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石:美俄媾和渐成定局,中美俄三国格局将迎剧变,怎么破?
2018-07-24 15:37:25
举世瞩目的“特普会”已经落下帷幕,但引发的震荡和连锁反应却并未完全消散。对于中国来说,舆论最为担心的,无非是随着美俄关系的缓和,中国将成为美国战略锁定的头号对象。而俄罗斯的对华关系定位,也会因为美国这个头号对手的关系缓和,而发生改变,甚至中俄背靠背抗美的传统格局也将就此打破,中国将不得不将独自面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的战略围剿。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中美俄之间的这盘三国杀,究竟会向何种方向发展呢?云石君在这一节中做个简单分析。
首先,云石君要说明的是,美俄关系的缓和,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二战后,苏联作为全球唯一在实力能与美国分庭抗礼,且政治体制、意识形态针锋相对的超级大国,自然而然的被美国视为头号大敌。后来虽然苏联解体,俄罗斯元气大伤,但它依然是世界级的大国,坐拥17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差不多是美国的近两倍之多。虽然就现在而言,俄罗斯国土的单位开发价值有限,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升,从趋势上看,其之地缘潜力肯定是会不断提升。
这份地缘资本决定了,俄罗斯依然拥有东山再起,与美国再决一雌雄的潜力。这就决定了,美国有必要趁它病要它命,进一步削弱俄罗斯,甚至将其二次拆解,彻底其重新威胁自己的可能。
归根结底,俄罗斯无论是现实国力和地缘潜力,都足以独美国的全球霸权构成潜在威胁。所以打击俄罗斯,是美国必须持之以恒的国家战略。
但是,虽然是国家战略,但也有轻重缓急之分。这权衡轻重的重要标准,就是俄罗斯是不是美国的最大威胁。
在中国崛起之前,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虽然俄罗斯已今非昔比,但在中国崛起之前,还没有哪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能与之媲美。所以美国的主要打击目标,依然是将俄罗斯放在首位。
但随着中国崛起,这一切逐渐发生变化。中国同样是能与美、俄媲美的世界级地缘大国——这意味着中国同样具有威胁美国霸权的地缘潜力,同时中国的体制和意识形态,同样跟美国格格不入。只不过之前中国国力贫弱至极,现实中根本不足以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所以还不至于太受美国重视。甚至,在美苏争霸的中后期,为了打击苏联在这个头号大敌,美国还积极改善对华关系,希望借助这个贫弱的地缘大国,来制衡苏联。

可近些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地缘潜力快速释放,现在已经坐稳了全球第二大国的宝座,并且长期发展趋势看好。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国家战略自然也会相应调整。具体来说,在其霸权威胁目标中,俄罗斯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中国的地位逐渐上升。当这种此消彼长达到一定程度,美国对中俄的定位自然会发生逆转——中国成为美国的头号竞争对手,至于俄罗斯,纵然其地缘潜力依然巨大,但毕竟现实中已经孱弱,所以已非亟待优先打击的对象。
既然中国成为头号竞争对手。那美国自然就有必要缓和跟俄罗斯的关系——毕竟以美国的实力,并不足以对中俄两国同时高强度压制。主要矛头对准了中国,对俄罗斯方面自然要有所缓和。
这是从战略角度来说的。而从技术层面来说,特朗普的上台,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美国的这种战略调整。
虽然战略层面,中国已经无可避免的成为了美国头号竞争对手。但在技术层面,在特朗普上台之前,美国依然还是以俄罗斯为主攻对象。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战略的惯性——毕竟美俄对抗持续了七八十年,要扭转还需一个过程;另一方面,中国长期韬光养晦,政治上从不主动招惹美国,经济方面则是大力发展中美贸易,赚钱的同时也跟美国利益集团深度捆绑。这些因素的存在,大大缓滞了美国对华的战略锁定。
但特朗普上台后,情况随之改变。特朗普靠民粹上台,极力反全球化,这意味着从中美经贸关系中受益的全球化资本不仅不是其政治基础,反而是其政治对手——中美经贸纽带在特朗普这里的重要性大大下降。
由于不太受中美经济捆绑的掣肘,特朗普在处理对华关系时,明显就要洒脱的多。而反观俄罗斯,原本美俄经贸往来的稀少,这对美俄关系的维护来说是个很大的不利因素。但当美国的执政者换成了持贸易保护立场的特朗普时,这反倒能让他轻装上阵。
同时,奥巴马对俄制裁的失败,也让特朗普的对俄乃至对华关系调整有了更为充分的理由。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政府开启对俄强势制裁,冀图逼俄罗斯屈服,彻底吐出乌克兰。
这本质上依然是美国挤压俄罗斯战略生存空间政策的延续。只不过,几年下来,这一政策却并没有取得明显效果。俄罗斯虽然经受了西方强力制裁,经济深受重创,但由于有中国在背后输血,所以一直屹立不倒。
这样的局面,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在中俄背靠背的格局下,美国想先易后难,压倒实力较弱的俄罗斯,再对付中国,这种策略其实是行不通的。要想打破中俄协作,必须把首要攻击目标对准中国。
而对俄罗斯来说,虽然它过去几年与美国硬顶,但其实自己也内伤严重。能够与美国改善关系,让自己缓口气,其实也是求之不得的。所以当特朗普抛出橄榄枝,普京没道理不接过。
以上就是特朗普积极改善对俄关系的宏观背景。总而言之,特普峰会象征着,无论是从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中美俄这盘三国杀,其内在格局已经正式开始生改变,由以前的美俄正面开杠,逐渐转变为中美互杠为主,至于俄罗斯,则在未来将逐渐退居二线。

不过,虽然美俄缓和大势是不可逆。但是在技术层面,特朗普想从俄罗斯抽身,也没这么容易。
毕竟遏制俄罗斯是长期以来的国策,直到现在,无论华府还是民间,依然有强大的反俄力量。这股力量之强大,以至于在特朗普上台之初,就给他扣上了一顶“通俄门”的帽子,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彻底摘掉。过去这一年半中,特朗普与俄缓和之意愿全球皆知,但却一直深受掣肘,始终没有得逞。就算最近总算凭着支持率的上升,硬气了一回,跟普京在芬兰会晤一场。但这种接触依然十分谨慎,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姿态展现,并没有达成什么实质性的突破,回国后也被媒体怒批“叛国”,搞的灰头土脸。这也充分说明了,美俄媾和的道路依然遍布荆棘,特朗普想最终完成这种战略转向,依然要迈过诸多关卡。
而就算最后美俄媾和成功,也不代表中俄关系会受太多影响。
从俄罗斯心底来说,它当然希望摆脱美国的压制,把中国推到抗美的第一线。但这并不代表俄罗斯就会因此与中国关系转暖,更不意味着俄罗斯会调转枪口对付中国。中俄作为全球仅有的具备威胁美国霸权能力的世界级大国,这种实力和地位,决定了二者始终都在美国战略压制清单上,虽然先后顺序会有调整,但除非被拆解,否则绝不存在被撤下清单的可能。这也就是说,俄罗斯可以侥幸逃过一劫,但绝不可能彻底抽身。总而言之,只要美国还是世界霸主,中俄背靠背抗美的格局就不会改变。
当然,合作抗美大框架不变,但是影响多少还是有——起码俄罗斯在尖端武器以及远东开发等敏感领域的对华合作,可能会因此受到波及——这对中国多少还是个打击。
不过,中国也有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机会——中欧关系,可能因此会有所改善。
欧洲算是被美国坑惨了。本来它就不想跟俄罗斯冲突,结果美国挑起乌克兰危机,强绑俄罗斯上车,以致欧洲不得不深陷其中,消耗了大量资源。
现在,美国说抽身就抽身,这下欧洲就尴尬了。当然,它可以迅速跟俄罗斯改善关系,但之前的资源损耗已经造成。
当然,如果欧洲现在情况好,这些消耗也就不算什么。但欧洲这些年深受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双重影响,正是内忧外患之际,这种消耗,多少就有了雪上加霜之意。
最关键的是,随着俄罗斯的复苏,其对欧洲的地缘压力也会重新显现。而与此同时,美欧关系正急剧恶化,甚至由于欧盟的孱弱,不排除美国有趁它病要它命,将欧盟拆解的可能。
如果真要出现这种情况,俄罗斯肯定会火上浇油。就算俄罗斯不计较乌克兰危机的旧怨,仅就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俄罗斯也更愿意面对一个四分五裂的欧洲,而非拥有相当一致行动力的欧盟。而美俄关系缓和后俄罗斯的复苏,会使得它的这种捣乱更有威胁。
一旦未来真形成美俄合作拆解欧盟的格局,那这威胁就大发了。从这个角度说,欧盟必须未雨绸缪,寻找外援——而这个外援,只能是中国。通过深化中欧经济合作,欧盟可以得到来自中国的充足资金支持,中国也能因此获得欧洲的市场和更多的技术。这么一算,美国战略调整对中俄关系的影响,完全可以从中欧合作中填补回来。
当然,中欧再怎么深化合作,也是有限度的,二者不可能形成中俄那样的亲密关系。但换一个角度,美俄之间的战略缓和也同样是有限度的,俄罗斯不可能因为对美缓和,就把对华合作降温太多——不说政治因素了,就是光经济层面,中国对俄罗斯的价值也远大于美国。
当然,虽然中国未必会因美俄关系变化而有太多直接损失。但是随着美俄和解,中国在未来将承接美国主要战略压力,这个估计是逃不掉的了。某种意义上,这是中国不愿面对,又是不得不面对的。
但换个角度,这也是大势所趋。说到底,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庞大的体量,决定了有些东西已经不是它想避就能避得了的了。与其再将希望寄托于美国放过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上,倒不如正视现实,积极应对。毕竟,打铁害的自身硬,要想真正实现大国崛起,中国最终还得靠自己!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中美俄之间的这盘三国杀,究竟会向何种方向发展呢?云石君在这一节中做个简单分析。
首先,云石君要说明的是,美俄关系的缓和,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二战后,苏联作为全球唯一在实力能与美国分庭抗礼,且政治体制、意识形态针锋相对的超级大国,自然而然的被美国视为头号大敌。后来虽然苏联解体,俄罗斯元气大伤,但它依然是世界级的大国,坐拥17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差不多是美国的近两倍之多。虽然就现在而言,俄罗斯国土的单位开发价值有限,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升,从趋势上看,其之地缘潜力肯定是会不断提升。
这份地缘资本决定了,俄罗斯依然拥有东山再起,与美国再决一雌雄的潜力。这就决定了,美国有必要趁它病要它命,进一步削弱俄罗斯,甚至将其二次拆解,彻底其重新威胁自己的可能。
归根结底,俄罗斯无论是现实国力和地缘潜力,都足以独美国的全球霸权构成潜在威胁。所以打击俄罗斯,是美国必须持之以恒的国家战略。
但是,虽然是国家战略,但也有轻重缓急之分。这权衡轻重的重要标准,就是俄罗斯是不是美国的最大威胁。
在中国崛起之前,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虽然俄罗斯已今非昔比,但在中国崛起之前,还没有哪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能与之媲美。所以美国的主要打击目标,依然是将俄罗斯放在首位。
但随着中国崛起,这一切逐渐发生变化。中国同样是能与美、俄媲美的世界级地缘大国——这意味着中国同样具有威胁美国霸权的地缘潜力,同时中国的体制和意识形态,同样跟美国格格不入。只不过之前中国国力贫弱至极,现实中根本不足以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所以还不至于太受美国重视。甚至,在美苏争霸的中后期,为了打击苏联在这个头号大敌,美国还积极改善对华关系,希望借助这个贫弱的地缘大国,来制衡苏联。

可近些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地缘潜力快速释放,现在已经坐稳了全球第二大国的宝座,并且长期发展趋势看好。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国家战略自然也会相应调整。具体来说,在其霸权威胁目标中,俄罗斯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中国的地位逐渐上升。当这种此消彼长达到一定程度,美国对中俄的定位自然会发生逆转——中国成为美国的头号竞争对手,至于俄罗斯,纵然其地缘潜力依然巨大,但毕竟现实中已经孱弱,所以已非亟待优先打击的对象。
既然中国成为头号竞争对手。那美国自然就有必要缓和跟俄罗斯的关系——毕竟以美国的实力,并不足以对中俄两国同时高强度压制。主要矛头对准了中国,对俄罗斯方面自然要有所缓和。
这是从战略角度来说的。而从技术层面来说,特朗普的上台,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美国的这种战略调整。
虽然战略层面,中国已经无可避免的成为了美国头号竞争对手。但在技术层面,在特朗普上台之前,美国依然还是以俄罗斯为主攻对象。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战略的惯性——毕竟美俄对抗持续了七八十年,要扭转还需一个过程;另一方面,中国长期韬光养晦,政治上从不主动招惹美国,经济方面则是大力发展中美贸易,赚钱的同时也跟美国利益集团深度捆绑。这些因素的存在,大大缓滞了美国对华的战略锁定。
但特朗普上台后,情况随之改变。特朗普靠民粹上台,极力反全球化,这意味着从中美经贸关系中受益的全球化资本不仅不是其政治基础,反而是其政治对手——中美经贸纽带在特朗普这里的重要性大大下降。
由于不太受中美经济捆绑的掣肘,特朗普在处理对华关系时,明显就要洒脱的多。而反观俄罗斯,原本美俄经贸往来的稀少,这对美俄关系的维护来说是个很大的不利因素。但当美国的执政者换成了持贸易保护立场的特朗普时,这反倒能让他轻装上阵。
同时,奥巴马对俄制裁的失败,也让特朗普的对俄乃至对华关系调整有了更为充分的理由。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政府开启对俄强势制裁,冀图逼俄罗斯屈服,彻底吐出乌克兰。
这本质上依然是美国挤压俄罗斯战略生存空间政策的延续。只不过,几年下来,这一政策却并没有取得明显效果。俄罗斯虽然经受了西方强力制裁,经济深受重创,但由于有中国在背后输血,所以一直屹立不倒。
这样的局面,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在中俄背靠背的格局下,美国想先易后难,压倒实力较弱的俄罗斯,再对付中国,这种策略其实是行不通的。要想打破中俄协作,必须把首要攻击目标对准中国。
而对俄罗斯来说,虽然它过去几年与美国硬顶,但其实自己也内伤严重。能够与美国改善关系,让自己缓口气,其实也是求之不得的。所以当特朗普抛出橄榄枝,普京没道理不接过。
以上就是特朗普积极改善对俄关系的宏观背景。总而言之,特普峰会象征着,无论是从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中美俄这盘三国杀,其内在格局已经正式开始生改变,由以前的美俄正面开杠,逐渐转变为中美互杠为主,至于俄罗斯,则在未来将逐渐退居二线。

不过,虽然美俄缓和大势是不可逆。但是在技术层面,特朗普想从俄罗斯抽身,也没这么容易。
毕竟遏制俄罗斯是长期以来的国策,直到现在,无论华府还是民间,依然有强大的反俄力量。这股力量之强大,以至于在特朗普上台之初,就给他扣上了一顶“通俄门”的帽子,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彻底摘掉。过去这一年半中,特朗普与俄缓和之意愿全球皆知,但却一直深受掣肘,始终没有得逞。就算最近总算凭着支持率的上升,硬气了一回,跟普京在芬兰会晤一场。但这种接触依然十分谨慎,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姿态展现,并没有达成什么实质性的突破,回国后也被媒体怒批“叛国”,搞的灰头土脸。这也充分说明了,美俄媾和的道路依然遍布荆棘,特朗普想最终完成这种战略转向,依然要迈过诸多关卡。
而就算最后美俄媾和成功,也不代表中俄关系会受太多影响。
从俄罗斯心底来说,它当然希望摆脱美国的压制,把中国推到抗美的第一线。但这并不代表俄罗斯就会因此与中国关系转暖,更不意味着俄罗斯会调转枪口对付中国。中俄作为全球仅有的具备威胁美国霸权能力的世界级大国,这种实力和地位,决定了二者始终都在美国战略压制清单上,虽然先后顺序会有调整,但除非被拆解,否则绝不存在被撤下清单的可能。这也就是说,俄罗斯可以侥幸逃过一劫,但绝不可能彻底抽身。总而言之,只要美国还是世界霸主,中俄背靠背抗美的格局就不会改变。
当然,合作抗美大框架不变,但是影响多少还是有——起码俄罗斯在尖端武器以及远东开发等敏感领域的对华合作,可能会因此受到波及——这对中国多少还是个打击。
不过,中国也有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机会——中欧关系,可能因此会有所改善。
欧洲算是被美国坑惨了。本来它就不想跟俄罗斯冲突,结果美国挑起乌克兰危机,强绑俄罗斯上车,以致欧洲不得不深陷其中,消耗了大量资源。
现在,美国说抽身就抽身,这下欧洲就尴尬了。当然,它可以迅速跟俄罗斯改善关系,但之前的资源损耗已经造成。
当然,如果欧洲现在情况好,这些消耗也就不算什么。但欧洲这些年深受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双重影响,正是内忧外患之际,这种消耗,多少就有了雪上加霜之意。
最关键的是,随着俄罗斯的复苏,其对欧洲的地缘压力也会重新显现。而与此同时,美欧关系正急剧恶化,甚至由于欧盟的孱弱,不排除美国有趁它病要它命,将欧盟拆解的可能。
如果真要出现这种情况,俄罗斯肯定会火上浇油。就算俄罗斯不计较乌克兰危机的旧怨,仅就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俄罗斯也更愿意面对一个四分五裂的欧洲,而非拥有相当一致行动力的欧盟。而美俄关系缓和后俄罗斯的复苏,会使得它的这种捣乱更有威胁。
一旦未来真形成美俄合作拆解欧盟的格局,那这威胁就大发了。从这个角度说,欧盟必须未雨绸缪,寻找外援——而这个外援,只能是中国。通过深化中欧经济合作,欧盟可以得到来自中国的充足资金支持,中国也能因此获得欧洲的市场和更多的技术。这么一算,美国战略调整对中俄关系的影响,完全可以从中欧合作中填补回来。
当然,中欧再怎么深化合作,也是有限度的,二者不可能形成中俄那样的亲密关系。但换一个角度,美俄之间的战略缓和也同样是有限度的,俄罗斯不可能因为对美缓和,就把对华合作降温太多——不说政治因素了,就是光经济层面,中国对俄罗斯的价值也远大于美国。
当然,虽然中国未必会因美俄关系变化而有太多直接损失。但是随着美俄和解,中国在未来将承接美国主要战略压力,这个估计是逃不掉的了。某种意义上,这是中国不愿面对,又是不得不面对的。
但换个角度,这也是大势所趋。说到底,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庞大的体量,决定了有些东西已经不是它想避就能避得了的了。与其再将希望寄托于美国放过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上,倒不如正视现实,积极应对。毕竟,打铁害的自身硬,要想真正实现大国崛起,中国最终还得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