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实现“最快”量子控制 港媒:已受国际认可

2016-10-27 12:59:31   

港媒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6日透露,杜江峰院士团队成员荣星、耿建培等人在固态自旋体系中实现时间最优量子控制。日前,国际物理学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据香港《商报》网站10月27日报道,这项研究证实了以时间最优的方式实现精确量子控制的可行性,为多比特量子体系的时间最优控制奠定了基础。这意味着未来量子计算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实现更多的高精度量子逻辑门,因而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量子控制是现代量子科学的基础,在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时间最优”则是一种科研表述,即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最快”。而“时间最优量子控制”,则是寻求将量子系统在最短时间内驱动到目标状态,比如做到“又快又多又好”的量子比特操作,才有可能真正实现量子计算。

另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领导的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研究中也取得新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柳必恆、韩永建等人首次实验检验了无相容性漏洞的Kochen-Specker(KS)量子互文性。

在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内的量子模拟实验室,工作人员调试超冷原子光晶格平台的激光伺服系统(2016年5月25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