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弹也能炸伤人?

2021-10-14 00:01:36   

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闹剧,这就是某特殊地点的两名服役人员,到训练场走动,偶然发现了一枚没有引爆的枪榴弹。其中一人居然从地面上拿起来这枚未爆弹,去敲打同伴的脑袋。结果这一敲不要紧,这枚弹药居然当即爆炸了。被敲者头部受伤;而敲打者手部受伤,一时传为笑柄。其实真正有基本弹药知识的人一看便知,用来敲打后脑的未爆弹有99%以上的概率是枪榴弹中的高级训练弹。如果是百分百的实弹,用来敲脑袋后再引爆。那么最起码这脑袋和拿起来敲打的手臂一定会一起飞的不见踪迹,这就不是仅仅导致两人局部受伤的问题了。因为一般枪榴弹的装药和爆炸威力至少要比普通装药30到50克TNT的手榴弹威力还大,绝不会仅仅导致拿来开玩笑的2人外表受伤而已。受伤不重,那么只可能是训练弹。



那么为何训练弹还能炸伤人?这就在于专业的高级训练弹上面,同样是带有一定的火工品,也是可以爆炸燃烧并且有一定威力的,距离人体近处爆炸后可以伤人并不奇怪。训练弹的定义非常简单,就是用于军事训练的弹药。训练弹的范围非常广泛,凡是在实战中可能用到的炮弹,导弹,地雷,鱼雷,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的弹药都会有配套的训练弹。就算最简单的手榴弹也有训练弹。最原始的训练弹,基本就是与实弹同等重量和尺寸的模型。比如木柄手榴弹,一般在实际投弹前,都要进行大量的模型投掷训练。这些模型一般也是木柄配备铸铁的弹壳,但既没有炸药也没有引信,甚至连拉火环都没有。单纯就是用来进行投掷力度感知和臂力训练用的。早在1960到1970年代。各地民兵几乎每个月都要进行投弹训练,




随便找个距离较大的空场地就可以开始训练。有的人投掷的远,有的人投掷的近。场地不平整而且杂草丛生。于是经常有不少的木柄模型训练弹投出去找不回来。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当时还很小,在训练后的场地上转一圈,居然能找到三四个遗留的木柄模型手榴弹,拿回去成了好多年的玩具。这种完全没有任何火工品的模拟弹就算是最原始的训练弹。不过这类训练弹也有不少的问题。最大的缺陷是连拉火环也没有,这样就和投掷实弹有很大的不同。经常在老电影上看到,有人右手拿着手榴弹,然后左手去拉拉火环,当手榴弹开始发火冒烟时,才用右手投掷向敌人的方向。这类动作虽然看上去很潇洒,实际上是绝对错误的。正确的投弹方法是把手榴弹的后盖拧开,让拉火环自然下垂,先套到投掷手的小指上,



这样对外用力投弹的时候,自然同时拉动拉火环。那种两个手分别拉和投掷的动作在当今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这样操作根本掌握不了手榴弹的延发时间,很可能炸伤自己人。于是后来比较高端的训练弹,都具备完整的拉火环,投掷出去以后,还会有烟雾产生,这样更贴近实战,也好训练后回收。更高端的训练弹甚至可以产生一些小威力的爆炸。既然最简单手榴弹的训练弹都越来越上档次,那么其他更复杂更昂贵的弹药的训练弹的水平,更是水涨船高。比如不久前美国陆军的M1A2坦克群在战斗队形训练中,就用120毫米口径长杆穿甲弹的训练弹击中了同组的另外一辆M1坦克,造成了炮塔外部设施的严重破坏。这个威力都基本赶上2战期间部分穿甲弹的实弹了。而目前先进空空导弹的训练弹,也是相当昂贵和复杂。



这些训练弹也有内部的陀螺系统和可以锁定空中目标的先进引导头。甚至有自主动力,可发射出去。飞行期间弹上电脑可以记录导弹本身和目标的相对轨迹和信息。唯一缺乏的就是实战距离射程和高爆战斗部。因此这类高端训练弹动辄百万级一枚,发射之后也是必须回收的。回收后可以解读弹上数据判断是否在“空战”中击落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