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进入首飞准备阶段,中国最大的底气让西方有些寝食不安

2017-03-11 07:16:09   



从1970年中国决策上马运10项目算起,中国的大飞机历经自主研制、成功试飞、半途下马、合作生产、再次下马等一系列艰难历程,直到2007年国务院宣布耗资巨大的大飞机立项。大飞机可以说是航空工业“现代工业之花”、“皇冠上的明珠”。研制和发展大型飞机,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中国工业、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对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据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国产大飞机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最近表示,国产大飞机C919在已经进入首飞准备阶段,但还要进行大量的试验,比如滑行试验,还有首飞的评审会要进行,这些工作完成以后将会首飞。另据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底国产大飞机C919订单数量已达570架,未来C919将争取占据国内30%的市场,并积极的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不过目前世界的民机市场,特别是干线飞机已经被美国的波音和欧洲的空客“双寡头”瓜分殆尽,绝对不允许任何第三家进入,要想后来者居上谈何容易。而且对待后来者,无论是敌是友,只要敢于挑战其大飞机市场禁地,“双寡头”必会格杀勿论。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如何从波音、空客“双寡头”垄断中成功突围,是摆在中国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150-200人座级,100吨以内的民用客机市场现在是被737和320长期垄断,所以波音和欧洲的空客“双寡头”只需要不断造飞机,稍微在某些局部进行改进拉长,就可以获得足够的丰厚利润,而不需要再投入资金和技术进行更新换代,最后吃亏的是运营商和消费者。而C919作为一款和波音737,空客320同级别的竞争者,未来将为庞大的干线客机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可选择对象。


不过大飞机的要求十分严格,需要飞20万个小时、起落8万多次不能出事故。所以在现代工业学习赶超的道路上,中国C919作为后来者,现在唯一的态度就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不懂就学。在国际合作时多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成功经验。但同时必须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绝对不能成为国际的代工厂。应该清醒的看到国际合作只是手段,自我发展、自主创新才是目的。只有掌握了相关核心关键技术,开拓创新,才能保证国产大飞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将来的相关行业发展铺平道路。
中国航空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发展大型飞机的技术和物质基础。最为关键的是年轻人开始挑大梁,这一点甚至超过了产业发展本身也是让西方有些寝食不安的。因为人起来了,普遍的大量的经过系统化教训培训,能胜任各个现代化岗位的年轻人起来了,这才是中国最大的底气,因为时间在中国这边。以后每10年,甚至每5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会越来越好,形成良性循环。当这些人更加成熟,更加开放,更加自信,担当更大的职责和任务时,中国从“挑战者”成功转变成“领导者”,打破西方的垄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