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关于“万吨级”驱逐舰,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
2017-06-29 11:41:10
055型驱逐舰下水图
【新闻事件】
6月28日报道中国海军新型驱逐舰首舰下水仪式今日上午在上海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举行。该型舰是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先后突破了大型舰艇总体设计、信息集成、总装建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装备有新型防空、反导、反舰、反潜武器,具有较强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导和对海打击能力,是海军实现战略转型发展的标志性战舰。
【参考快评】
解析“万吨级”驱逐舰
李克峰(新闻观察员)
驱逐舰一向号称“海上多面手”,可执行反潜、反舰、防空等多种任务。但大多数驱逐舰通常偏重于某项主要任务,二战中3000吨到驱逐舰已经很强大了。
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70年代,驱逐舰的主要任务是反潜。由于反潜战对舰艇降低噪音和加强机动性对需要,燃气轮机成为驱逐舰的重要动力。舰载直升机、拖拽式声纳等新武器装备,需要排水量增加到6000~7000吨。
“宙斯盾”作战系统的出现,增强了驱逐舰的防空能力。美国先在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的基础上设计了万吨级的提康德罗加级防空巡洋舰,但这种“拔苗助长”的方法导致了头重脚轻的毛病,虽然采取了各种减重措施,仍不理想。美国海军又全新设计了伯克级驱逐舰,满载排水量9000吨,实践证明仍然不够,早期的伯克级没有直升机机库,后来的改进型增加机库又挤掉了反舰导弹的位置。
由此可见,自从海军进入信息时代以后,信息化作战系统给驱逐舰换上一个超级强大的“大脑”,同时增加的防空和对地攻击能力,都需要超过万吨的排水量。当我们看到中国最大的万吨驱逐舰,也就意味着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的防空和对地攻击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大型驱逐舰下水的照片上,可见全新的雷达系统。相比老式的“宙斯盾”系统的相控阵雷达,新一代雷达更强的远程警戒能力和更高效的火控能力。
对地攻击的巡航导弹从照片上看不到,但从舰艇长度上判断,在满足防空任务的前提下,舰上有足够的空间装备对地巡航导弹。通常在各种舰载导弹中,对地巡航导弹可能是最长最重的。
航母战斗群,对中国海军来说还是个新课题。参考美国海军的经验,每个航母战斗群需要3艘防空巡洋舰。防空巡洋舰的舰长,也是战斗群司令在防空方面的顾问。 中国的大型驱逐舰排水量超过美国的防空巡洋舰,应该可以执行类似的任务。而且建造数量上看,也满足保卫航母战斗群的需要。
中国的大型驱逐舰,还可以作为小型编队的核心,率领驱逐舰、护卫舰、两栖舰艇单独执行任务。不但提供防空、反舰、对地攻击能力,也有更大的空间容纳编队司令部。中国周边海域,岛屿众多,水道复杂,有很多需要小型编队的任务。
图为专业军迷制作的055型万吨大驱多角度CG图(西葛西造舰 供图)
新型驱逐舰面临的两大“挑战”
宋晓军(军事评论员)
6月28日,海军新型驱逐舰在上海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举行了下水仪式。这对于很多军事迷而言,无疑是件高兴的大事儿。巧合的是,10天前我在国家行政学院讲课的课间休息时,与江南集团的两位副总有过短暂的交流。自然,我们会谈到一系列国产驱逐舰的问题。不过,我们谈的不是军舰简单的功能、性能,而是国产驱逐舰的“实战适用性”和“人因工程”问题。
实际上,这也是我国大型水面舰艇在未来交付和使用中面临的两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比如说,“实战适用性”要解决的问题是——武器装备从“能用”到“顶用”再到“好用”的问题。这就需要在设计、建造中,充分考虑装备所执行的任务类型和所处的各种复杂环境,然后通过“实战适用性”测试、评估后,才能把有定量实战能力指标的装备交付给部队。
再比如说,“人因工程”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在操作武器装备时的界面友好不友好、操作便利不便捷、功能设置合理不合理、环境舒适不舒适等问题。客观地说,就上述两个问题而言,我们与海军先进国家的差距,甚至比“硬件”上的差距还要大。好在我们发现问题并要下功夫解决这些问题之时,正好赶上了国家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军民融合。从这个意义上说,万吨驱逐舰首舰在江南这个“百年老船厂”的下水,也许预示着中国海军又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