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前两月工业与投资增长超预期 消费增幅放缓

2017-03-15 12:46:54   

外媒称,中国国家统计局3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增速高于前值,也高于预期。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3月14日报道,去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13位经济学家给出的预期中值是,1至2月工业增加值有望同比增长6.1%。
国家统计局还公布,2月工业增加值较上月增长0.6%;去年12月环比增幅为0.46%。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2016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0%,2015年为增长6.1%,相比前些年两位数的增幅明显回落。
中国工信部设定的2017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为6%左右,和2016年增长目标一致。
另据路透社北京3月14日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的1至2月工业增加值和投资双双超预期回升,而此前发布的外贸数据亦回暖,均预示着中国经济开局平稳。
不过,居民收入增幅的放缓以及此前楼市火爆对消费的抑制作用,使得1至2月消费明显回落。作为另一个拉动经济的主力,消费的回落给开局偏暖的中国经济增添不确定因素。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称:“中国地方政府换届基本完成,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工作上,该上的项目都要上,且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今年调降目标不仅没有降低市场预期,反而稳定了市场预期,对市场信心也有正面帮助,有助于投资回升,尤其是民间投资升温,这都确保了中国经济今年平稳开局。”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1至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略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6.2%;1至2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8.9%,高于路透调查中值8.2%。
数据还显示,1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5%,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10.5%。增速比去年12月回落1.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创下2006年2月以来最低。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称,投资仍然是中国经济的第一增长动力,投资前景如何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基本趋势,投资大幅回升意味着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格局已定。
数据显示,1至2月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为8315亿元人民币,增长27.3%。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8.4%,增速比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9.5个百分点。
超出预期的投资和工业数据也让分析师们对中国经济的判断趋于乐观。
胡月晓称:“2017年伴随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本报注)等投融资改革的推进,基建投资将发力,弥补地产投资的下降绰绰有余。宏观政策上以控制宏观杠杆率为核心的政策体系已经成形,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防控得到加强,中国经济会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报道称,不过对于消费增幅的放缓,市场还是略有担心,尤其是去年居民收入增幅不及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以及此前楼市的火爆过早透支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均使得后续消费增长乏力。
至于后续的政策预判,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由于经济企稳,政策还将维持以稳为主立场,应关注大宗商品上涨的持续性、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以及英国脱欧进程。总体而言,政策将以静制动,财政政策侧重调结构,货币政策侧重防风险。

3月14日,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盛来运介绍2017年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