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役半个世纪还在用!我军高原部队主力火炮老而弥坚
2017-07-25 07:57:37
1979年3月的一天,南部边境地区炮声四起,我军对顽固据守在高地的敌军展开了猛烈的炮击,战斗共计投入各式火炮300余门,30分钟落弹几万发。让敌人见识到了中国炮兵的厉害,见识到了中国火炮的强大。这场战斗也是中国对于继承苏联的“大炮兵主义”真正实践。在这次战斗中,发挥最大作用的就是我军的火炮,其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功勋炮的其中一员,就是66式152毫米加榴炮。

66式152毫米加榴炮
说到加榴炮你可能会感到陌生,听说过榴弹炮,加农炮。这个加榴炮又是什么呢?原来根据弹道不同我们把身管火炮分为弹道呈抛物线状的榴弹炮和弹道相较于平直的加农炮,榴弹炮的身管较短,弹道比较弯曲,适合于打击隐蔽目标和地面目标;加农炮的炮管较长,发射的仰角较小,弹道低平,可直瞄射击,炮弹膛口速度较高,常用于前敌部队的攻坚战中。而这次我军装备的66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是在苏联的D20加榴炮上仿制而来的,将榴弹炮和加农炮的优点汇聚一身。
66式152毫米加榴炮于1966年定型生产,在我军大量装备,现今仍服役于我军炮兵部队。该炮采用了60式122毫米加农炮的炮架,将炮管更换为152毫米,该炮与59-1式130毫米加农炮有60%的零件通用,方便于战场的零件紧急更换。它的全重5.72吨,身管长4.24米,口径152毫米,炮弹初速655米/秒,最大射程约17公里,最小射程4.4公里。弹丸重43.5公斤,采用药筒分装式炮弹,可以发射杀伤爆破榴弹和烟雾弹。

发射制导炮弹瞬间
该炮是我军重要的前线压制火炮,在实战中的表现也相当优异,在1979到1984年的诸多战役中表现出色,让敌军切身感受到了“152神教”的关怀。大口径火炮所带来的强大震撼,也让敌军深深的感到恐惧。而它所带来的强大的破坏力,也是66式152毫米加榴炮至今任在我军序列的原因。
但是武器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武器也会随着更新换代。我军在大口径榴弹炮的发展上已经处于世界前列,牵引火炮已经发展出诸多型号,包括W88式,PL01式155毫米榴弹炮和AH4型超轻155毫米榴弹炮。66式152毫米加榴炮在它们的面前也显得黯然失色,不过,我军还没有让它退役的意思,针对现代化战争也对于这门“老炮”进行了相关的升级,为它配备了增程弹,使它的射程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还为它研制了专用的制导炮弹,提高了它的精度,让它也走进了数字化的队伍,后期还把它装在了履带式底盘上,让它成为了我军第一型大口径自行式加榴炮——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

这里还要提一下对于药筒的发展。由于铜的延展性和润滑性较于其他金属好很多,60年代时我军用的是铜制药筒。由于我国铜的储量稀少,我国的科研人员硬是研发出了钢壳代替了铜壳的技,口径从5.8毫米到152毫米都完成了替代。虽然性能略有不足,但是整体相差不大。后期我军在152毫米的药筒上作出改进,加大药室容积进一步提高了它的性能。

正在高原实弹训练的66式152加榴炮
近几日我军在海拔5100米的西藏地区进行实兵实弹演习,依然出现了它的身影,这也体现了我军对于它的肯定,面对新的威胁,这门“老炮”依然宝刀不老。不过毕竟是老装备了,无法跟上时代,随着新式火炮的“雨后春笋”般的相继研发成功。它也将退出历史舞台。让新生的火炮继续延续大口径带来的正义!(利刃/木子双月)
66式152毫米加榴炮
说到加榴炮你可能会感到陌生,听说过榴弹炮,加农炮。这个加榴炮又是什么呢?原来根据弹道不同我们把身管火炮分为弹道呈抛物线状的榴弹炮和弹道相较于平直的加农炮,榴弹炮的身管较短,弹道比较弯曲,适合于打击隐蔽目标和地面目标;加农炮的炮管较长,发射的仰角较小,弹道低平,可直瞄射击,炮弹膛口速度较高,常用于前敌部队的攻坚战中。而这次我军装备的66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是在苏联的D20加榴炮上仿制而来的,将榴弹炮和加农炮的优点汇聚一身。
66式152毫米加榴炮于1966年定型生产,在我军大量装备,现今仍服役于我军炮兵部队。该炮采用了60式122毫米加农炮的炮架,将炮管更换为152毫米,该炮与59-1式130毫米加农炮有60%的零件通用,方便于战场的零件紧急更换。它的全重5.72吨,身管长4.24米,口径152毫米,炮弹初速655米/秒,最大射程约17公里,最小射程4.4公里。弹丸重43.5公斤,采用药筒分装式炮弹,可以发射杀伤爆破榴弹和烟雾弹。
发射制导炮弹瞬间
该炮是我军重要的前线压制火炮,在实战中的表现也相当优异,在1979到1984年的诸多战役中表现出色,让敌军切身感受到了“152神教”的关怀。大口径火炮所带来的强大震撼,也让敌军深深的感到恐惧。而它所带来的强大的破坏力,也是66式152毫米加榴炮至今任在我军序列的原因。
但是武器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武器也会随着更新换代。我军在大口径榴弹炮的发展上已经处于世界前列,牵引火炮已经发展出诸多型号,包括W88式,PL01式155毫米榴弹炮和AH4型超轻155毫米榴弹炮。66式152毫米加榴炮在它们的面前也显得黯然失色,不过,我军还没有让它退役的意思,针对现代化战争也对于这门“老炮”进行了相关的升级,为它配备了增程弹,使它的射程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还为它研制了专用的制导炮弹,提高了它的精度,让它也走进了数字化的队伍,后期还把它装在了履带式底盘上,让它成为了我军第一型大口径自行式加榴炮——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
这里还要提一下对于药筒的发展。由于铜的延展性和润滑性较于其他金属好很多,60年代时我军用的是铜制药筒。由于我国铜的储量稀少,我国的科研人员硬是研发出了钢壳代替了铜壳的技,口径从5.8毫米到152毫米都完成了替代。虽然性能略有不足,但是整体相差不大。后期我军在152毫米的药筒上作出改进,加大药室容积进一步提高了它的性能。
正在高原实弹训练的66式152加榴炮
近几日我军在海拔5100米的西藏地区进行实兵实弹演习,依然出现了它的身影,这也体现了我军对于它的肯定,面对新的威胁,这门“老炮”依然宝刀不老。不过毕竟是老装备了,无法跟上时代,随着新式火炮的“雨后春笋”般的相继研发成功。它也将退出历史舞台。让新生的火炮继续延续大口径带来的正义!(利刃/木子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