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舰的第一次出访:船上居然发现9处裂缝 天线更是不知所踪

2018-09-18 07:14:14   

自2008年末中国海军向印度洋派遣首支护航编队以来,近十年的时光悄然过去,眼下在印度洋海域为来往商船保驾护航的已经是第30批护航编队。可以这么说,眼下的印度洋对于中国海军而言,已几乎是驾轻就熟,如履平地的通途,"中国军舰又到了印度洋"根本刺激不起军迷们的神经。
但谁又想得到,这片如今看似波澜不惊的海域,在三十年前曾差点把中国海军主力舰送入海底?


图为返航中的第27批护航编队。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为服务于"东风五号洲际弹道导弹全程试射"这一关键任务,中国海军首次开工建造了导弹驱逐舰、远洋综合补给舰等大型远洋舰艇。转眼间,东风五号导弹的全程试射圆满结束,中国海军也就开始把目光放到其它之前从未触及的领域,例如说海军出访。
鲜为人知的是,中国海军在1949年建立之后,有整整36年未派遣舰艇出国访问。这里头既有舰艇本身的性能原因,也有诸多复杂的外部因素在起作用。总之,一言难尽。


图为051型132号"合肥"导弹驱逐舰。
而在八十年代中期,所有条件终于已经成熟,中国海军也就在1985年末组建了首个出访舰艇编队,其构成为051型驱逐舰一艘(132号"合肥"舰),以及905型综合补给舰一艘(X615舰,现名鄱阳湖舰),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无比简陋,但它们却是当时中国海军毋庸置疑的掌中宝。
至于这个出访舰队的目标,则是当时和中国关系紧密的印度洋南亚三国:孟加拉、巴基斯坦以及斯里兰卡。考虑到时值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将印度洋列为出访目的地倒也不算令人意外。


图为纪念海军军舰首次出访的邮政纪念封,清楚描绘了出访编队的航线。
从航线来看,这个出访舰队的航线也基本限制在近洋地区,比起现在护航舰队的深入印度洋腹地而言要容易很多,唯一有风险的就是横穿孟加拉湾。
但纵是如此"容易"的航线,也依旧让当时的中国海军吃了不少苦头,甚至还出了丑:在南海和印度洋的国际航道上,出访编队曾近距离和苏联海军以及印度舰艇相遇。而在后者向中国海军舰艇以升旗、舰员列队等形式表达敬意时,中国海军舰艇由于缺乏经验没有回礼,可以说是闹了个大红脸。


图为曾名X615的鄱阳湖号综合补给舰。
当然,相较航行当中的大风大浪而言,这些事情都不算什么。在返程的孟加拉湾-安达曼海海域,出访舰艇编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恶劣海况。当时的情况有多恶劣呢?风浪大时,浪峰甚至能将132合肥舰的大半部分"包裹"在浪谷中,形势可谓相当危险。
而在安然回国归港之后,中国海军在对132合肥舰的检修当中也捏了一把汗:甲板和烟囱部已经被海浪撕开了9处裂缝,后舱也明显有进水情况,桅杆上的天线更是被浪打得不知所踪。


图为21世纪初访问美国本土的中国海军"青岛"号驱逐舰,图中舰员正在行列队礼。
可以这么说,中国海军舰艇的首次出访能得以成功,其中当然有运气因素。但是,没有这跌跌撞撞的尝试,也就没有今天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印度洋和亚丁湾的驾轻就熟——从错误和失败当中汲取经验,并永不停止向世界一流海军学习和赶超的步伐,这才是中国海军得以飞速进步的核心原因所在。(利刃/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