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关于3号舰的常核争论为何激烈?
2020-08-29 16:59:34
其实现在激烈碰撞的基本有3大认知。第一类,就是认为是满排10万到12万吨的核动力超级航母,一步到位的看齐甚至超越福特级。第二类,认为是满排8.8万吨到10万吨之间的常规动力航母。虽然是常规动力,但是因为有全电综合管理、电磁弹射和拦阻强大,综合战斗力很可能反倒在福特级之上。瀚海狼山(匈奴狼山)的看法也属于这个第二类。第三类,认为仍然是小步快跑,3号舰仍表现出1号舰和2号舰的一些特征,因此有继承性。满排吨位不过7.5万吨甚至是7.2万吨。当然还有什么继续是滑跃翘头的说法。明显属于搅局的,这里就不再单列。最大的问题是,第一类10万吨以上的核动力认知者,完全B视第三类7万吨说法者。认为是完全不合时宜;而第三类则认为第一类是打了鸡血脱离实际。
当然,第二类看法和第一类看法虽然在吨位上有所交集,但是在动力方式上却也争的面红耳赤,毫不相让,最终谁也说服不了谁。之所以如此,其实也不是偶然的,毕竟3号舰对外发出过一些似乎有些相互矛盾的信息。首先就是吨位到底有多大?这个吨位大小的问题,自然也关乎动力体制和未来的综合战斗力。在3号舰没有入坞之前。主要是从其水线的最大宽度来预判。从中可以得出最宽41.8米,最窄39.8米的数字。其实差距2米的最终差别大了去了。39.8米将和小鹰级差不多大,或者稍微比小鹰级大些。而如果是41.8米,那绝对满排有12万吨以上;将是全球至今最大的航母。当然这两个数字得出的先天条件都有问题。主要判断参考物风雨棚的宽度本身,就有50米和48米两种说法。在判断参照系本身不准的情况下。
很难得出一个比较靠谱的数据。而狼山曾经结合风雨棚和4号总组平台的轨道等参照物,得出过一个水线最大宽度在41.4米到40.8米之间的暂时结论,这个结论也已经很惊人了。毕竟福特级的最大水线宽度也只不过是40.8米。也就是仅仅从水线宽度来看,3号舰最小也是照着福特来的。而当3号舰入坞以后,其水线长度居然也印证了其体量巨大,水线最小宽度在40.8米以上这个早先的局部结论。因为入坞后的3号舰即使缺着2个水线模块,也已经把4号干船坞内部的352米左右的纵轴净长度从头顶到尾。即使中间有7大缝隙,但是无论如何加起来不会超过35米,这样3号舰的水线长度真的最少也有318米,至少看齐尼米兹级后期批次,和福特级不相上下。也再次印证了当初其水线最大宽度在40.8米以上的判断。现代航母的长宽比例其实都是大同小异,很难再出现老企业号那种过于狭长的吃水线型。
因此只要是水线长度达到318米到320米的级别,那么其水线最大宽度至少看齐福特级本身是很正常的。这样说来说去,是否就等于支持了以上第一类的认知,也就是支持是10万吨到12万吨的核动力的观点呢?其实不然。已经说过无数次,目前包括福特级在内,还没有任何一艘航母超过小鹰级的28万轴马力的最大常规动力。用28万轴马力来推动一个满排10万吨级的舰体,航速到最快33节是没问题的。也会超过福特级的最快31节。除非到了满排13万吨级以上,再换核动力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