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如松:名相之路:我对周总理的一点感悟
2018-01-09 13:12:29
我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独当一面的魄力和勇气。但我很喜欢踏踏实实的去做事情。很多时候我都在考虑,应该给自己一个怎样的定位。
喜欢看《韩非子》,最为迷恋的是他在文中对于势的阐述。什么是势?原本简单的认为就是权势,势力以及一个人的尊崇地位。捧着《韩非子》。慢慢的看,慢慢的理解,对于“势”之一字,我有了全新的理解。
所谓“势”,其实就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准确定位,并在定位后,合适的利用这个定位来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一旦定位成功,那么就会理解你的上面有着更高的势来影响你,而你也可以较为精确的利用自己所具备的势来影响处于你身边的人,并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行动。
“势”不一定就是非要到达顶峰,用绝对的权威来展现自己的成功,而是要深刻的分析自己,明白自己的能力强弱,优劣所在,把自己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并努力为之奋斗。这个是我原来所不理解的,总觉得人既然要进入到某个领域,那么就一定要努力攀上巅峰,笑傲江湖。可是,如果你真的不具备那种领袖群伦的素质,攀上巅峰对你并不一定是好事儿,或许只是一场轮回的转折点。由盛及衰,由强变弱,由山峰而滑向谷底。
老子说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如果一味的不顾自身的能力而追求最完美的成就,最顶端的地位,那么你的下坡路也就要出现了。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自然的法则。
韩非就学于儒家【荀子】,痴迷于道家【老子】,成就于法家,可以说是先秦诸子中集大成者。他对于先秦思想的总结概括和感悟是那些诸子前辈们难以望其项背的,虽然最终他不能脱离对于人性批判的窠臼,但他对于人性的理解,我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相提并论的。单就一个“势”字,就能够让后世对他学说有所领略的人受益匪浅。我算是在他肆意汪洋的思想中捡到一个小小明珠的一个吧。
正是因为我在阅读的海洋中捡到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明珠,所以我深切的感受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定位是多么的重要。有了这样的定位,就可以让你既不会因为贪欲太盛而走向迷途,也不会因为压力过重从而意志消沉。只要把自己放到合适的定位上,我们就可以愉快的从事着自己的事业,满足地接受生活给你的一切。【当然韩非本人并没有真切的意识到这一切,所以,在和李斯的较量中,身陷囹圄,以至于屈死牢中。这也是为什么王阳明可以获得后世尊崇的一个主要原因,有自己的思想学说很重要,而把自己的思想学说应用的挥洒自如那才真的是不世出的高人】
虽然韩非自己没有对自己的学说思想有着挥洒自如的应用,可是后世的俊豪们从他的学说中汲取营养并应用于世的大有人才。在我们历史上数得着的伟大人物中,大多都受到韩非的影响,并利用他的学说为自己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周总理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对于周总理的理解,我还是要从自己身上说起。作为一个没有野心的我,一开始的真实想法是怕承担责任,所以,做一个集团的二把手是最优的选择。既可以有相对的权威,又不承担最终的责任。冲锋可以在前,却又无需做出必然的牺牲。这就像鲁肃对孙权说的那样“我们做臣子的都可以投降曹操,唯独大王你不能。”道理是一样的。二把手既可以拥有巨大的权势,却也可以有着更多的选择。一号人物就没有这样的退路。所以,很多人都热衷于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真正能够具备睥睨天下,傲视群雄能力的人物少之又少,而在这少之又少的人当中还有极大一部分是不自量力者,最终被自己的野心和理想撕得粉身碎骨。历史上真正在乱世之中成功的人少之又少,以至于即便在秦朝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你掰着手指也能算得过来谁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我就是抱着这种心理从事着自己的工作,并为之乐此不彼。我相信很多和我一样没有野心的人也抱着同样的心理为自己做出定位。只是最初的阶段,我们并不能深刻领会“势”这个字。也就是仅仅处于一种安全而又有利的心理状态。后来我慢慢的理解了一个人自我定位的重要性。在这种理解下,我明白,这种定位并不全部是一种图安的心理,而是一种对于自我能力的了解,是一种得以追随领袖人物后获取成功的快感。只要你永远能够把持这种心理,永远都明白自己的定位标准,那么,在一个成功人物的领导下,你将会获得最大化的成功,最为长久的盛名。
我们这些小人物有没有获得这样的快感已经不重要了,毕竟我们只是一个小人物,做好自己的工作,并获得他人的认可,也获得自己老板的肯定就已经足够。可要是一个国家的二把手,一个历史上功成名就的名相,有着这种准确的定位,把握住这种势的消涨,那么,所获取的成就就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一国民众的幸福与否。
周总理正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历史上有过多次机会可以成为真正的领袖,但他都选择了辅佐而非领袖。长征时他可以雪中送炭,建国后他可以锦上添花,唯独没有选择去织就一幅属于自己的宏伟蓝图。因为他知道,在他的前面有着一个更为伟大的人物,那个人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王者,那个人才是未来华夏崛起之路的铺设者。
他一生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从没有怀疑过国家的未来会如何,这得益于他无上的忠诚以及对于信仰的执着。他一生恪尽职守,如履薄冰,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自己应该行使怎样的权利,应该做出怎样的建议;他一生才华横溢,相知满天下,就是因为他明白自己的职责,无时无刻不在散发出一个鸿儒巨擘独特的人性光辉。他既不掩映太阳的光辉,又不遮蔽星辰的亮色。他把自己的定位诠释得毫无瑕疵,他把自己的职责履行得如水顺畅。
说实话,能够终其一生而始终如一的名相,在中国历史上真的很少,以至于我总能从诸如管仲,诸葛,王安石,张居正等人的历史行迹中找到瑕疵,唯独周总理,我们无法对他有着明显的指摘,因为找不到可以指摘的理由。
很多人喜欢在鸡蛋里面挑骨头,是的,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这么来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生活上的瑕疵,或者是臆想出来的瑕疵,这些不存在的骨头被某些人无限放大后,就成了一个人不完美的证据。我不敢指望所有的人都说总理是完美的,但在我的心中,他就是一个完美的存在。
他对于“势”之一字的理解,他对于自我定位的把握,真的可以这样说,前无古人,至于是不是后无来者,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只需要知道,周总理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上,做出了自己最努力的奉献,也做出了最丰硕的成就,这就已经足够了。
我每次写总理,都是从一个普通人的定位和成长来写,因为我不愿意把总理看作是一尊神,而是更愿意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来阐述他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只有这样,他才可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可以效仿的典范。我们虽然做不到他那样的极致无暇,但我们可以从他的为人处事,他的丰功伟绩中获取自己的想要的力量。
换而言之,毛主席是我们不可模仿的至尊,而在周总理身上,我们却可以学习到对自己工作生活有益的元素,他是我们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他是我们历史人物中的一个新的标杆。
今天是周总理逝世四十一周年,谨以此文,以致怀念。
喜欢看《韩非子》,最为迷恋的是他在文中对于势的阐述。什么是势?原本简单的认为就是权势,势力以及一个人的尊崇地位。捧着《韩非子》。慢慢的看,慢慢的理解,对于“势”之一字,我有了全新的理解。
所谓“势”,其实就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准确定位,并在定位后,合适的利用这个定位来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一旦定位成功,那么就会理解你的上面有着更高的势来影响你,而你也可以较为精确的利用自己所具备的势来影响处于你身边的人,并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行动。
“势”不一定就是非要到达顶峰,用绝对的权威来展现自己的成功,而是要深刻的分析自己,明白自己的能力强弱,优劣所在,把自己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并努力为之奋斗。这个是我原来所不理解的,总觉得人既然要进入到某个领域,那么就一定要努力攀上巅峰,笑傲江湖。可是,如果你真的不具备那种领袖群伦的素质,攀上巅峰对你并不一定是好事儿,或许只是一场轮回的转折点。由盛及衰,由强变弱,由山峰而滑向谷底。
老子说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如果一味的不顾自身的能力而追求最完美的成就,最顶端的地位,那么你的下坡路也就要出现了。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自然的法则。
韩非就学于儒家【荀子】,痴迷于道家【老子】,成就于法家,可以说是先秦诸子中集大成者。他对于先秦思想的总结概括和感悟是那些诸子前辈们难以望其项背的,虽然最终他不能脱离对于人性批判的窠臼,但他对于人性的理解,我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相提并论的。单就一个“势”字,就能够让后世对他学说有所领略的人受益匪浅。我算是在他肆意汪洋的思想中捡到一个小小明珠的一个吧。
正是因为我在阅读的海洋中捡到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明珠,所以我深切的感受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定位是多么的重要。有了这样的定位,就可以让你既不会因为贪欲太盛而走向迷途,也不会因为压力过重从而意志消沉。只要把自己放到合适的定位上,我们就可以愉快的从事着自己的事业,满足地接受生活给你的一切。【当然韩非本人并没有真切的意识到这一切,所以,在和李斯的较量中,身陷囹圄,以至于屈死牢中。这也是为什么王阳明可以获得后世尊崇的一个主要原因,有自己的思想学说很重要,而把自己的思想学说应用的挥洒自如那才真的是不世出的高人】
虽然韩非自己没有对自己的学说思想有着挥洒自如的应用,可是后世的俊豪们从他的学说中汲取营养并应用于世的大有人才。在我们历史上数得着的伟大人物中,大多都受到韩非的影响,并利用他的学说为自己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周总理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对于周总理的理解,我还是要从自己身上说起。作为一个没有野心的我,一开始的真实想法是怕承担责任,所以,做一个集团的二把手是最优的选择。既可以有相对的权威,又不承担最终的责任。冲锋可以在前,却又无需做出必然的牺牲。这就像鲁肃对孙权说的那样“我们做臣子的都可以投降曹操,唯独大王你不能。”道理是一样的。二把手既可以拥有巨大的权势,却也可以有着更多的选择。一号人物就没有这样的退路。所以,很多人都热衷于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真正能够具备睥睨天下,傲视群雄能力的人物少之又少,而在这少之又少的人当中还有极大一部分是不自量力者,最终被自己的野心和理想撕得粉身碎骨。历史上真正在乱世之中成功的人少之又少,以至于即便在秦朝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你掰着手指也能算得过来谁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我就是抱着这种心理从事着自己的工作,并为之乐此不彼。我相信很多和我一样没有野心的人也抱着同样的心理为自己做出定位。只是最初的阶段,我们并不能深刻领会“势”这个字。也就是仅仅处于一种安全而又有利的心理状态。后来我慢慢的理解了一个人自我定位的重要性。在这种理解下,我明白,这种定位并不全部是一种图安的心理,而是一种对于自我能力的了解,是一种得以追随领袖人物后获取成功的快感。只要你永远能够把持这种心理,永远都明白自己的定位标准,那么,在一个成功人物的领导下,你将会获得最大化的成功,最为长久的盛名。
我们这些小人物有没有获得这样的快感已经不重要了,毕竟我们只是一个小人物,做好自己的工作,并获得他人的认可,也获得自己老板的肯定就已经足够。可要是一个国家的二把手,一个历史上功成名就的名相,有着这种准确的定位,把握住这种势的消涨,那么,所获取的成就就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一国民众的幸福与否。
周总理正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历史上有过多次机会可以成为真正的领袖,但他都选择了辅佐而非领袖。长征时他可以雪中送炭,建国后他可以锦上添花,唯独没有选择去织就一幅属于自己的宏伟蓝图。因为他知道,在他的前面有着一个更为伟大的人物,那个人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王者,那个人才是未来华夏崛起之路的铺设者。
他一生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从没有怀疑过国家的未来会如何,这得益于他无上的忠诚以及对于信仰的执着。他一生恪尽职守,如履薄冰,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自己应该行使怎样的权利,应该做出怎样的建议;他一生才华横溢,相知满天下,就是因为他明白自己的职责,无时无刻不在散发出一个鸿儒巨擘独特的人性光辉。他既不掩映太阳的光辉,又不遮蔽星辰的亮色。他把自己的定位诠释得毫无瑕疵,他把自己的职责履行得如水顺畅。
说实话,能够终其一生而始终如一的名相,在中国历史上真的很少,以至于我总能从诸如管仲,诸葛,王安石,张居正等人的历史行迹中找到瑕疵,唯独周总理,我们无法对他有着明显的指摘,因为找不到可以指摘的理由。
很多人喜欢在鸡蛋里面挑骨头,是的,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这么来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生活上的瑕疵,或者是臆想出来的瑕疵,这些不存在的骨头被某些人无限放大后,就成了一个人不完美的证据。我不敢指望所有的人都说总理是完美的,但在我的心中,他就是一个完美的存在。
他对于“势”之一字的理解,他对于自我定位的把握,真的可以这样说,前无古人,至于是不是后无来者,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只需要知道,周总理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上,做出了自己最努力的奉献,也做出了最丰硕的成就,这就已经足够了。
我每次写总理,都是从一个普通人的定位和成长来写,因为我不愿意把总理看作是一尊神,而是更愿意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来阐述他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只有这样,他才可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可以效仿的典范。我们虽然做不到他那样的极致无暇,但我们可以从他的为人处事,他的丰功伟绩中获取自己的想要的力量。
换而言之,毛主席是我们不可模仿的至尊,而在周总理身上,我们却可以学习到对自己工作生活有益的元素,他是我们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他是我们历史人物中的一个新的标杆。
今天是周总理逝世四十一周年,谨以此文,以致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