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核潜艇技术已经30年止步不前?

2022-11-05 22:25:30   

全球各大国的核潜艇虽然整体上都比较神秘,但是还到不了无法捉摸的程度。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一个非常特殊的规律。这就是全球核潜艇的各种性能极限,或已公开的各种性能记录,基本上都出现在冷战高峰年代。而冷战在突然性结束以后,要么水下的竞争突然变弱,要么因为对手的突然变弱,原本有整体优势的一方也似乎觉得在技术上继续钻牛角尖会变得索然无味;于是导致最近30年,在对外公开的大国核潜艇的专业指标方面,往往给外界一种不进反退的印象。比如在冷战对抗最强烈的时代,美苏都考虑甚至实践过,用当时比黄金的单价差不了多少的钛合金来制造核潜艇,用来创造超过1000米的全球大型潜艇的最大潜深记录。几乎与此同时,也创造了超过40节的水下潜航的速度记录。



而到了当代,钛合金因为大范围的冶炼和运用,单价对比30年前已经下降了几十倍,就算是普通门窗都大面积地用上了钛合金。如果现在再用钛合金来制造先进核潜艇的耐压壳,应该更舍得才是。结果却是当今已经没有任何大国再打钛合金潜艇的主意,而是又恢复到继续用高强度含铜合金钢制造潜艇。而且新一代核潜艇的大多数指标,对比30年前曾经达到过的极限,不是明显上升而是大幅度下降了。比如对比海狼级核潜艇最大潜射650米的极限,最新的弗吉尼亚级整整降低了200米,导致其最大潜深只有450米。海狼级可以具备8个鱼雷发射管,而弗吉尼亚级只有4个。海狼级在水下可以加速到35节以上,而弗吉尼亚的水下极限速度仅仅30节。对比之下,所有的弗吉尼亚级,明显就是海狼级



的简配版。就算是未来15年之后才服役的SSNX与哥伦比亚级,也看不出比海狼级和俄亥俄级强到哪里去;反倒从过去的24个潜射位置,直线下降到了16个发射筒。超级大国之外,苏式核潜艇也不敢公然挑战当年自己人曾经创造过的各种极限。虽然亚森级和北风之神级的性能不对外公开,但是打死也不敢像当年的前辈一样轻易下潜到800米之下。除了个别核潜艇极限性能不见提高之外,在一些关键的通用技术上,也没有看到多少明显的进步。比如大多数潜艇仍然是水下信息孤岛,用超长波电台,半个小时发不全一个字母的现象仍然存在。当今所有潜艇包括核潜艇在水下发射鱼雷和导弹的极限深度仍然只有270米。总的来看,这很像陆地上的西方主战坦克在最近30年来的窘境。这就是改来改去,


都是在30年前生产的旧货上的翻新,却没有资金也没有决心和技术进行一次彻底的大升级。不过传统水下强国在核潜艇技术上30年来的整体裹足不前,却完全不影响长耳朵家正在取得的各项巨大进步。比如蓝绿激光水下高速数据链,超级远程智能鱼雷,水下发射的超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24相全能发电机,全静音磁流体推进系统,高能自循环一体堆,全智能声呐系统,射程1.6万公里新一代固体潜射导弹等等,已经或者接近全面技术突破!足够领先全球20年以上的超级核潜艇,恐怕已箭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