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留痕:前瞻G20峰会首脑会晤可能会达成共识但难签署协议
2018-12-01 15:12:43
阿根廷峰会即将召开,而G20峰会会晤也将举行,中美能否达成重要共识并签署相关协议,不仅决定着中美关系的未来,同时也关系到世界的未来。
然而,从目前美方的表态来看,似乎一点都不乐观。特朗普又发出了2670亿美元关税的威胁,他的手下则一再的强调中国没应做出相应的改变,并集中发表强硬言论,摆出一付绝不让步的架势。而美国的军舰在敏感的时刻又进入了台海。这似乎表明美国是势在必得。
虽然美方依然表现的是强硬的态度,但话里话外的还是想要达成一个共识或协议。也就是说,不排除目前的强硬是在为随后的会晤造势争取主动权。还是希望中方在最后一刻能够做出重大的让步。玩的还是极限施压的悬崖战术或心理战。
G20峰会会晤最终能否达成重要共识或签署重要协议,这取决于美方的目标、底线以及承受力。
最终的目标决定着底线,而承受力同样也对底线起决定性作用。如果主要目标难以达成,就会次之再次之。如果自觉难以承受重大的损失与压力,目标也同样会随之改变。
尽管美方一味的示强,但似乎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却显得糊胡不清。一会表现的是要全面遏制,摆出一付要决战的架势;一会表现的又是要解决对美贸易不公;一会又表现的是缩小贸易逆差,要求中国降税开放市场。或许这三方面正是美方的主要目标次要目标和最后目标,而最后目标或许就是底线。
如果美国铁了心的要通过贸易战或WTO改革战,以全面遏制战略或改变中国发展道路。这意味着中国必须彻底改变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意识形态。如果这个主要目标就是底线目标,就意味着不给中方留出讨价还价的余地。那么,双方基本上就不会达成任何共识,更不会签署任何协议。中国在最困难最孤立无援的时代,都没有改变自己的发展道路,而如今的中国已今非昔比。不但实力和影响力大增,更不孤立。让中国做出原则让步等于是痴人说梦。
中美能否最后走向全面对抗,或者说是否出现经贸隔离或经贸脱钩,这要看美国的最后底线目标是什么,还要着美国能够或愿意承受多大的损失。
或许美国的强硬出击,能够起到破坏崛起进程的作用,但不管是全面对抗还是经贸隔离与脱钩,其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完全可以断定,美国承受不了这个损失,也绝不敢承担这个后果。
经贸关系的最后落脚点还是政治。没有中国的配合,美国就难以独霸世界。换句话说,全面对抗的会牵涉美国的主要精力,在美俄对抗中东乱局以及反恐等其它国际问题上美国根本不没有了精力。可以说,选择对抗就是在削弱霸权。
压跨中国是为了永久的独霸世界,而如果因此而消耗巨大,独霸世界就是空谈。最复杂也是最危险的局面就是中俄联手,美国根本就无胜算。何况目前美欧已经形成严重的裂痕,欧盟绝不会再像冷战时期那样的坚定的站在美国一边。
因此,美国不会选择最终走向全面对抗,G20峰会上,谈判的重点应当是次要目标和底线目标。
如果美国的目标是解决对美贸易不公这一次要目标,这或许还会有的谈。虽然中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理应享受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权力,但毕竟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贸易大国,也就是说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发展中国家,理应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也确实应当调整一下自己的经贸政策以适应世界发展的需要。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目前中方的首要任务。即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世界发展的需要。目前中方正在降低关税和积极扩大市场开放,这实际上就是在积极的回应美国的要求。关税再降一些,市场开放度再大一些,这都不是原则问题,这肯定有的谈。
但是,如果美国是想借机推行美国贸易优先或贸易例外,这就是原则立场问题了。反对单边主义维护多边机制,这也是中国的原则立场之一。中国已经表态要旗帜鲜明的反对单边主义和维护多边机制。否则中国反而将被国际社会所孤立。这是不能谈的。也就是说,美国可以得寸,但不能进尺。过分的要求反而将堵死谈判的道路。
如果美国的目标最后落在了解决贸易逆差问题,也就是说这是最后的底线的目标,那么达成共识签署协议的可能性就大增。
虽然贸易逆差的成因复杂,但毕竟这是明摆着的一个事实。而巨大的贸易顺差或者说目前的出口导向型经贸模式,也确实不利于中国的经济。进一步的对美扩大市场开放和降低关税也无不可。只是这样一来也只能先达成停战共识后谈判签署协议。
另外,美国就这么无理的闹下去,对世界的影响太大,就这样僵持下去也不是个办法。美国目前玩的就是典型的流氓战术无懒打法,利用的就是世界对WTO规则破坏的恐惧心理。不给美国点甜头,恐怕也难以让美国停止躁狂式发作。在非原则问题上作出一点让步也在情理之中。
G20峰会会晤之前,特朗普及幕僚密集中发表强硬言论,看上去有点像疯狗发作,实际上更像是色厉内荏。
对外极限施压玩心理战。往好处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或者说不付代价的就可以从对手身上割肉。而反过来看,不想付出代价则正是难以承受代价的表现。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是世界霸主。以美国的实力,任何国家都会对之产生畏惧之心。然而,目前的情况却是,美国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受到了全世界大小国家的抵制和反对,即使是盟友国家也敢于与美国公开叫板。目前没有一个国家公开承认或接受美国优先。说明美国已无法只手遮天。美国应当清楚希特勒法西斯的最后下场。
在G20峰会会晤之前,集中发表强硬言论,对世界发出严重威胁,恰恰证明白宫急需一个共识或协议来证明自己的强大。与其说是在恫吓世界,还不如说是摆给美国人自己看。
一旦达成了某种共识或协议,这可以给人是美国强硬政策的结果印象,或者说证明了强硬政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可以在心理上安慰一下受伤的美国心。但不利的是,一旦不能达成某种共识或协议,那就证明了强硬政策的无效。也就预示着美国人接下来也要承受对抗的苦果。
会晤前美方一再的释放混乱的信息,一是表现的没有诚意,二是表现的没有统一的意志,甚至都搞不清特朗普究竟是反复无常还是说了不算。正是美方的混乱信息,才使得贸易谈判的热情不高。
尽管美方依然表现出了一种强硬的立场,但美方的疲态正在显现。近来的股市巨烈震荡,预示着贸易战对美国的损害正在显现。而沙特记者血案对中东和美沙关系的影响目前还很难说。新近又闹出了俄乌冲突,也真的不排除乌克兰总统破罐子破摔引爆俄乌战争的可能性。朝核问题也明显的出现了反复的迹象。美俄关系越来越僵。英国脱欧给欧洲和世界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也无法预料。通俄门事件调查报告即将面世,特朗普的处境和前途充满了危险。最重要的是,下届美国总统大选正在悄然的拉开序幕。这一切都是特朗普的麻烦。如果处理不好贸易战,特朗普很可能没有下一届。因此,特朗普是希望的是达成某种共识尽快签署协议。
对中方来说,原则立场是必须坚持。一是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计划不变;二是坚持反对单边主义和维护多边机制的原则立场不变。虽然无意对抗,但这个决定权不在中方手中。美国要硬来,也只能是奉陪到底。如果美方确实有达成共识的签署协议的诚意,那就坐下来好好谈。
中美贸易协议涉及面广泛,虽然双方的团队正在积极进行接触,但由于美方传递的信息混乱,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想取得进展,也只能是等到会晤后才能确定。这基本上决定了G20峰会上不会签署明确的贸易协议,最多只能是达成某种共识。
从双方透露出的信息来看,此次会谈主要的是起到“政治引领”作用。也就是弄清楚对方的最终战略选择。是硬碰硬到底,还是坐下来谈判。停战和休战似乎已经不可能,但维持目前的僵持状态不变,留出谈判的空间应当是共识。
目前,美国担心或最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中方会否在G20峰会上高举反对单边主义的大旗,或许美国更想说服中方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太过于旗帜鲜明,多少要给美国一点颜面。因此,会晤很可能选择在G20峰会开始前进行。这样中国也可以视美方的态度而定。
其实,在经贸磋商问题上,美方可能有一些误解。中方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的政策举措宣布早于经贸磋商之前。磋商还没开始,中方就已经做出了改变,让美方误会还有压缩的或提升的空间,所以也就紧追不放的来个狮子大开口,以为在此基础上还会让步。
中方本轮的降税以及扩大市场开放力度可谓是空前的大,应当是超出世界各国的预期。如果这些政策是在经贸磋商中提出,那就等于是对美方的积极回应和让步。那将被特朗普视为是自己的交易成果。或许就不会出现目前的僵持局面。
然而,从目前美方的表态来看,似乎一点都不乐观。特朗普又发出了2670亿美元关税的威胁,他的手下则一再的强调中国没应做出相应的改变,并集中发表强硬言论,摆出一付绝不让步的架势。而美国的军舰在敏感的时刻又进入了台海。这似乎表明美国是势在必得。
虽然美方依然表现的是强硬的态度,但话里话外的还是想要达成一个共识或协议。也就是说,不排除目前的强硬是在为随后的会晤造势争取主动权。还是希望中方在最后一刻能够做出重大的让步。玩的还是极限施压的悬崖战术或心理战。
G20峰会会晤最终能否达成重要共识或签署重要协议,这取决于美方的目标、底线以及承受力。
最终的目标决定着底线,而承受力同样也对底线起决定性作用。如果主要目标难以达成,就会次之再次之。如果自觉难以承受重大的损失与压力,目标也同样会随之改变。
尽管美方一味的示强,但似乎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却显得糊胡不清。一会表现的是要全面遏制,摆出一付要决战的架势;一会表现的又是要解决对美贸易不公;一会又表现的是缩小贸易逆差,要求中国降税开放市场。或许这三方面正是美方的主要目标次要目标和最后目标,而最后目标或许就是底线。
如果美国铁了心的要通过贸易战或WTO改革战,以全面遏制战略或改变中国发展道路。这意味着中国必须彻底改变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意识形态。如果这个主要目标就是底线目标,就意味着不给中方留出讨价还价的余地。那么,双方基本上就不会达成任何共识,更不会签署任何协议。中国在最困难最孤立无援的时代,都没有改变自己的发展道路,而如今的中国已今非昔比。不但实力和影响力大增,更不孤立。让中国做出原则让步等于是痴人说梦。
中美能否最后走向全面对抗,或者说是否出现经贸隔离或经贸脱钩,这要看美国的最后底线目标是什么,还要着美国能够或愿意承受多大的损失。
或许美国的强硬出击,能够起到破坏崛起进程的作用,但不管是全面对抗还是经贸隔离与脱钩,其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完全可以断定,美国承受不了这个损失,也绝不敢承担这个后果。
经贸关系的最后落脚点还是政治。没有中国的配合,美国就难以独霸世界。换句话说,全面对抗的会牵涉美国的主要精力,在美俄对抗中东乱局以及反恐等其它国际问题上美国根本不没有了精力。可以说,选择对抗就是在削弱霸权。
压跨中国是为了永久的独霸世界,而如果因此而消耗巨大,独霸世界就是空谈。最复杂也是最危险的局面就是中俄联手,美国根本就无胜算。何况目前美欧已经形成严重的裂痕,欧盟绝不会再像冷战时期那样的坚定的站在美国一边。
因此,美国不会选择最终走向全面对抗,G20峰会上,谈判的重点应当是次要目标和底线目标。
如果美国的目标是解决对美贸易不公这一次要目标,这或许还会有的谈。虽然中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理应享受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权力,但毕竟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贸易大国,也就是说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发展中国家,理应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也确实应当调整一下自己的经贸政策以适应世界发展的需要。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目前中方的首要任务。即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世界发展的需要。目前中方正在降低关税和积极扩大市场开放,这实际上就是在积极的回应美国的要求。关税再降一些,市场开放度再大一些,这都不是原则问题,这肯定有的谈。
但是,如果美国是想借机推行美国贸易优先或贸易例外,这就是原则立场问题了。反对单边主义维护多边机制,这也是中国的原则立场之一。中国已经表态要旗帜鲜明的反对单边主义和维护多边机制。否则中国反而将被国际社会所孤立。这是不能谈的。也就是说,美国可以得寸,但不能进尺。过分的要求反而将堵死谈判的道路。
如果美国的目标最后落在了解决贸易逆差问题,也就是说这是最后的底线的目标,那么达成共识签署协议的可能性就大增。
虽然贸易逆差的成因复杂,但毕竟这是明摆着的一个事实。而巨大的贸易顺差或者说目前的出口导向型经贸模式,也确实不利于中国的经济。进一步的对美扩大市场开放和降低关税也无不可。只是这样一来也只能先达成停战共识后谈判签署协议。
另外,美国就这么无理的闹下去,对世界的影响太大,就这样僵持下去也不是个办法。美国目前玩的就是典型的流氓战术无懒打法,利用的就是世界对WTO规则破坏的恐惧心理。不给美国点甜头,恐怕也难以让美国停止躁狂式发作。在非原则问题上作出一点让步也在情理之中。
G20峰会会晤之前,特朗普及幕僚密集中发表强硬言论,看上去有点像疯狗发作,实际上更像是色厉内荏。
对外极限施压玩心理战。往好处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或者说不付代价的就可以从对手身上割肉。而反过来看,不想付出代价则正是难以承受代价的表现。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是世界霸主。以美国的实力,任何国家都会对之产生畏惧之心。然而,目前的情况却是,美国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受到了全世界大小国家的抵制和反对,即使是盟友国家也敢于与美国公开叫板。目前没有一个国家公开承认或接受美国优先。说明美国已无法只手遮天。美国应当清楚希特勒法西斯的最后下场。
在G20峰会会晤之前,集中发表强硬言论,对世界发出严重威胁,恰恰证明白宫急需一个共识或协议来证明自己的强大。与其说是在恫吓世界,还不如说是摆给美国人自己看。
一旦达成了某种共识或协议,这可以给人是美国强硬政策的结果印象,或者说证明了强硬政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可以在心理上安慰一下受伤的美国心。但不利的是,一旦不能达成某种共识或协议,那就证明了强硬政策的无效。也就预示着美国人接下来也要承受对抗的苦果。
会晤前美方一再的释放混乱的信息,一是表现的没有诚意,二是表现的没有统一的意志,甚至都搞不清特朗普究竟是反复无常还是说了不算。正是美方的混乱信息,才使得贸易谈判的热情不高。
尽管美方依然表现出了一种强硬的立场,但美方的疲态正在显现。近来的股市巨烈震荡,预示着贸易战对美国的损害正在显现。而沙特记者血案对中东和美沙关系的影响目前还很难说。新近又闹出了俄乌冲突,也真的不排除乌克兰总统破罐子破摔引爆俄乌战争的可能性。朝核问题也明显的出现了反复的迹象。美俄关系越来越僵。英国脱欧给欧洲和世界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也无法预料。通俄门事件调查报告即将面世,特朗普的处境和前途充满了危险。最重要的是,下届美国总统大选正在悄然的拉开序幕。这一切都是特朗普的麻烦。如果处理不好贸易战,特朗普很可能没有下一届。因此,特朗普是希望的是达成某种共识尽快签署协议。
对中方来说,原则立场是必须坚持。一是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计划不变;二是坚持反对单边主义和维护多边机制的原则立场不变。虽然无意对抗,但这个决定权不在中方手中。美国要硬来,也只能是奉陪到底。如果美方确实有达成共识的签署协议的诚意,那就坐下来好好谈。
中美贸易协议涉及面广泛,虽然双方的团队正在积极进行接触,但由于美方传递的信息混乱,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想取得进展,也只能是等到会晤后才能确定。这基本上决定了G20峰会上不会签署明确的贸易协议,最多只能是达成某种共识。
从双方透露出的信息来看,此次会谈主要的是起到“政治引领”作用。也就是弄清楚对方的最终战略选择。是硬碰硬到底,还是坐下来谈判。停战和休战似乎已经不可能,但维持目前的僵持状态不变,留出谈判的空间应当是共识。
目前,美国担心或最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中方会否在G20峰会上高举反对单边主义的大旗,或许美国更想说服中方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太过于旗帜鲜明,多少要给美国一点颜面。因此,会晤很可能选择在G20峰会开始前进行。这样中国也可以视美方的态度而定。
其实,在经贸磋商问题上,美方可能有一些误解。中方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的政策举措宣布早于经贸磋商之前。磋商还没开始,中方就已经做出了改变,让美方误会还有压缩的或提升的空间,所以也就紧追不放的来个狮子大开口,以为在此基础上还会让步。
中方本轮的降税以及扩大市场开放力度可谓是空前的大,应当是超出世界各国的预期。如果这些政策是在经贸磋商中提出,那就等于是对美方的积极回应和让步。那将被特朗普视为是自己的交易成果。或许就不会出现目前的僵持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