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开放日,这个大家伙风头超过歼20!“解放军有高达”要瞒不住了?
2019-10-19 07:55:38
本以为这次中国空军长春公开日最吸睛的是歼-20、歼-16等“网红”,没想到还有一个意外惊喜---EP-01无人战术机甲,它与读者们很熟悉的“高达”相似。
从现场能看到,EP-01无人战术机甲的个头很巨大,虽然它目前只是一个概念模型,但这种武器经常出现在人类科幻战争片中。
熟悉日本动漫的读者应该都知道,“高达”可以说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它是将机械与科技进行最佳结合的产物。
“高达”的作战能力可以说远远地超过了被誉为陆战之王的坦克,在EP-01无人战术机甲的身上能看到装有近距和远程能量炮、集束导弹发射器等硬杀伤武器模块。
在幻想中,有的“高达”还装有大形冷兵器用于近身格斗,甚至很多“高达”能变身和飞翔。这一切都表明了人类对未来机甲武器的渴望。
▲共军有高达这件事看来要瞒不住了
当然了,人类渴望机甲武器,可不是因为一部动漫,而是有着非常现实的需求。
现代步枪子弹的威力越来越大,而为了挡住威力巨大的步枪子弹,现代防弹衣也做的越来越重,而且防护面积越来越大,越来越接近古代的板甲。
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步兵在穿上这样的防弹衣之后,行动能力大大受限。
与此同时,防护越来越好的防弹衣,也让步枪亚历山大,要知道连M-1加兰德步枪这样的7.62*63的超大号子弹的步枪,用穿甲弹在近距离都打不穿IV级防护的防弹衣了,更别说现在普遍使用的中等威力子弹。
▲外国小哥100刀买了块中国产IV级防弹插板,本来是想看看笑话的。
▲用莫辛纳甘步枪测试,结果打不穿....
▲这样的7.62全威力弹都打不穿的IV级防弹插板,淘宝卖800块.....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步枪口径也会越来越大,当然了,相对应的步枪也会越来越重,甚至直接上20到30毫米口径的单兵口径榴弹步枪都不奇怪。
这一切同时也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单兵负重越来越大,而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目前来看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单兵外骨骼系统,也就是俗称的机甲。
这也是各军事强国不约而同都在大力研发单兵外骨骼的根本原因。
当然了,像这种超大号无人战术机甲,虎哥觉得还是比较不靠谱的,原因很简单。
这种大型无人机甲所对应的的现代装备毫无疑问就是主战坦克,但是相比于主战坦克,这种大型机甲的缺陷就太多了。
这是基本的初中物理学问题,相同重量下,接触面越小压强就越大。
坦克之所以防护强大,碾压轮式车辆,就在于履带和地面接触面积比轮胎大得多,所以可以承载更重的车体,依靠重量优势来获取更强的防护力。而机甲难道用两只跟履带一样大小的脚么?
举个例子,苏联冷战时设计的核战争用坦克,战斗全重60多吨,为此设计了4条履带,以提高地面通行能力。
再往前二战时的T-34、虎等,也用了大宽度的履带,以降低地面压强。
▲机甲的结构与人体相似,脚部也就没法做太大。
而且我们也知道坦克是要尽量做得低矮的,这样的话威胁最大的正面的面积就会缩小,只有正面才会有超厚装甲,减少正面面积就可以减轻重量。
而机甲是站起来的,那高度就必然很大,需要防御的正面面积就自然而然的加大。
举个例子,交火时有一个算一个,大家都喜欢用卧姿射击,比较稳是一方面,主要还是横截面积小,不容易被击中。
而机甲如果以卧姿交战,那何必做成机甲呢,坦克有什么不好的?
这样综合算下来,一个防护跟M1差不多的机甲,可能重量就得200吨朝上,而接地面积可能只有M1的三分之一,单位压强恐怕得M1的九倍以上,那真是走哪哪碎,泥地更是噩梦,还怎么作战?
以目前的工程技术,坦克发展的方向还是美国下马了的FCS系统,将其功能分解到多种有人、无人车辆上,以信息和机动优势部分替代防护能力,以网络中心战取代平台中心战。
机甲在可遇见的未来,只会用于加强单兵作战能力,巨型的不会有。
从现场能看到,EP-01无人战术机甲的个头很巨大,虽然它目前只是一个概念模型,但这种武器经常出现在人类科幻战争片中。
熟悉日本动漫的读者应该都知道,“高达”可以说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它是将机械与科技进行最佳结合的产物。
“高达”的作战能力可以说远远地超过了被誉为陆战之王的坦克,在EP-01无人战术机甲的身上能看到装有近距和远程能量炮、集束导弹发射器等硬杀伤武器模块。
在幻想中,有的“高达”还装有大形冷兵器用于近身格斗,甚至很多“高达”能变身和飞翔。这一切都表明了人类对未来机甲武器的渴望。
▲共军有高达这件事看来要瞒不住了
当然了,人类渴望机甲武器,可不是因为一部动漫,而是有着非常现实的需求。
现代步枪子弹的威力越来越大,而为了挡住威力巨大的步枪子弹,现代防弹衣也做的越来越重,而且防护面积越来越大,越来越接近古代的板甲。
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步兵在穿上这样的防弹衣之后,行动能力大大受限。
与此同时,防护越来越好的防弹衣,也让步枪亚历山大,要知道连M-1加兰德步枪这样的7.62*63的超大号子弹的步枪,用穿甲弹在近距离都打不穿IV级防护的防弹衣了,更别说现在普遍使用的中等威力子弹。
▲外国小哥100刀买了块中国产IV级防弹插板,本来是想看看笑话的。
▲用莫辛纳甘步枪测试,结果打不穿....
▲这样的7.62全威力弹都打不穿的IV级防弹插板,淘宝卖800块.....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步枪口径也会越来越大,当然了,相对应的步枪也会越来越重,甚至直接上20到30毫米口径的单兵口径榴弹步枪都不奇怪。
这一切同时也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单兵负重越来越大,而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目前来看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单兵外骨骼系统,也就是俗称的机甲。
这也是各军事强国不约而同都在大力研发单兵外骨骼的根本原因。
当然了,像这种超大号无人战术机甲,虎哥觉得还是比较不靠谱的,原因很简单。
这种大型无人机甲所对应的的现代装备毫无疑问就是主战坦克,但是相比于主战坦克,这种大型机甲的缺陷就太多了。
这是基本的初中物理学问题,相同重量下,接触面越小压强就越大。
坦克之所以防护强大,碾压轮式车辆,就在于履带和地面接触面积比轮胎大得多,所以可以承载更重的车体,依靠重量优势来获取更强的防护力。而机甲难道用两只跟履带一样大小的脚么?
举个例子,苏联冷战时设计的核战争用坦克,战斗全重60多吨,为此设计了4条履带,以提高地面通行能力。
再往前二战时的T-34、虎等,也用了大宽度的履带,以降低地面压强。
▲机甲的结构与人体相似,脚部也就没法做太大。
而且我们也知道坦克是要尽量做得低矮的,这样的话威胁最大的正面的面积就会缩小,只有正面才会有超厚装甲,减少正面面积就可以减轻重量。
而机甲是站起来的,那高度就必然很大,需要防御的正面面积就自然而然的加大。
举个例子,交火时有一个算一个,大家都喜欢用卧姿射击,比较稳是一方面,主要还是横截面积小,不容易被击中。
而机甲如果以卧姿交战,那何必做成机甲呢,坦克有什么不好的?
这样综合算下来,一个防护跟M1差不多的机甲,可能重量就得200吨朝上,而接地面积可能只有M1的三分之一,单位压强恐怕得M1的九倍以上,那真是走哪哪碎,泥地更是噩梦,还怎么作战?
以目前的工程技术,坦克发展的方向还是美国下马了的FCS系统,将其功能分解到多种有人、无人车辆上,以信息和机动优势部分替代防护能力,以网络中心战取代平台中心战。
机甲在可遇见的未来,只会用于加强单兵作战能力,巨型的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