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为何不怕被干扰?此人关键时刻立下大功,完全是天才设计

2020-02-08 09:35:43   


图为北斗定位系统卫星
最近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即将全面建成,投入全球市场,而在最开始的时候,北斗卫星曾遭到了强烈干扰,那么现在北斗卫星为何不怕被干扰了呢?这完全要归功于王飞雪博士,在解决抗干扰问题时此人在关键时刻立下大功,提出了完全是天才般的设计方案,研发出了一种全新的信号处理系统,成功解决了北斗系统被干扰问题,并最终保证了北斗系统的成功建立。

图为全球定位卫星
北斗定位系统对中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军用领域,北斗定位系统可以为中国的战舰,导弹和战机提供位置定位信息,当然也能为地面作战单位提供作战所需的定位信息。
而民用方面,民航客机以及海上的邮轮在正常行驶中无时不刻都需要来自定位卫星 提供的位置信息,并且依赖这一信息避开危险地带,规划航线,避免撞船事故,同时很多人出行驾车也需要定位系统和导航辅助才能到达目的地。

图为定位卫星
于是很多人会有疑问,既然需要定位系统,直接使用GPS定位系统不就可以满足使用需求了吗?然而实际上美国的GPS对外提供的定位服务精度相比美国自用版都要更低,更重要的是美国随时可以将指定地区的GPS信号关闭,虽然还能利用陀螺仪进行惯性导航或者使用六分仪进行导航,但毫无疑问这种导航方式更加复杂,误差更大,在战时将陷入极其不利的局面,因此中国要研发自己的导航系统,而在北斗系统的建设初期,北斗系统曾经遭遇过其他国家的干扰,导致一些地区的信号接收率不足50%,这时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飞雪临危受命为北斗系统研发了一系列的抗干扰载荷,终于将北斗系统的信号接收率提升到了百分之百,摆脱了被干扰局面。
同时由于这些科研人才的不懈努力,中国北斗系统相比其他国家定位系统有着两项非常优秀的优点,北斗系统只需两颗卫星就能对一个指定地区进行定位服务,GPS则需要同时三颗卫星进行定位才行,其次是GPS定位系统具备一个全球所有定位系统都不具备的短报文发送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发送140字以下的短报文,报告自身情况与位置。

图为卫星定位网络
总的来说,全球定位系统不管在民用还是军用方面,对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由于美国对外提供的定位服务在精度方面和美国自用版本相差较大,同时还可以随时关闭指定地区的定位服务,因此中国需要研发一款自己的定位系统,并且在王飞雪教授的帮助下,中国的北斗定位系统能够在干扰地区依然有100%的信号接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