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美军收集中国情报很困难,中文晦涩难懂一个词有多种含义

2022-11-25 00:22:50   

面对高超音速导弹领域被我军领先,众多传统优势领域被我军追上的现状,美国人是认为自己的情报工作出了很大的问题,导致他们没法第一时间关注到我国的进展,没法及时应对而导致落后。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这两天就刊登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章,讨论美国在对华情报工作上所面临的巨大问题。

图片

按照文章当中的说法,美国现在对华战略情报能力是严重不足的,这导致美国压根没办法快速了解我国在各方向上采取的新战略,技术上的新发展,拖累了美国做出相应对策的速度,美国必须要对这种状态做出对应的改变,增加经费投入,组建新的专业部门等等。文章当中的一大重点内容,是要组建专门的翻译机构或者部门,美国政府要加大力度对这种情报部门进行投资。


美国人是认定,中文简直是情报工作的噩梦,对于情报的翻译与判读太过不友好是美国现在对华情报不灵的一大重要原因。中文的语法与英文大为不同,因为一个字词放在不同语句当中能够表现多种不同的意思,经常会出现情报人员在翻译当中将意思翻译的南辕北辙的情况。

尤其是美国现在比过去更加依赖民间的开源翻译人士,这些人在翻译汉语文件时常常表现出不专业性,所以美国要加大投资将真正的汉语翻译专家找来组织情报翻译机构。

总之就是,汉语的难度害了美军的情报收集部门,让他们遭遇了巨大挫折困难。

这说法还挺有意思的,美国人这个自我认知倒是没有错的,美军情报部门为首的整个美军情报体系,在过去多年时间当中展现出来的对华情报能力确实挺差劲的,从美国这几年各种涉华报告当中对我军许多早已公开信息的错误体现,各种情报工作上的迟滞都能体现出来。

但美国人现在遭遇的对我国情报工作失效的问题其实也不是什么汉语太难,中文不好学等等的问题,毕竟情报工作又不光只是文字分析工作,而是系统性的能力不足。

图片

一个非常能够体现现在美国官方性质的情报收集能力衰退的案例,就是我军在西北地区进行的那些火箭军风力发电井以及各种靶场建设。

最早发现我军稳定扩充自己的火箭军战略打击能力,在西北进行风力发电井的不是美军,而是美国的民间爱好者,他们通过自己购买的商业卫星照片找到了建设痕迹,并将他们找到的信息公布给了媒体,直到这个时候美军才发现,我军火箭军部队在西北地区已经有三位数的风力发电井处在建设状态了。

这件事其实很好确认,2020年美军关于我军的核力量报告里弹头和发射载具数量还是多少年不变的老样子,而去年那件事一出,美军就推迟了相关报告的发布日期,并在后续报告中进行了大幅修正,显然是他们又拿着自己的卫星去原地看了一遍确认了情报。

你说这种看卫星照片得出的情报,与中文简单还是困难,和中文一个字词有多少种意思有什么关系呢?

拥有巨大量光学与雷达情报卫星,像最新的锁眼光学侦察卫星的分辨率那可比我军最好的光学卫星还要强了不止一点,更别说各种商业卫星了。拥有多个负责情报工作的机构的美军以及美国政府,最后居然要靠民间智库与开源情报分析爱好者拿着开源的商业卫星买来的照片,去找我军火箭军的建设动态。

放在中国,你能想象解放军靠着互联网军迷从谷歌地球上找到的卫星照片,发现美军正在51区一个机场测试一款新战机吗?

但这个事情在2021年的美国,就这么实打实的发生了,美军就是变成了空有先进卫星找不到情报,要靠民间爱好者自己掏钱买商业卫星照片分析,然后美军去确认的地步。你说这是因为中文太难了吗?

图片

就算是因为中文太难了,那怎么区区几个民间人士能找到那么重要的情报与我军设施,人力资源与专家数量比都比这些爱好者丰富的多的美国情报部门却一无所获,美军要通过媒体来获取我军发展的第一手消息呢?

这就是美国官方的政军界的情报机构在后冷战时代多年实力衰退之后,系统性的问题而已,没必要找什么中文太难之类的冠冕堂皇的借口。那俄语也不比汉语简单到哪里去是吧,语法语音语调也都比英语复杂的多,一句话不同的语调也一样能表达不同的意思,怎么冷战时期美国人就没有遇到过什么俄语太难导致情报工作搞不定的问题呢?

当然,汉语相对英语的难度,那也确实是进一步恶化了美军现在对华情报收集分析困难的境况,汉语难本来不该成为一个问题的,但现在美国的情报体系到处都是问题,多了一个难度更大的汉语,自然各种问题都被加大了。

因为情报系统的问题找不到汉语人才,所以汉语情报得不到有效的翻译,美国所谓的啥开源渠道的汉语情报翻译不靠谱,那是因为那些所谓的大翻译家,要不是台岛上的岛民,要不是五十万份子,跑去国外来抹黑我国形象的人,你指望这些人能有什么水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