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武库巡洋舰是否限制在满排2.5万吨?
2021-11-02 23:47:28
昨天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已经谈到,由于航母和反舰导弹的出现,让4万吨级的战列舰直接成了年三十的兔子,有他没他都无关紧要。当然二战后继续保留4万吨级战列舰的海军只有超级大国,还留下了4艘衣阿华级战列舰。但是在二战之后也是反复退役又重新启用了好几次。最后一次出战是海湾战争。曾经用于对巴士拉海岸防线的重点炮击,发射了1000多发重型炮弹,基本摧毁了对方的阵地。不过说句实话,当时防御方原本就没指望可以在短短的海岸线上挡住对手的登陆。因此派遣的兵力并不多,大多数海岸线工事也都是假目标居多。如果说衣阿华级战列舰巨炮的炮击比较厉害,还不如说这种装备给对手的心理压力更大一些而已。其实如果要摧毁同样的防御阵地,似乎用飞机投掷重磅炸弹的效果更好。
更关键的是用飞机去轰炸的成本,比用昂贵的战列舰万里迢迢地靠近对手的海岸线几十公里之内再去炮击的成本低得多。而这种靠岸再炮击办法,也是起伏防御方不敢进行剧烈的空战,无法获得充足的制空权,来掩护从海岸线上或者从空中发射反舰导弹的攻击。如果防御方能进行1到2个波次的密集反舰导弹攻击,那么这几艘行驶到距离海岸线只有不到20公里,而且目标巨大的战列舰,绝对是反舰导弹最理想的高价值打击目标。因此可以说出动战列舰去轰击滩头阵地,基本是二战战法的复古而已,实际战略意义并不大。海湾战争之后,超级大国海军又一次全部退役了4艘战列舰,也说明与其花费巨大的操作成本去维持已经明显脱离时代的大型战舰系统已经完全没有必要。鉴于这种情况,二战以后除了航母和两攻,
这两种必须有大甲板的航空舰艇,用看齐或者大于4万吨的满排确保全舰在高海况下的稳定性,有利于舰载机或者直升机的起降之外,基本上再也没有建造超过4万吨级的主战舰艇。甚至超过2.5万吨级的都几乎没有。苏联时代建造的满排2.4万吨级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已经算是二战后水面主战舰艇中的最大号存在了。之所以不需要再造超大型主战舰艇,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大口径重型舰炮已经基本被淘汰。现代和未来的海战都是导弹为主。而大部分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的发射系统的尺寸和重量,万吨级舰艇就能基本满足。再造2万吨以上的舰艇,那么动力系统本身就比较浪费。虽然靠强大的蒸汽动力也可以让4万吨级的战列舰跑出30节以上的高速,但是最终保留下了的4艘衣阿华级战列舰,都有航速超过25节。
舰身前半段就开始抖动的问题。这说明这种战列舰其实一直有潜在的动力问题。不过凡事也没有绝对。历史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一种叫做全电武库舰的新式战舰的发展似乎已经到了门槛上。这种新式大舰的最大特点,就是可携带过去没有的垂发超重型导弹,从海上发射就可以实现洲际打击,甚至可以越过半个地球去攻击其他大洋上的移动目标。虽然现代固体火箭推进剂技术已经越来越先进,但是却很难把射程超过8000公里的固体导弹的全长压缩到10米之内;再加上一些内部附带的冷弹射系统,其发射装置的总长度至少要11米起步。如果不想倾斜放置。那么目前所有的万吨级甚至1.5万吨左右的水面主战舰艇的型深都很难满足11米的垂发要求。只有2万吨级以上的舰体才基本合格。
除了重型导弹,这种武库舰还会装备高能激光、高能微波等新概念定向能武器,加上全电动力系统,能耗巨大,似乎只有新式的反应堆才能满足要求。重型超深垂发加上反应堆,那么最小的舰体也要2.5万吨,到3万吨级基本是最合理的。某大国一直为巡洋舰预留了编号。因此全球最有可能装备3万吨级武库全电巡洋舰的必然就是这家。如果这类新舰下水,那么将是航母时代之后的又一次实质性飞跃。
更关键的是用飞机去轰炸的成本,比用昂贵的战列舰万里迢迢地靠近对手的海岸线几十公里之内再去炮击的成本低得多。而这种靠岸再炮击办法,也是起伏防御方不敢进行剧烈的空战,无法获得充足的制空权,来掩护从海岸线上或者从空中发射反舰导弹的攻击。如果防御方能进行1到2个波次的密集反舰导弹攻击,那么这几艘行驶到距离海岸线只有不到20公里,而且目标巨大的战列舰,绝对是反舰导弹最理想的高价值打击目标。因此可以说出动战列舰去轰击滩头阵地,基本是二战战法的复古而已,实际战略意义并不大。海湾战争之后,超级大国海军又一次全部退役了4艘战列舰,也说明与其花费巨大的操作成本去维持已经明显脱离时代的大型战舰系统已经完全没有必要。鉴于这种情况,二战以后除了航母和两攻,
这两种必须有大甲板的航空舰艇,用看齐或者大于4万吨的满排确保全舰在高海况下的稳定性,有利于舰载机或者直升机的起降之外,基本上再也没有建造超过4万吨级的主战舰艇。甚至超过2.5万吨级的都几乎没有。苏联时代建造的满排2.4万吨级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已经算是二战后水面主战舰艇中的最大号存在了。之所以不需要再造超大型主战舰艇,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大口径重型舰炮已经基本被淘汰。现代和未来的海战都是导弹为主。而大部分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的发射系统的尺寸和重量,万吨级舰艇就能基本满足。再造2万吨以上的舰艇,那么动力系统本身就比较浪费。虽然靠强大的蒸汽动力也可以让4万吨级的战列舰跑出30节以上的高速,但是最终保留下了的4艘衣阿华级战列舰,都有航速超过25节。
舰身前半段就开始抖动的问题。这说明这种战列舰其实一直有潜在的动力问题。不过凡事也没有绝对。历史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一种叫做全电武库舰的新式战舰的发展似乎已经到了门槛上。这种新式大舰的最大特点,就是可携带过去没有的垂发超重型导弹,从海上发射就可以实现洲际打击,甚至可以越过半个地球去攻击其他大洋上的移动目标。虽然现代固体火箭推进剂技术已经越来越先进,但是却很难把射程超过8000公里的固体导弹的全长压缩到10米之内;再加上一些内部附带的冷弹射系统,其发射装置的总长度至少要11米起步。如果不想倾斜放置。那么目前所有的万吨级甚至1.5万吨左右的水面主战舰艇的型深都很难满足11米的垂发要求。只有2万吨级以上的舰体才基本合格。
除了重型导弹,这种武库舰还会装备高能激光、高能微波等新概念定向能武器,加上全电动力系统,能耗巨大,似乎只有新式的反应堆才能满足要求。重型超深垂发加上反应堆,那么最小的舰体也要2.5万吨,到3万吨级基本是最合理的。某大国一直为巡洋舰预留了编号。因此全球最有可能装备3万吨级武库全电巡洋舰的必然就是这家。如果这类新舰下水,那么将是航母时代之后的又一次实质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