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退役歼6和强5大批量改成无人攻击机?
2020-12-16 22:29:15
由于历史原因,歼6飞机的生产总数高达数千架之多。加上更老的歼5、强5和歼7早期批次,这些到目前已经退役的飞机总数是非常庞大的。早在20多年前,就有人建议把这些退役飞机都改成无人攻击机,甚至是一次性自S式无人攻击机,来发挥最后的余热。这个建议其实也被实际采用过,但是到最后都发现效果不佳,最终不了了之。大量的退役老飞机不是已经进了废品回收车间,就是还堆在角落里等待最终的回收处理。那么为何看似很好的改无人攻击机这个出路,现实中却走不通呢?实际上不仅仅是退役飞机改无人攻击机这条路在本国走不通。就是在全球也没有走得很顺畅的国家。当年超级大国空军也想走退役主力战机改无人化再利用的道路。甚至把部分退役的F16改成了实用靶机。给其他的现役战机,
做陪练,结果发现效果并不好。因为改造后无人驾驶的F16虽然外观没问题,但是飞行包线却非常呆板。如果纯粹当陪练还不如继续有人驾驶来的更有针对性。如果作为一次性击毁的实靶,因为无人化改装有飞行姿态呆滞。目视空战中将其打靶非常容易,可以说既浪费了昂贵的导弹又浪费了昂贵的靶机。如果作为纯粹超视距空战的实靶,那么对中距弹来说,它们眼里的目标只是一个反射信号。至于外形是不是真机并没有什么必要性。最终总结下来,用现有的退役F16来改成实靶,不但费用高昂,每架都需要上千万美元的改造费用,但是利用效果还不如百万美元级的全新设计制造的专用靶机。因此这类项目在超级大国空军也很快终止,上万架退役军机继续进入飞机坟场风吹日晒而不再有可观的再利用价值。
而作为退役的歼6和歼7等,早期的无人化改造虽然不至于和无人化的F16一样每架花费上千万美元,但是改造一架几百万还是需要的。改造完成后也有像无人F16一样的尴尬,这就是当靶机太好打,而当无人攻击机或者干脆是自S化的一次性无人攻击机。又远远没有专业的巡航导弹或者远程无人机来的好用。目前高端的大型查打一体无人攻击机自用版,全价也不过几百万到千把万。升空后可以载1.5吨左右的弹药,在空中巡航几十个小时执行复杂的侦查和攻击任务。而用歼6等老飞机改装,最多滞空2到3个小时。低空查打一体能力非常有限,在地面上还必须和现役战机争夺机场跑道空间和航线资源。现代长航时无人机多采用活塞螺旋桨发动机,高端版本也不过用小型涡桨。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大部分专业无人机,找一段公路封闭起来就可以起降作战。对活塞飞机来说,会修摩托就会维护这种发动机。
而用退役老歼击机改造。维护保养还需要专门的队伍。而这类老涡喷早已停产多年了。零配件都找不好找。由此可见,用退役的老式歼击机改造成无人机,性能远远不如专业的长航时无人机好用。而作为一次性攻击之用,也不如更专业的巡航导弹或者自S式无人机来的迅速有效。正因为费效比太差。最终这类项目都没有推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