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探客:意外!新加坡突然对华“效忠”,如此讨好只要一件东西
2017-06-15 13:00:48
无事献殷勤,必有猫腻。6月12日,新加坡外长维文访华,高调支持中方的“Belt and Road”倡议,高度评价其“带来历史性机遇”。而在此之前,新加坡首脑明确表示“赞同Belt and Road倡议”,还声称“全力支持亚投行的各项工作”。“海外探客”知道,很多网友都不会忘记在5月份举行“Belt and Road”高峰合作论坛之时,新加坡首脑并未出席,甚至还提到两国之间的分歧。如今新方突然转向,不免有些蹊跷。
新加坡最近变得有点陌生。前两年小李还敦促中方不要纠结历史问题,明显站在日本一边。而就在前不久,新加坡方面在东京的“亚洲的未来”会议上却忽然倒戈。探客在原创文章《给安倍添堵?在日本主办的会议上,多国表态“支持中方”》指出:新加坡方面在安倍的地盘上给安倍泼冷水,要求日本与中国合作,还提议邀请中国加入TPP,尽早实现亚洲的经贸一体化。这令安倍很被动,加上不少东南亚国家的帮腔,安倍最后也不得不表示“希望对华合作”,并有条件地参加“丝路倡议”。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献媚。新加坡方面自认之前已经下足了功夫,因此这次外长访华,终于提出了请求:希望与中方共建
“带路”金融支持平台。探客判断,新加坡的目的就是想从“南向贸易走廊”这个大蛋糕里分得最大的一块。而中方的回应也很有意思:欢迎参与建设丝路,新加坡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完全可以担当重要角色。这个答复很巧妙,因为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
新加坡就像一个体态妖娆的二八少女,不停展示自己的圆润与粉嫩,可大主顾面对奉承,面对主动的投怀送抱,却没有中了“美人计”,依旧把钱包捂得很紧。因为大主顾知道,越是耐心,新加坡的开价就越低。
没有实力做后盾的释放善意,只能被认为是软弱。如果不是克拉运河,如果不是在新加坡港附近建设皇京港,如果不是香港加入亚投行,新加坡不会变得如此温柔和听话。新加坡的底牌,其实并不难猜。
1、新加坡索要的“大蛋糕”:维持“金融中心”地位
新加坡是一个“小而美”的城市国家,资源有限,因此一直发展高门槛、高附加值的产业,而金融业如今已经成为新加坡的经济命脉和立国之本,这个小小的城邦国家获得了“全球金融熔炉”的美誉。

新加坡如今全力发展互联网金融,该国金融局和央行还专门建立“互联网金融与创新”机构,想成为国际智能金融中心。如今新加坡的金融科技公司已经超过200个。与新加坡形成竞争关系的是纽约、伦敦和香港,这3个城市也盯上了这个大蛋糕,而且在银行孵化能力上也很强。
从连通指数上来看,全球有6个城市可以被视为主要枢纽:迪拜、伦敦、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商品、服务、金融、人员、数据的全面连接是一项重要服务。新加坡的优势是政策灵活性、高素质的人口、优异的投资环境。尤其在基础设施方面,新加坡人口虽然只有570万,可宽带账户却高达430多万,终端通讯设备覆盖率极高,注册用户数接近850万。新加坡具备在全国形成完整移动支付平台的能力。
如今,新加坡依靠自由港的地位与超严格的银行保密法,至少吸引了11000亿的外国资金,增速超过瑞士,以这个速度发展,再过10余年就将取代瑞士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
可如果中国全力支持香港和上海的话,就会分流新加坡的优势。“亚洲富人的一站式服务中心”未必只有新加坡能够担当,与大陆距离更近的香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面对威胁,聪明的新加坡选择拥抱中国。她有这个资本。2015年新加坡对华投资超过“Belt and Road”沿线64国对华投资总额的80%,而反过来,中方对新加坡投资占沿线国家投资总额的34%,中新贸易额占沿线国家贸易总额的8%。
新加坡的胃口很大。亚洲每年需要1.7万亿美元投资来搞基建,到2030年需要至少22万亿美元的资金。而“Belt and Road”是最重要的载体和机遇。其外长表示,新加坡是重要金融中心,可以为“丝路倡议”提供大量资金,还表示要与中方合作推动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而中方则是待价而沽,首先肯定“Belt and Road”是中新之间的最大亮点,但没答应让新加坡当融资枢纽,随后又暗示对新加坡“还有更多定的期待”。抛开其他的不提,探客认为,起码新马高铁的工程已经基本拿下了。
2、新加坡依然会联合美日
新加坡如此急迫的一个原因是:经济增长乏力,一个重要的指标是,2016年人均薪酬增速跌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新加坡对现状满意吗?其实不满意,但也只能接受,并在听话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寻求更多利益。总而言之,低头只是权宜之计,因为钱包决定嘴巴。新加坡人口虽然由74%的华人、13%的马来人和9%的印度人组成,可在对外政策上并不顾及中华。

譬如,在军事上,新加坡与美日是盟友关系。就在“丝路峰会”召开之际,新加坡在干什么?新加坡海军在与美国和日本进行联合军演。更过分的是,日本参加演习的是其最大军舰准航母“出云号”。而随后不久,新加坡又与印度在“南方池塘”举行了军演。这是一种非常不友好的挑衅动作。
既合作,又对抗,是亚太诸国的鲜明特征。只要符合国家利益,做法不拘。探客认为,在国际格局中,小欺大正常,强吞弱也正常,不要抱怨,要找对策。新加坡这把锁,掌握着马六甲,这是它看家的本事。而中国通过巴基斯坦的经济走廊和孟加拉国、缅甸、泰国的能源通道,让这把锁的价值大打折扣,这才令新加坡开始服软。
3、新加坡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远离“聚光灯”
主角在聚光灯下呆久了,就不会习惯黑暗的角落。新加坡就是如此。无论是25年前的两岸会谈,还是2年前的突破,亦或是“亚洲安全大会”,新加坡都成为国际社会瞩目的中心。

而今,六方会谈团长7月又将在新加坡举行会晤,除此之外“东北亚合作对话会”也会首次在新加坡落地。这个小小的城邦,作为中立之地,似乎是能让各方都感到安心的绿洲。虽然新加坡在这些场合都不是什么重要参与方,但能够为重要国家或重量级人物提供一个处理重要问题的场合,这才是新加坡的价值所在。
新加坡如今明白过来,想的是“早上车,早占座”。当然,新加坡不是不能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只不过要满足一些条件:首先就是在海洋争端上,要不添乱,在东盟内部起积极作用,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当然,如果新加坡识时务,占到中方一边更好。第二,新加坡要停止有敌对意味的军事行为,譬如派遣军队到太弯省训练,联合日本、印度等搞演习等。第三,信守诺言,承担责任,在建设2条“丝路”时紧紧追随中国,不能有异心。总之,新加坡能否掌握未来的国运,取决于自身的忠诚度。(完)
新加坡最近变得有点陌生。前两年小李还敦促中方不要纠结历史问题,明显站在日本一边。而就在前不久,新加坡方面在东京的“亚洲的未来”会议上却忽然倒戈。探客在原创文章《给安倍添堵?在日本主办的会议上,多国表态“支持中方”》指出:新加坡方面在安倍的地盘上给安倍泼冷水,要求日本与中国合作,还提议邀请中国加入TPP,尽早实现亚洲的经贸一体化。这令安倍很被动,加上不少东南亚国家的帮腔,安倍最后也不得不表示“希望对华合作”,并有条件地参加“丝路倡议”。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献媚。新加坡方面自认之前已经下足了功夫,因此这次外长访华,终于提出了请求:希望与中方共建
“带路”金融支持平台。探客判断,新加坡的目的就是想从“南向贸易走廊”这个大蛋糕里分得最大的一块。而中方的回应也很有意思:欢迎参与建设丝路,新加坡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完全可以担当重要角色。这个答复很巧妙,因为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
新加坡就像一个体态妖娆的二八少女,不停展示自己的圆润与粉嫩,可大主顾面对奉承,面对主动的投怀送抱,却没有中了“美人计”,依旧把钱包捂得很紧。因为大主顾知道,越是耐心,新加坡的开价就越低。
没有实力做后盾的释放善意,只能被认为是软弱。如果不是克拉运河,如果不是在新加坡港附近建设皇京港,如果不是香港加入亚投行,新加坡不会变得如此温柔和听话。新加坡的底牌,其实并不难猜。
1、新加坡索要的“大蛋糕”:维持“金融中心”地位
新加坡是一个“小而美”的城市国家,资源有限,因此一直发展高门槛、高附加值的产业,而金融业如今已经成为新加坡的经济命脉和立国之本,这个小小的城邦国家获得了“全球金融熔炉”的美誉。
新加坡如今全力发展互联网金融,该国金融局和央行还专门建立“互联网金融与创新”机构,想成为国际智能金融中心。如今新加坡的金融科技公司已经超过200个。与新加坡形成竞争关系的是纽约、伦敦和香港,这3个城市也盯上了这个大蛋糕,而且在银行孵化能力上也很强。
从连通指数上来看,全球有6个城市可以被视为主要枢纽:迪拜、伦敦、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商品、服务、金融、人员、数据的全面连接是一项重要服务。新加坡的优势是政策灵活性、高素质的人口、优异的投资环境。尤其在基础设施方面,新加坡人口虽然只有570万,可宽带账户却高达430多万,终端通讯设备覆盖率极高,注册用户数接近850万。新加坡具备在全国形成完整移动支付平台的能力。
如今,新加坡依靠自由港的地位与超严格的银行保密法,至少吸引了11000亿的外国资金,增速超过瑞士,以这个速度发展,再过10余年就将取代瑞士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
可如果中国全力支持香港和上海的话,就会分流新加坡的优势。“亚洲富人的一站式服务中心”未必只有新加坡能够担当,与大陆距离更近的香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面对威胁,聪明的新加坡选择拥抱中国。她有这个资本。2015年新加坡对华投资超过“Belt and Road”沿线64国对华投资总额的80%,而反过来,中方对新加坡投资占沿线国家投资总额的34%,中新贸易额占沿线国家贸易总额的8%。
新加坡的胃口很大。亚洲每年需要1.7万亿美元投资来搞基建,到2030年需要至少22万亿美元的资金。而“Belt and Road”是最重要的载体和机遇。其外长表示,新加坡是重要金融中心,可以为“丝路倡议”提供大量资金,还表示要与中方合作推动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而中方则是待价而沽,首先肯定“Belt and Road”是中新之间的最大亮点,但没答应让新加坡当融资枢纽,随后又暗示对新加坡“还有更多定的期待”。抛开其他的不提,探客认为,起码新马高铁的工程已经基本拿下了。
2、新加坡依然会联合美日
新加坡如此急迫的一个原因是:经济增长乏力,一个重要的指标是,2016年人均薪酬增速跌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新加坡对现状满意吗?其实不满意,但也只能接受,并在听话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寻求更多利益。总而言之,低头只是权宜之计,因为钱包决定嘴巴。新加坡人口虽然由74%的华人、13%的马来人和9%的印度人组成,可在对外政策上并不顾及中华。
譬如,在军事上,新加坡与美日是盟友关系。就在“丝路峰会”召开之际,新加坡在干什么?新加坡海军在与美国和日本进行联合军演。更过分的是,日本参加演习的是其最大军舰准航母“出云号”。而随后不久,新加坡又与印度在“南方池塘”举行了军演。这是一种非常不友好的挑衅动作。
既合作,又对抗,是亚太诸国的鲜明特征。只要符合国家利益,做法不拘。探客认为,在国际格局中,小欺大正常,强吞弱也正常,不要抱怨,要找对策。新加坡这把锁,掌握着马六甲,这是它看家的本事。而中国通过巴基斯坦的经济走廊和孟加拉国、缅甸、泰国的能源通道,让这把锁的价值大打折扣,这才令新加坡开始服软。
3、新加坡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远离“聚光灯”
主角在聚光灯下呆久了,就不会习惯黑暗的角落。新加坡就是如此。无论是25年前的两岸会谈,还是2年前的突破,亦或是“亚洲安全大会”,新加坡都成为国际社会瞩目的中心。
而今,六方会谈团长7月又将在新加坡举行会晤,除此之外“东北亚合作对话会”也会首次在新加坡落地。这个小小的城邦,作为中立之地,似乎是能让各方都感到安心的绿洲。虽然新加坡在这些场合都不是什么重要参与方,但能够为重要国家或重量级人物提供一个处理重要问题的场合,这才是新加坡的价值所在。
新加坡如今明白过来,想的是“早上车,早占座”。当然,新加坡不是不能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只不过要满足一些条件:首先就是在海洋争端上,要不添乱,在东盟内部起积极作用,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当然,如果新加坡识时务,占到中方一边更好。第二,新加坡要停止有敌对意味的军事行为,譬如派遣军队到太弯省训练,联合日本、印度等搞演习等。第三,信守诺言,承担责任,在建设2条“丝路”时紧紧追随中国,不能有异心。总之,新加坡能否掌握未来的国运,取决于自身的忠诚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