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北冲突屡次发生,中国是否该出面调停?
2018-05-16 12:44:59
邱 林
5月12日,缅甸缅北民地武装在北部掸邦靠近中缅边境地区同政府军方面发生冲突,造成一些伤亡。截至目前,此次冲突已造成当地19人死亡,其中包括2名中方在缅人员死亡,并有3枚火箭弹和一些流弹落入中方境内。另有300余名缅甸边民进入中方境内避战,中方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对入境人员给予了安置。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陆慷在14日举行的记者会上指出,中方已向缅甸有关方面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冲突各方立即停火,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尽快恢复中缅边境安宁,杜绝破坏中缅边境地区和平稳定的事件再次发生。他表示,通过对话协商,以全面包容性政策推动和平进程,是缅甸各方应当遵循的原则,也是实现和解与和平的唯一现实可行途径。
事实上,中缅边境地区发生类似的冲突并非第一次发生。2013年,缅甸政府军同克钦军激烈交火期间,就有多次炸弹落入中国境内的情况发生;2015年,缅甸军机炸弹落入中方境内,造成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无辜平民4死9伤,同时,3万多缅甸难民涌入中国云南境内。
现在,中缅边境不仅是两国贸易交往的频繁之地,也成为地方武装盘踞的基地。在长达2000公里的中缅边境,有一半左右的边境线并不在缅甸中央政府的控制范围,政局相当不稳。缅甸有四千多万人口,135个民族,其中最大的缅族就占了百分之六十五,其中原先的17支少数民族武装中也只剩有2至3支没有归顺政府,对缅甸政府来说依然是威胁。
此次发生的缅北冲突,是缅甸政府军对实施自治的部分民族地区的又一次武装清剿行动,其目的还是逼迫民族地区与缅甸政府签署停战协议。因此,政府军与地方武装发生冲突在所难免。
当然,中国边境地区遭此飞来横祸,的确让人生气。是最简单的泄愤,就是中方越境向缅甸发起反击,消除针对中国的武装人员。关键是,缅北的军事冲突离中缅国境线实在太近了,中缅民间的经济活动和交往极少考虑战乱风险,并未对可能的军事冲突预留出“安全地带”,这使得缅甸政府军和民地武装几乎是在中国边民的枕头边大打出手。
不过,事情难在根本就不让炸弹飞越国境线的事情发生,一旦炸弹飞过来并造成伤亡,怎么处理都挺难的。但如果中国能用扔炸弹解决来自缅甸方向或是周边其他方向的麻烦,那就像是老天给我们手里塞了一把万能钥匙。
然而,这样的万能钥匙并不存在。中缅边境地区的悲剧告诉我们,中国的真正挑战在于要避免我们的边境对面发生战乱。鉴于中国是缅甸和平进程的利益攸关方,中国官方不能也绝不应在缅甸冲突中置身事外,也就是中国是否该出面调停缅北冲突。
参与调停地区冲突,并不意味着干涉别国内政,甚至还会提升一国“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过去几年,在中国政府的调停下,缅甸政府代表同克钦独立组织已经在云南瑞丽召开了数次和谈,并取得实效。有了这样的基础,中国对于缅甸和平进程的调停完全可以更为大胆、有力,完全没必要藏着掖着,这才符合中国外交的新常态。
中国积极参与阿富汗和平进程就是例证。自从北约在2011年开始撤军以来,中方支持“阿人主导、阿人所有”的阿富汗和解进程,由中美牵头的中国、阿富汗、美国、巴基斯坦关于阿富汗问题的四方机制首次会议多次举行,中国也出特使与阿政府和塔利班武装接触,多方斡旋以促进阿富汗和平与和解进程。
其实,在新形势下,中国更愿意担负起更大的责任,更愿意积极主动地促进和解。当然,“不干涉”政策仍然是中国外交政策不可动摇的基石,但是中国的确应该超越口头言辞上的愤慨和谴责,因为中国有更多切实的事情需要做,积极推动和参与缅北和平进程或许是其中之一。
5月12日,缅甸缅北民地武装在北部掸邦靠近中缅边境地区同政府军方面发生冲突,造成一些伤亡。截至目前,此次冲突已造成当地19人死亡,其中包括2名中方在缅人员死亡,并有3枚火箭弹和一些流弹落入中方境内。另有300余名缅甸边民进入中方境内避战,中方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对入境人员给予了安置。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陆慷在14日举行的记者会上指出,中方已向缅甸有关方面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冲突各方立即停火,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尽快恢复中缅边境安宁,杜绝破坏中缅边境地区和平稳定的事件再次发生。他表示,通过对话协商,以全面包容性政策推动和平进程,是缅甸各方应当遵循的原则,也是实现和解与和平的唯一现实可行途径。
事实上,中缅边境地区发生类似的冲突并非第一次发生。2013年,缅甸政府军同克钦军激烈交火期间,就有多次炸弹落入中国境内的情况发生;2015年,缅甸军机炸弹落入中方境内,造成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无辜平民4死9伤,同时,3万多缅甸难民涌入中国云南境内。
现在,中缅边境不仅是两国贸易交往的频繁之地,也成为地方武装盘踞的基地。在长达2000公里的中缅边境,有一半左右的边境线并不在缅甸中央政府的控制范围,政局相当不稳。缅甸有四千多万人口,135个民族,其中最大的缅族就占了百分之六十五,其中原先的17支少数民族武装中也只剩有2至3支没有归顺政府,对缅甸政府来说依然是威胁。
此次发生的缅北冲突,是缅甸政府军对实施自治的部分民族地区的又一次武装清剿行动,其目的还是逼迫民族地区与缅甸政府签署停战协议。因此,政府军与地方武装发生冲突在所难免。
当然,中国边境地区遭此飞来横祸,的确让人生气。是最简单的泄愤,就是中方越境向缅甸发起反击,消除针对中国的武装人员。关键是,缅北的军事冲突离中缅国境线实在太近了,中缅民间的经济活动和交往极少考虑战乱风险,并未对可能的军事冲突预留出“安全地带”,这使得缅甸政府军和民地武装几乎是在中国边民的枕头边大打出手。
不过,事情难在根本就不让炸弹飞越国境线的事情发生,一旦炸弹飞过来并造成伤亡,怎么处理都挺难的。但如果中国能用扔炸弹解决来自缅甸方向或是周边其他方向的麻烦,那就像是老天给我们手里塞了一把万能钥匙。
然而,这样的万能钥匙并不存在。中缅边境地区的悲剧告诉我们,中国的真正挑战在于要避免我们的边境对面发生战乱。鉴于中国是缅甸和平进程的利益攸关方,中国官方不能也绝不应在缅甸冲突中置身事外,也就是中国是否该出面调停缅北冲突。
参与调停地区冲突,并不意味着干涉别国内政,甚至还会提升一国“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过去几年,在中国政府的调停下,缅甸政府代表同克钦独立组织已经在云南瑞丽召开了数次和谈,并取得实效。有了这样的基础,中国对于缅甸和平进程的调停完全可以更为大胆、有力,完全没必要藏着掖着,这才符合中国外交的新常态。
中国积极参与阿富汗和平进程就是例证。自从北约在2011年开始撤军以来,中方支持“阿人主导、阿人所有”的阿富汗和解进程,由中美牵头的中国、阿富汗、美国、巴基斯坦关于阿富汗问题的四方机制首次会议多次举行,中国也出特使与阿政府和塔利班武装接触,多方斡旋以促进阿富汗和平与和解进程。
其实,在新形势下,中国更愿意担负起更大的责任,更愿意积极主动地促进和解。当然,“不干涉”政策仍然是中国外交政策不可动摇的基石,但是中国的确应该超越口头言辞上的愤慨和谴责,因为中国有更多切实的事情需要做,积极推动和参与缅北和平进程或许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