对外界的跟踪方来说,除了雷达跟踪还有光学红外成像跟踪。黑障并不影响光学成像尤其是红外成像,仍然可以准确捕捉到在这个阶段的弹头与再入航天器,



一般再入物体的再入速度在6马赫以上,就有黑障现象时断时续,8马赫以上再入就会产生比较稳定的黑障,而再入速度越快则黑障层或者黑障鞘的厚度越大,对内外电磁波的屏蔽效应越强。一般来说,射程500公里的弹道导弹弹头的初始再入速度就可以达到6马赫以上,此时已经开始有黑障;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的弹道导弹弹头再入,则基本肯定会有黑障产生。射程3000到1万公里以上中远程与洲际导弹弹头肯定会遇到强烈的再入黑障。不过对传统的弹道导弹弹头来说,它们在大气层外脱离弹头分配器时,就已经完成了全部瞄准程序,只需要按照惯性飞行直到命中目标。对再入黑障现象只需要保持弹头外壳的耐热散热即可,即不需要再对外发射电磁波,也不需要从外界接受任何新的电磁指令。



于是克服黑障现象比较简单。但是对弹道导弹打航母的所有系统,也就是ASBM来说,黑障是必须克服的重大阻碍。因为这类弹头再入前后都需要对海面上的目标甚至是高度移动目标群进行复杂的再瞄准过程。而且这类导弹基本射程都在1000公里以上,哪一种都摆脱不了黑障的干扰。因此如何克服黑障就是这个系统的最高绝密。由于黑障的克服难度与黑障的厚度直接有关;而黑障的厚度又来自弹头的绝对速度;绝对速度本质上与射程成正比。因此射程越远的ASBM系统,完全克服黑障的技术要求越高。超级大国海军认为当今全球射程最远的ASBM的有效作战半径最多4000公里,再增加射程,则即使用非常巧妙的办法也不容易完全摆脱黑障。但是有这方面的顶尖大家指出,既然能完全克服4000公里级别的,



黑障,那么原则上就可以克服14000公里的黑障,只不过系统力度要加大一些而已。到了目前阶段,真正限制出现射程6000到14000公里的ASBM的最大障碍,已经不是黑障而是天基星座的密度。而这类星座的密度3年内可以彻底解决。今后环球打航母会非常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