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惊呼:不要害怕 俄罗斯开发远东可借鉴中国经验
2015-05-06 10:56:39
俄罗斯一次又一次尝试用经济特区这样的老方法来发展远东地区,但并没有奏效。要想推动远东经济,需要外国资金和新的管理理念。
建经济特区老方法不灵
“转向东方”、“跃向大洋”和“欧洲方向”近些年在俄罗斯属于热词,但发展和振兴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目前仍是纸上谈兵。该地区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重要的地缘政治战略基地,也是油气开采地和出口运输地。因此,一方面我们力求巩固自己的存在,另一方面没有准备好深度引进亚洲投资。
政府的逻辑是,远东需要的首先是俄罗斯的钱。最重要的手段是税务和海关制度。21世纪的头十年自由经济区在俄罗斯十分流行,注册在案的超过20个。结果如何?中国自由经济区的产值占GDP的15%,而俄罗斯不到0.2%。为什么?首先因为我们的主要问题并非税额,而是管理。我们的“自由区”常令人联想到强迫企业入驻的“保留地”,以便之后汇报工作时可谈“自由经济区吸引投资的成果”,而不是在这片土地上切实建立一个自由的空间。
前不久递交国家杜马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口》法案就是证明。这是官僚主义产物的绝好例证,这里面结合了总统关于建立自由港口的指示和先前自由经济区的所有条例规范。表面上可以说是“突破”:草案中说,自由港口的“部分区域”确实是自由的——在海关上享有治外法权,但只有一部分,只有直属港口和运输道路的地段。剩下所有部分将按闲置的自由经济区的理念建设。
自由港口构想有吸引力
统计表明,使远东联邦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俄罗斯欧洲部分的指标可能需要超过一万亿美元的投资。这种规模的资金目前只能从民间资本募得,包括从国外。
自由港口的构想看上去十分有吸引力,但有一个条件,港口及其周边地区首先是真正的自由区域,其次在技术上与太平洋经济体一体化,在经济上与俄罗斯大陆一体化。
这指的是什么?遗憾的是,俄罗斯几乎没有建立起现代化产业,其中也包括运输业。在这方面进行任何更新都没用。需要从头开始打造新事物。在远东这种事物可以是在与中国接壤处的新港口,作为交通走廊与中国连接。在这里可以将满洲里的产品装入货船,而这一大片中国地区没有出海口。另一方面,日本、美国和菲律宾的商品可以畅通无阻地跟着进入中国。中国北部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接近9000亿美元,远东港口的吞吐量有望达到上海港的一半(一年2.5亿到3.5亿吨)。这可为滨海边疆区大幅提高地区生产总值(2013年为180亿美元)。
下一步可以是建立在自由港框架内发展出来的工业区。在100-200平方公里地广人稀的土地上可以建立装配生产厂。但不是加里宁格勒那种着眼于俄罗斯市场的装配生产线,而是使用俄罗斯原料和日美技术并面向亚洲国家市场的装配工厂。
不要害怕外国投资者以及他们对任何由其建设的工程的所有权,包括码头岸壁或起降跑道。如果在早前未被开垦的土地上动工建设,建造了新的生产设备,它们永远不会被拆卸运走。30年到40年后自由港口机制完成了自身使命,所有一切都会留在俄罗斯。现在最大的风险不是“经济占领”,而是停滞不前。
俄竞争优势在廉价原料
现在俄罗斯正在经历经济危机。这种时候是检验新组织形式和新管理决定的最佳时刻。现在政府应当更大胆地开发东部,从自由港口开始,然后将出口定向区的经验推广到远东其他地区。我们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只不过俄罗斯的竞争优势是廉价原料,而非廉价劳动力。
然后应当允许外国投资者开采矿产,修建石油管道和能源设施,最终按照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的模式实现国家东部的全面发展战略。当俄罗斯投资者看到外国公司在地区创造的这些机会后,他们就不会袖手旁观了。
呼吁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立自由港口是总统去年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最有内容的构想之一。希望这一提议在经过官僚主义的内阁成员之手后,不会变成徒有其表的空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