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这个船厂,为何不开造4万吨以上载机大舰?

2020-02-02 11:55:05   

目前已经拥有2艘翘头;大平板的亮相也只是时间问题。不过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真正需要用到载机大舰的海域,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主要在北纬30度以南;而且如果绕过赤道附近的关键水道,再往西南,则是面积超过1亿平方公里的深海。这里才是当前和未来需要大平板发挥能力的真正舞台。而实际上现在靠西南角的位置,目前只有载机大舰的停靠岸桥设施,却没有任何维护和维修设施;至于生产设施就更没有了。谁都知道现在沿岸的1.8万公里海岸线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权,还被众所周知的原因一分为二。目前在平时越过这个瓶颈海域尚且需要高度戒备。若真到了战时,还要从北方基地调配载机舰队南下,有极高的可能,刚出门就会受到干扰和阻击。这是必须提前未雨绸缪的重大问题。
目前载机大舰的2套生产线,一个在北纬38度附近;一个倒是靠近了北纬30度,但是仍然在瓶颈海域以北。最需要载机大舰发挥作用的北纬25度以南的海域,却至今没有生产维护设施。要知道载机大型舰艇不用说大修,就是日常的维护,要求都非常高。如果未来采用非常规动力,则维护和大修起来更加麻烦。以美国海军为例:美国海军连10艘尼米兹级到已经成型的2艘福特级,一共有12艘之多的核动力航母。但是维修和维护却只有面临大西洋,美国东海岸的纽波特纽斯和诺福克基地。而这两个地方只相隔不到30公里,基本等于是一个共同的点。而美国海军以前还有常规动力航母的时代。在西海岸的圣迭戈、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珍珠港,甚至东亚的横须贺配套的船坞,都有一定的维护能力。现在却等于,
除了东海岸外,别的地方都没法进行最简单的核动力航母的维护了。并且由于巴拿马运河拓宽后也过不了任何现役大型航母。因此美国海军要部署到亚太海域的任何航母编队,都需要万里迢迢的从东海岸出发,环球来赶场。稍微有故障,就又需要航行2万多海里再回诺福克。这样一个单纯的来回,路上就需要4万多海里。别看尼米兹和福特们号称装满一次燃料后可以无限制的航行40万海里。但那都是理论,实际根本不可能。核动力航母二次大修之间,无大故障航行的能力就是4万海里之内。现在因为没有第二个维修和维护点,部署周期基本跑个来回就接近全用完了。这也是造成美国航母在航率越来越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无论从谁谁家的海权现实,还是美国海军的当前教训来看,必须在北纬25度以南,也建立一套完整的载机大舰的维护和大修设施;最好是直接在这里的船厂建造载机大舰。毕竟载机大舰的维护和维修都需要回到本厂。哪套工程师队伍和工人班组定向维护和维修哪些设备和设施一般是固定的。自己做的活,自己最容易看出哪里出了状况。就算是入坞布墩这样的最基本维护程序,也是原厂最清楚。虽然不需要未来的每艘载机大舰都需要在北纬25度以南维护,但是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应该有三分之一,最少有四分之一的载机大舰在北纬25度以南的船厂建造是绝对必要的,这样就可以保证南部海区随时有大舰可用。

实际上现在的条件都是现成的。南方大河入海口海湾的某岛上,就已经建成了世界顶级的造船设施。这里的船厂作业面积超过260万平方米,拥有50万吨级超级干船坞2座、30万吨级干船坞1座,即将建设陆地重型总组平台1个;40万吨级深水舾装泊位4个、600吨龙门吊6台。具备世界一流的造船工艺流程和设备,规划设计年造船能力达400万载重吨。这个厂还有内部港池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厂区以外的航道平均深度超过25米。这个条件,不用说目前的载机大舰,就是未来15万吨级的超级载机大舰,也可以毫无障碍的自由出入厂区进行维护。而厂区目前的生产设施,最大限度可以同时生产和舾装4艘10万吨级的战斗舰艇。

那么为何至今没有生产任何载机大舰呢?有两个因素:第一,就是厂区是新建设的,过去一直没有主战舰艇的生产资质;而载机大舰是绝对的主战舰艇。因此需要从头开始资格认证。这个工作已经搞了好几年。而现在市区原先就有主战舰艇生产资质的单位,也开始往这里搬迁,因此今后具备主战舰艇生产资质一点问题都没有。第二,则是这里其实已经生产过2艘单舰吨位接近5万吨的超级辅助舰。而狼山也说过,某型4万吨级的载机舰艇。本身和超级辅助舰就是同一套船型和动力系统。因此目前的这个大厂,是完全有能力立即生产4万吨级载机舰艇的。很有必要先生产他五六艘两攻练练手。毕竟4万吨级两攻有10艘也不嫌多,只靠一个厂也赶不出来。然后再批量上马10万吨级的大家伙!这个过程应该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