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系统即将覆盖全球,美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2017-01-28 08:20:40   



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让中国意识到了GPS系统的巨大威力。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各个地区进行了高密度的空袭,GPS攻击部队提供了极为精确的导航,尤其是为美军“战斧”巡航导弹的精确打击立下了汗马功劳,让这一型导弹名声大噪;GPS也提高了美军如F-117隐身战斗机、F-16战斗机的攻击精度,为美军地面行动清除了不少障碍。


军事专家季承介绍,2017年“北斗三号”系统的首次发射计划在7月完成,并将实施数次一箭双星发射,年内计划发射6至8颗卫星。“北斗三号”系统采取了星间传输、地基传输功能一体化设计,实现了高轨、低轨卫星及地面站的链路互通。按照之前的计划,北斗系统将在2018年完成18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提供基础服务。这18颗卫星在轨道上合理分布,从数学角度已经符合在全球任意位置同时看到4颗卫星的要求,但考虑遮挡等约束条件,真正实现全球组网至少需要像GPS系统那样拥有24颗卫星。


从军事角度来说,未来北斗全球系统的投入使用将会成为中国军队的“战力倍增器”。解放军使用的北斗军用编码肯定会比民用版数据更精确。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因军用编码在一定时间内就会变换其算法,军码系统极难被破解,这也就确保了北斗系统的军用编码的安全性。
更为精确的军码部分将渗透到各型武器装备当中,大幅度提高中国武器装备的精确打击能力。中国自主研发的精确制导炸弹将从原先依赖美国GPS系统的窘境中走出来,运用北斗系统的引导实现更加精确的打击,也就是说中国弹道导弹系统将会拥有更高的打击精度。

北斗系统具有美国GPS系统所不具备的双向短报文功能,用户可以一次传送40-60个汉字的短报文信息,这在军事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北斗全球系统一旦建成,以北斗系统进行通信联络将有效提高中国军队军事通讯的保密程度和通讯效率,对于快速建立战场态势感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全球性作战通讯也具有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