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师说有那就有!歼35首飞成功酷似F35,中国海军喜迎舰载五代机

2021-11-01 23:24:09   

今年的珠海航展上,有人问起601所的总师孙聪我军新一代舰载机,也就是350工程的产品,歼-35的进度问题;当时孙总师的回答是很快就会看见了,当时大家都认定,歼-35应该在10月就能首飞。

就在今天上午,两张来自沈阳当地的照片,就证实了这一则好消息。一架全新的原型机从112厂的厂区当中腾空而起,我军的新一代隐身舰载机,赶在了10月末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完成了首飞工作。

第一眼看上去,这架350工程的成品,也是我军未来的舰载机歼-35的首架原型机,居然还很有一点F-35的那种味道,尤其是与我军过去的其他型号的战斗机出厂自带黄皮的无涂装机不同,这架飞起来但是还没有进行喷涂的原型机,是带着一身的绿皮飞上的天,光是这一点上,就已经很像F-35在生产线上那种一身绿色的样子了。


而且,这架新原型机的座舱结构也采用了向前开启式,座舱后方因为减阻修型上的优化也有所加高,显得座舱玻璃只有半截,这么一看就更像F-35了,还有同款的比起陆基型号加大了的机翼和水平安定面,同样非全动式的垂直尾翼,除了双发与单发的区别,还真的很容易让人第一眼看成是崭新出厂的F-35。

但是,就这架原型机来看,实际上的技术完成度还是相当之高的,虽然是起落架都没有收的首飞,但是也能看见弹射杆已经装在了前起落架上,折叠机翼的机构都已经清晰可见,可以说已经是功能相当完整的一架原型机了;比起歼-20在2011年首飞时尚处于技术验证机的那种状态,要更完备一个层次。

弹射杆的出现也说明,这架新舰载机刚诞生就是为了适配我军的弹射器航母的,从时间节点的进度上来说也差不多,首艘电磁弹射航母在今年底明年初下水然后开始舾装,等到新航母完成舾装准备海试的时候,歼-35也差不多能完成设计定型的试飞任务,开始试用批次的生产和交付;等到新航母开始海试的时候,新舰载机差不多也就能跟着试验部队,一起进行生产定型前的试飞任务了。到最后,我军的新舰载机应该能恰好赶上新航母服役形成战斗力。



论文当中的歼-35制造工艺

这种试飞就已经是高完成度的状态,当然意味着我军能够更快的接装到新一代的舰载机并形成战斗力,毕竟F-35现在已经交付了700架,而歼-20服役数量只有十分之一,在五代机上有快速上量产品还是更重要的;歼-35的新工艺本就在生产便利性和生产速度上有不小的优势,112厂也有比起132厂更充足的产能,还专门新建了大型现代化厂房和生产线,可以见到这个新飞机一旦生产定型,将会很快的爆产能上数量。

当然,关于性能等等的问题,很多人难免又想见到一些胡扯一样的性能分析;但是,肉眼测风洞的能力咱没有,不测风洞就满口胡诌飞行性能指标这种套路,咱也不会,只有根据客观规律和已经公开的350工程相关论文,来简单讲讲这个新舰载机的先进之处。

首先就是机体结构的大不一样,这架新原型机换了全新的裸机颜色,从黄皮机升级成了绿皮机,可不是真就为了看起来像F-35,而是领先全球所有现役的以及还处在试飞阶段的原型机的全新一代工艺;增材制造一体成型的工艺比起歼-20,F-22以及F-35所使用的上一代水压成型工艺来,结构重量迎来了以吨为单位计算的结构减重,还提升了强度和可用空间大小;在结构减重的同时,601所在气动优化上花费的功夫也不小,我们现在看见的这个和之前310工程所有原型机都不太一样的前机身就是优化的结果,按照论文结果看,整机通过气动修型上的优化,实现了10%的气动减阻。



如果考虑到双发结构带来的扁平后机身,本来就比F-35有阻力上的优势,以及新一代制造工艺带来的更小的结构重量和大内油,在舰载机最重要的一项性能指标—航程上,即使考虑到新一代发动机还没实装带来的发动机劣势,也不会比用着更省油的单大推的F-35差。而在态势感知能力上,歼-35作为目前所有五代机当中技术冻结时间最晚的,也能充分享受到半导体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很可能要成为第一个服役就用上氮化镓雷达的新飞机;在雷达性能上靠氮化镓加持能超越一系列古早的五代机。

当然咯,发动机问题目前还是隐身舰载机的一大痛点,新一代中等推力发动机涡扇-19目前还处在研发阶段,距离定型还需要一段时间;歼-35的原型机,乃至早期量产批次,很可能都还得安装RD-93发动机或者国产化版的涡扇-13,先将就着用一下了,这也会导致五代舰载机在航程等指标上,还达不到完美状态。

不过无论如何,我军的新一代舰载机首飞,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就祝他一路顺利,早日定型,早日量产,早日装备我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