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亏大了:花了8亿人民币 却买了三艘没有武器的小船!

2018-10-03 07:57:45   

近日,乌克兰和丹麦签署了一份购舰合同,即乌克兰用1.02亿欧元(约合8亿人民币)购买三艘丹麦海军的退役扫雷艇。这些扫雷艇均属"飞鱼"级,在2012年前就早已全部退役封存。据悉,这三艘扫雷艇在抵达乌克兰后将极有可能被配置在敖德萨的乌克兰海军基地,目前该基地里只有一艘"格尼奇斯克"1258E型扫雷艇,并且已在此服役超过30年。


图为高速航行中的"飞鱼"快速扫雷艇。
虽然"飞鱼"级扫雷艇排水量不过500吨上下,但实事求是地说,其多功能模块化思想在当时,乃至于现在都是非常有前瞻性的设计:通过在标准船体上更换集装箱,"飞鱼"能在港口迅速地从扫雷艇"变身"为导弹艇,或是猎潜艇,能"一艇多能",极大节省中小型国家的海军运营费用。
但乌克兰此次的订单里并未包括集装箱模块。换言之,这1.02亿欧元就是三艘扫雷艇的价。值么?丹麦海军的"飞鱼"普遍建造于1990年前后,这交易显然还是乌克兰吃了大亏。


图为夕阳下的俄罗斯黑海舰队。
毋庸置疑,乌克兰将这三艘"新船"配备在敖德萨的目的,就是要牵制,乃至于对抗俄罗斯黑海舰队。但即便这1亿欧元的订单里包括了导弹模块,三艘导弹艇甚至都"挠"不动黑海舰队,这是显而易见的。
而从军事的角度上看,这笔交易明显也讲不通。在国际市场上,钢制二手扫雷艇属于"援助物资",白送收翻新费还差不多,收舰体钱就未免伤感情了。
那为什么乌克兰人还要"心甘情愿"地交上舰体钱呢?问题就在这里。


图为乌克兰海军的主力……炮艇。
简单来说,现在乌克兰海军怎么发展,基本上不是乌克兰人说了算——历届海军司令、乃至于陆空军高层和将领现在不是在俄罗斯就是在白俄罗斯,都是"避难"。在这种情况下,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西方专家"就担当起了乌克兰三军发展顾问的角色。当然,这一套中国军迷都很熟悉:所谓顾问,就是让不懂的大头脑言听计从的话事人。
那顾问说买什么,自然就买什么咯。1亿欧元诚然不是小数目,但对于乌克兰而言也还不算是掏不起——更何况绝大多数情况下,顾问的情面要比乌克兰海军"能不能打"这个问题重要得多。至于这个顾问团里头有没有丹麦人……那确实很难说清楚。


图为近期被丹麦扣押的俄罗斯货船。
当然,我们不能拿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不定在风闻遍地的乌克兰,乌克兰海军还能保持"出淤泥而不染",那也是不无可能的事情。但无论如何,这一亿欧元的购舰合同里绝对包括了"附加项目"。
至于这个附加项目是什么?我们大可以看一下丹麦在俄-乌关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诸如拒绝俄罗斯引渡车臣匪首之类事情,也就的确只有丹麦人做得出来。


图为拦截俄罗斯图-95轰炸机的丹麦F-16。
当然,乌克兰对外绝不可能公布这"附加项目"的内容,因为说起来"对大家都不好"。因此在寻常外界人士看来,乌克兰在这几艘"飞鱼"扫雷艇的订单上就是吃了大亏。事实上其实也的确如此,乌克兰自倒向西方以来就不停地吃亏吃瘪,用真金白银去换取一些渺无边际的承诺和声明……至于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派上用场,恐怕各位读者都能说出个所以然吧。(利刃/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