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留痕:国防授权法案看中美贸易战走向

2018-08-16 16:14:48   

在中美贸易战的关键时刻,美国推出了新财年的“国防授权法案”,其中涉华的条款肯定会引人关注。果不其然,新法案中的涉华条款弃满着明显的冷战思维,可以说对华充满了敌意。那么,如何看待美国新国防授权法案与中美贸易战的关系?

法案中包含要求特朗普政府制定“全面对华战略”、就加强台军战备提交评估和计划、加强外商投资审查等涉华消极条款。冷一看敌意很强烈。似乎预示着中美贸易战持久与艰难。但如果回看一下过去的国防授权法案,以及近一时期美国政府和国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案,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东西。

有关涉台、中国发展战略以及中国军事动向问题的类似法案和议案,近一段时间以来是层出不穷。而美国在中国周边的战略部署与军事行动,也一直持续不断。即使没有中美贸易战,这些东西在新法案中出现,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何况贸易战使中美的对抗性意味增强。

再回看一下当年奥巴马上台后推出的国防授权法案。2013年1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2013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这一法案包括两个涉华条款,其中一条款称,美虽然对钓鱼岛主权最终归属不持立场,但承认日本对该岛屿的行政管辖权,并重申《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规定的美对日本的安全承诺;另一条款则呼吁美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先进的F-16C/D或类似机型战机。

可见,奥巴马与特朗普时代的法案也没有多大的区别。台湾议题是永远的主题之一。奥巴马时代重点在军事外交战略方面,而特朗普时代更突出经济战略的重点。其原则宗旨都是遏制中国发展。

在中美贸易战的关键时刻,新法案突出对中国的敌意,可以说是对特朗普政策的一种支持表现,也是在贸易战态度上的强化手段。而突出打台湾牌,则一直都是美国讹诈与恶心中国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无论如何,美国是绝不敢在台独问题上越线。

其实,美国的国防授权法案,只是国会的一种意向性法案,对总统即没有强制力也没有约束力。法案中的涉华条款,也基本上没有被历届美国政府完全或认真的执行过。

新法案中,虽然有加强外商(中资)投资审查条款,但却意外的没有提到中美贸易不公问题和要求中国结构性改变问题,这已经算是客气的了。而没有在中兴华为问题上采取更严厉措施,甚至被外媒解读为是特朗普“态度软化”的一种表现。

中国对美投资问题上,美国一直心存忧虑,并一直严格的审查,再严就是杜绝中国对美投资了。这种含糊的语气,几乎是没有什么新意。

而在中国军事动向问题上,美国除了增加军费开支,除了增加在中国周边的自由航行行动,几乎别无他法。鼓动盟友联合对华军事施压,连近年来一直对华强硬小日本都不敢,就不用说其它国家了。在军事战略问题上与其说是对华施压,还不如说是给自己打气和对盟友的动员。

美国的新法案,比起奥巴马时代并不见得更强硬。军事只增加了2。6%,其实也并不多。增加的这点军费想要组建太空军,要应对俄罗斯和中东乱局,恐怕依然是捉襟见肘。要应对中国快速的军事发展,要对中国进行军事讹诈,则更不起作用。

在对华打贸易战的同时,打台湾牌和南海牌这早就在预料之中。可意料之外的却是没见特朗普政府在这些方面有什么重大举动。这说明美国也不敢与中国展开全面的对抗。美国参众两院也只能是通过新法案表示一下对特朗普的支持而已。甚至可以说,面对中美贸易战无法取胜的局面,不得不站出来表示一下强硬的态度。

然而,虽然国防授权法案没有强制力和约束力,但涉台条款对中国的刺激却是很明显,这会引发中国强烈的反感。可以说不但起不到讹诈和威胁的作用,反而将更坚定中国与美国打一场旷世贸易战的决心。从中方目前公开的反应和交涉来看,贸易战不论是打是谈,都不会让美国占更多的便宜。想以新法案威胁与讹诈中国,只能起到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