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很难得,中日韩又和谐地开会了
2023-11-28 00:01:37
还是很感慨的,真是很难得,中日韩又和谐地开会了。
算起来,这还是四年多来,中日韩外长第一次面对面坐在一起。过去几年,如梦一场;中日韩关系,更是一场大梦。
我最关心的两点。
第一点,气氛怎么样?
应该说,非常好,出乎意料的好。
看图片,东道主韩国外长朴振站中间,王毅和日本外相上川阳子分站两边,三人的手叠放在一起,朴振笑得格外欢。
这种亲密的叠放,也是久违了。
另一张图片,三人步入会场,女士上川阳子走中间,王毅左手插兜迈向前,戴着红领带的朴振笑嘻嘻作出“请”的动作。
场面也是格外和谐。三个老冤家,难得,难得!
图片
第二点,成果怎么样?
应该说很丰硕,坐到一起就是重大成果,更别提很多积极的表态。
中方的态度,就不用说了。
关键是日韩,看中国外交部通稿,朴振、上川阳子的态度,这次也非常积极。
两人“积极评价中日韩合作取得的进展,认为三国是搬不走的邻居,三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和巨大潜力”。
而且,“面对新形势,三国应重温合作初衷,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各领域合作,为三国人民带来更多可视成果。”
然后就是谈合作,三国要在经贸、科技和数字化转型、人文交流、环保、老龄化等领域,“不断扩大共同利益”。
图片
另外,三国也表态:中日韩合作可以超越东北亚,为地区与世界的和平繁荣发挥积极作用。以开放的姿态积极推动“中日韩+X”合作,造福更多国家和地区。
作为最重大成果,“三方同意为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创造条件,加紧相关筹备工作。”
也就是说,最快今年,最慢明年初,时隔四年后,中日韩将再次举行领导人会议。
唉,上一次还是在2019年的成都。四年之后,韩国早换了总统,安倍倒在了日本街头,我们的克强总理也英年早逝。
真是一场梦,但看外长们的这些关键词:
重温合作初衷(不忘初心)、
更多可视成果(成果要看得见)、
扩大共同利益(大家都受益)、
中日韩+X(我们一起赚世界钱)……
一句话,合作,合作,多合作。
图片
那棘手问题呢?
坐下来好好谈。
比如中日之间,在和王毅会谈时,上川阳子也表态:日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愿本着建设性态度,通过对话寻找解决核废水排海问题的适当途径。
据说,两人原定谈1个钟头,但最后谈了1个钟头又40分钟。
而且,看成果,中日战略对话、中日安全对话等,也将要重启了。
中韩之间,最近有点新麻烦,韩国总统尹锡悦最近去英国,在一些涉华问题上大放厥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一句话怼回去:韩国不是南海问题的当事方,没有必要凑热闹。
但不得不说,朴振还是一个不错的韩国外交官。
当着王毅的面,他明确表态:韩国政府重视韩中关系,认为韩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愿持续向前推进,这是韩方的明确立场。
当然,王毅说得也很意味深长。他告诉朴振: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这个客观事实永远不会变。两国关系好双方受益,反之双方受损,这个道理也永远不会变。中韩关系发展应始终锚定友好合作的大方向,这对双方来说是必须做好的必答题,而非选答题。
那结果只有一个,中日韩关系和谐,整个亚洲和世界都受益;中日韩关系麻烦,全亚洲和世界都麻烦。
图片
总算,时隔4年之后,经过风风雨雨,中日韩又和谐地开会了,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最后,怎么看?
还是粗浅三点吧。
第一,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麻烦肯定还会有,摩擦肯定也少不了,但三个老冤家,能这样和谐地坐到一起,已经非常难得了。
坐到一起,就是一个积极信号;谈出成果,更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冤家宜解不宜结。中日韩三国,文化背景相通,共同利益深厚,看看欧洲,再看看自己,中日韩真应该感到羞愧。
第二,还是要多合作少折腾。
看三位外长的讲话,我还是很感慨的,讲得都非常不错,但为什么过去几年,总是恩恩怨怨不断?
有些事,确实要深刻反省,比如日本要反省历史问题,不然,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出一个雷。有些事,我们也要反思,中日韩都要反思,反思怎样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激化矛盾。
大家还是要理性,真正做到以邻为伴,而不是以邻为壑,还是要折腾多合作。当然,还要抵制住域外大国的挑拨离间。
尤其是“更多可视成果”,这句话说得特别好,要让中日韩老百姓都看到,合作成果是看得见的,对彼此都是有利的。
当然,我们也要冷静,不排除平地又起波澜。既然是老冤家,有时不服不行。
图片
第三,中日韩要有远见。
确实要有远见,哪怕日本拼命想融入西方,但它一个东方国家的本质,是永远无法变的;哪怕韩国再想和美日绑在一起,但很多问题,没有中国配合不可能得到解决。
所以,我还是那句话,未来的世界竞争,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是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欧洲有欧盟,北美有美加墨,东亚呢?东盟太小了,中日韩,更应携起手来。
实现这一点,对东亚各国的整体国家利益,应该说超越100个诺贝尔和平奖。
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但高超的大国外交,就是要将强敌化为朋友。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即使不想做兄弟,但也没必要成为仇敌。
日本和韩国,何去何从,确实要三思啊!
算起来,这还是四年多来,中日韩外长第一次面对面坐在一起。过去几年,如梦一场;中日韩关系,更是一场大梦。
我最关心的两点。
第一点,气氛怎么样?
应该说,非常好,出乎意料的好。
看图片,东道主韩国外长朴振站中间,王毅和日本外相上川阳子分站两边,三人的手叠放在一起,朴振笑得格外欢。
这种亲密的叠放,也是久违了。
另一张图片,三人步入会场,女士上川阳子走中间,王毅左手插兜迈向前,戴着红领带的朴振笑嘻嘻作出“请”的动作。
场面也是格外和谐。三个老冤家,难得,难得!
图片
第二点,成果怎么样?
应该说很丰硕,坐到一起就是重大成果,更别提很多积极的表态。
中方的态度,就不用说了。
关键是日韩,看中国外交部通稿,朴振、上川阳子的态度,这次也非常积极。
两人“积极评价中日韩合作取得的进展,认为三国是搬不走的邻居,三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和巨大潜力”。
而且,“面对新形势,三国应重温合作初衷,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各领域合作,为三国人民带来更多可视成果。”
然后就是谈合作,三国要在经贸、科技和数字化转型、人文交流、环保、老龄化等领域,“不断扩大共同利益”。
图片
另外,三国也表态:中日韩合作可以超越东北亚,为地区与世界的和平繁荣发挥积极作用。以开放的姿态积极推动“中日韩+X”合作,造福更多国家和地区。
作为最重大成果,“三方同意为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创造条件,加紧相关筹备工作。”
也就是说,最快今年,最慢明年初,时隔四年后,中日韩将再次举行领导人会议。
唉,上一次还是在2019年的成都。四年之后,韩国早换了总统,安倍倒在了日本街头,我们的克强总理也英年早逝。
真是一场梦,但看外长们的这些关键词:
重温合作初衷(不忘初心)、
更多可视成果(成果要看得见)、
扩大共同利益(大家都受益)、
中日韩+X(我们一起赚世界钱)……
一句话,合作,合作,多合作。
图片
那棘手问题呢?
坐下来好好谈。
比如中日之间,在和王毅会谈时,上川阳子也表态:日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愿本着建设性态度,通过对话寻找解决核废水排海问题的适当途径。
据说,两人原定谈1个钟头,但最后谈了1个钟头又40分钟。
而且,看成果,中日战略对话、中日安全对话等,也将要重启了。
中韩之间,最近有点新麻烦,韩国总统尹锡悦最近去英国,在一些涉华问题上大放厥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一句话怼回去:韩国不是南海问题的当事方,没有必要凑热闹。
但不得不说,朴振还是一个不错的韩国外交官。
当着王毅的面,他明确表态:韩国政府重视韩中关系,认为韩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愿持续向前推进,这是韩方的明确立场。
当然,王毅说得也很意味深长。他告诉朴振: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这个客观事实永远不会变。两国关系好双方受益,反之双方受损,这个道理也永远不会变。中韩关系发展应始终锚定友好合作的大方向,这对双方来说是必须做好的必答题,而非选答题。
那结果只有一个,中日韩关系和谐,整个亚洲和世界都受益;中日韩关系麻烦,全亚洲和世界都麻烦。
图片
总算,时隔4年之后,经过风风雨雨,中日韩又和谐地开会了,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最后,怎么看?
还是粗浅三点吧。
第一,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麻烦肯定还会有,摩擦肯定也少不了,但三个老冤家,能这样和谐地坐到一起,已经非常难得了。
坐到一起,就是一个积极信号;谈出成果,更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冤家宜解不宜结。中日韩三国,文化背景相通,共同利益深厚,看看欧洲,再看看自己,中日韩真应该感到羞愧。
第二,还是要多合作少折腾。
看三位外长的讲话,我还是很感慨的,讲得都非常不错,但为什么过去几年,总是恩恩怨怨不断?
有些事,确实要深刻反省,比如日本要反省历史问题,不然,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出一个雷。有些事,我们也要反思,中日韩都要反思,反思怎样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激化矛盾。
大家还是要理性,真正做到以邻为伴,而不是以邻为壑,还是要折腾多合作。当然,还要抵制住域外大国的挑拨离间。
尤其是“更多可视成果”,这句话说得特别好,要让中日韩老百姓都看到,合作成果是看得见的,对彼此都是有利的。
当然,我们也要冷静,不排除平地又起波澜。既然是老冤家,有时不服不行。
图片
第三,中日韩要有远见。
确实要有远见,哪怕日本拼命想融入西方,但它一个东方国家的本质,是永远无法变的;哪怕韩国再想和美日绑在一起,但很多问题,没有中国配合不可能得到解决。
所以,我还是那句话,未来的世界竞争,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是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欧洲有欧盟,北美有美加墨,东亚呢?东盟太小了,中日韩,更应携起手来。
实现这一点,对东亚各国的整体国家利益,应该说超越100个诺贝尔和平奖。
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但高超的大国外交,就是要将强敌化为朋友。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即使不想做兄弟,但也没必要成为仇敌。
日本和韩国,何去何从,确实要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