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潜龙:杜特尔特弃暗投明,中国道路再下一城 —— 兼议中国的开放与兴衰
2016-10-23 07:30:33
今年以来,国际地缘关系上演了一幕接一幕不可思议的喜剧。先是土耳其与俄罗斯,两国由剑拔弩张几乎操家伙动手,到迅速冰释前嫌,相互称兄道弟,大谈友好合作,时间跨度不过短短几个星期。另一令人惊奇的巨变发生在菲律宾身上,七月份因南海争端还在与中国“死磕”的菲律宾,十月份菲总统杜特尔特就成了北京的座上宾,其外交政策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足以颠覆你的“三观”。
菲律宾的转变,无疑是中国外交的一次重大胜利。但是,更有意义、更具深远影响的是,它是中国智慧、中国道路的一次成功实践,其在世界上的示范效应无法估量。
中国提出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治理新理念,就像迷雾中的灯塔,为全人类指明了前进的航向,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人民的赞许和拥护;中国正在努力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对这一新理念的具体落实,既契合了沿线各国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希冀和追求,同时,也是促进中国深化对外开放,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和重大举措。
纵观中国5000年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兴衰周期,与对外开放还是封闭在时间上高度吻合。开放则国运兴,封闭则民族衰,越开放的年代越强大,越封闭的时期越衰弱。
近代以前的中国,大多数时间都是领先于世界的,特别是在唐宋两朝,长时间占据世界巅峰位置。那个年代,中国之所以强盛,原因就在于开放。盛唐时期的国都长安无疑是世界经济贸易和文化的中心,吸引着东西方各国的商贾、使者云集一方,在交换财物与创造财富的同时,中华文明也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相互激荡融合,并从中不断吸收有益营养,让中华文化生机勃发,迸出更加璀璨耀眼的光芒。当年的欧洲大陆尚处在黑暗的中世纪,其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与如日中天的大唐中华帝国相比,几乎不可同日而语。
自唐宋以降,中国的衰弱史,也是一部自我封闭的历史。自大蒙古帝国统一中原建立元朝,蒙古铁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对外的交流只有征服和占领,开放和对谁开放都没有了任何意义。元明之交,随着帖木儿王国和奥斯曼帝国在中国西面的相继崛起,以及自然环境的巨变,中西方交流的陆路通道——丝绸之路逐渐断绝;而明朝早期郑和下西洋这样的海洋探险壮举,因种种原因戛然而止,朝廷对民间实行“海禁”政策,中外海上交流也变的稀少和困难。但同期的欧洲却为了探索东西联通的新航道,兴起了一个“大航海”时代,并在它的带动下,引发了影响深远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欧洲从此率先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反观大清王朝,以人间上国自居,自我感觉良好,与大千世界自我隔绝,对外部的巨变浑然不觉,即使昔日的“蛮夷”凭借手中的坚船利炮打破国门的时候,依然抱残守缺,不思进取,演绎了极其惨痛的“封闭就落后、落后就挨打”的百年屈辱。
中华民族的复兴史,也是一部艰难的开放史。清末和民国时期,无数优秀中华儿女,怀抱救国救民、复兴民族的理想,孜孜以求,不惜付出生命和鲜血的代价。从魏源、林则徐的“睁眼看世界”、“师夷之长以制夷”,到康有为、谭嗣同等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无不是寻求开放之路,学习西方先进文明,致力于振兴中华民族。他们或失败或成功,却都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受压迫的悲惨命运。当然,先烈们的血没有白流,他们的探求与牺牲,为中国人民找到解放和复兴的正确道路,提供了经验教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华民族摆脱沉沦,真正走向复兴的道路,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的。因为从那一刻始,中国人民才完全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如果说解放前中国已经有所开放的话,那也是被迫的。但从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全国政权,我们的对外开放才是独立自主的。前三十年的大部分时间,由于西方帝国主义的封锁,我们的开放不是完全开放,而仅仅是对前苏等社会主义阵营的的开放,虽异常艰难,但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进入了一个向世界全面开放的新时代,由此我们看到一个经济快速发展、自信心逐步回归的古老民族,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如果说前六十多年,我们的开放,主要目的是引进先进的知识、技术、管理和资金,在学习中发展的话,那么,今后我们将进入一个既引进来又走出去,向世界深度开放、与世界高度融合的时代。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这是一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一带一路”战略由此应运而生。
中华民族的复兴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于依然抱持“零和”思维的西方霸权来说,中国的崛起,就是动了它们的“奶酪”,中国越接近复兴的目标,它们越百般阻挠和打压。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在陆上敌对势力的干扰没有好的着力点的情况下,它们把目标集中到了海洋,近年来连续出现的东海问题、南海问题、台海问题、部署萨德反导问题,都是这一企图的体现,妄图组建一条坚固的岛链,从军事、经济等方面在海洋方向围堵封锁中国,意图迫使中国屈服,或退而求其次,令中国再次封闭国门,重新走上封闭落后的老路上去。
菲律宾的倒戈,让好似坚固的封锁线打开了一条裂缝。这个变化看似突然,但绝非偶然,它是中国理念、中国道路感召的结果,是菲律宾人民向往独立、平等、发展的必然选择,完全出于菲律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量。
目前看,菲律宾改弦易辙,选择不再做美日手中的玩偶和顶在前面的炮灰,最着急的是美日,它们看到自己精心策划和推进的岛链封锁围堵战略有溃坝之势,前期的心血要白花,岂肯善罢甘休,对菲律宾的争夺博弈必将进入一个未知的新阶段。菲律宾的立场或许还会有反复,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洪流滚滚向前,中华民族全面对外开放、迎接伟大复兴的坚定脚步,不可阻挡!
目前国际社会的正义力量尚不足够强大,完全冲垮堤坝仍需时日,中国有足够的智慧和战略定力去应对。
坚冰已经打破,严冬即将过去,花开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