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佳音:硬闯亚投行失败,马英九还能干啥

2015-04-26 14:47:47   

优柔寡断的性格。软耳朵,东说东好,西说西好。想讨好所有人,讨好绿营,结果原来支持自己都讨厌他,成了孤家寡人。

顶多就一处长的水平,让他当省长真是小材大用了

 硬闯亚投行失败,马英九还能干啥

【奥巴马与马英九任期均所剩无几。“西马”近几个月来抛弃包袱,强硬推进与古巴、伊朗的外交,被赞有基辛格之风;“东马”辞去党主席后,应该说包袱更轻,却依旧难以成事。

3月底,在前期误判、未充分作准备的情况下,“硬闯”亚投行,引发反对派猛攻,又“连夜开会”,称“若矮化不惜退出”。4月10日,海协会长陈德铭会见来访的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表示“盼马英九在无续任压力下能做点好事”,似乎也意有所指。

然而,没有包袱的马英九为何仍碌碌无为呢?

理解马英九要从其幕僚个性出发

马英九的任期进入最后一年。许多人在他2008年高票当选时曾寄予厚望,接着就是不断的失望。去年“九合一”蓝营败选后,马英九辞去了党主席,身边亲信逐一离去,现在他几乎成了孤家寡人。当新任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宣布不承接前任留下的王金平党籍诉讼案时,马英九只能以“资深党员”身份声明抗议,结果却引来党内一片冷嘲热讽,无人在意他标榜的“大是大非”。然而,他毕竟还位居台湾政坛最重要的职位。那么,他在卸任前还能做些什么?

确实,换了任何一个“正常”一点的政治人物,多半还是能做点什么。但是,马英九能把“总统”一职从万方瞩目做到几如过街老鼠,显然异于常人。过去多年来,从马英九“应做什么”切入的观察家几乎都跌破眼镜。因此,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他“想做什么”,然后才能进一步评估他“能做什么”。这一点,牵涉到马的格局,无法强求。

马英九是强人蒋经国晚年刻意培养的对象,以小蒋身边的英文秘书出身。蒋本身是藉太子身份和情治单位起家的强人,没有远大的理想,卧榻之旁自然容不下雄才大略型的人物。他所重用者除了王升之流的特务头子,就是技术官僚。马英九则正是因为其幕僚“长才”而受小蒋重视。此一事实,是正确理解马英九的出发点。

刻意回避“大是大非”

马英九的幕僚个性有两个特色。首先,他惯于回避带有根本性质的大问题、大方向,力求避免对这些问题做出决断。所以,他倾向于将实质问题形式化、数量化,对大局“以顺为正”,追求量变,惧怕质变。结果,他可能是世所罕见的最迷信量化的政治领袖,经常藉着统计数字来避开真正的问题。

去年一年,从“太阳花”到“九合一”,台湾民众对马当局可谓怨声载道。但是,“行政院”在去年8月底公布“2014国民幸福指数”,指出台湾的综合指数较前年提高,排名前进一名,续居亚洲第一。今年3月,马英九出席“外交部”新春联欢晚会。他无视两岸关系行将因绿营上台而逆转,仍然引用各项统计而表示:七年前上任时他提出“繁荣台湾、和平海峡,友善国际”的对外政策纲领,现在可以大声说,“他做到了!”他还预估台湾未来将继续扮演“和平缔造者”角色,丝毫不觉得绿营执政会有“地动山摇”的风险。几天后,马与来台访问的外籍学者交流。有学者说发现台湾人都觉得很“闷”,马还是引用数据表示贫富差距已有效降低、85%民众有了自己的房子,“如果你知道有谁很闷,告诉我,我会跟他们谈谈。”这种“何不食肉糜”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且总是引来一阵嘲讽,但马从来不觉有异。

此外,凡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大方向,都牵涉到重大道德价值的选择,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是大非”。由于马英九刻意回避这些问题,就等于回避了针对大是大非的道德选择,这使得马英九嘴里的“道德”流于形式化,对人失去感召力。于是,他可能也是个罕见的真心清廉自持,却连身边近臣都感动不了的政治领袖。在他任内,政坛风气虽然因其不再带头贪污而优于“扁朝”,但是马信任的手下如林益世、赖素如等照贪不误,面对马长官时毫无愧色。

更严重的是,由于马英九标榜的道德徒剩形式,他只懂得信守空洞的“程序正义”,而无能力就“实质正义”拨乱反正。他在这方面的道德残障使他根本无意将李扁毁宪乱政、倒行逆施的恶果扭转过来。并且,过去多年来许多人就这些大是大非问题对其建言,结果都如“死马当作活马医”,马耳东风了无痕迹。

瞻前顾后缺乏政治魄力

在马刚当上国民党主席时,台湾某位“宪法”、政治学界的前辈学者应马身边高层人物之请,为他们写了万言书,结果全都毫无下文,连个“可否”都没有。最可显现问题的是:当这位学者与马单独面谈时,马的表现完全不是一个与人坐而论道的政治领袖,却像一个虚应故事的文字秘书。堂堂国民党马主席竟然亲自拿出个小本子低头猛做笔记,却对所听到的宏言谠论既无辩难,也无赞否,彷彿只是抄完归档存查了事。对比抗战末期几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访问陕北边区,与毛泽东等中共领袖做长夜之谈,有来有往,机锋处处。毛泽东等中共领袖怎有可能亲自做笔记,然后用一句“谢谢指教”搪塞与他共论国家大事的来客?

马英九记笔记大概是这个样子

不管有没有桌子,马英九记笔记都很“勤勉”

后来,这位学者将马这种强人身边培养起来的人物称为“温室里没有长好的花朵”: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谨守“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外顺美日,内顺“台独”。他不但不敢主动追究阿扁任内的“违宪”“违法”(如将“总统府”机密公文打包带走),也不对“前朝”力行的“去中国化”、“台独”教改大力矫枉。结果,据今年1月政大选研中心公布的历年数据,马任期未满(2008-2014年),已使“非中国人的台湾人”认同(即“台独”认同)增加了12.2%,超过阿扁两任八年所增加的11.5%,逼近李登辉在1992-2000年间增加的12.8%;在同一期间,广义的中国人认同(“非台湾人的中国人”,加上“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比例则剧降19.1%,远超过阿扁时期8年下降的9.5%,甚至超过李登辉时期的15.3%。可见马英九任内助长“台独”势力比起民进党亲力亲为时更为“有效”。到2014年底,认同自己是“非中国人”的“台湾人”者已达60.6%,是历史新高;而广义的“中国人”认同已低到只剩36%。在“统独”选择上,广义“台独”(“尽快独立”、“偏向独立”和“永远维持现状”者相加)达49.1%,另外还有34.3%属于选择“维持现状再决定”者,其中相当比例应也是心向“台独”而暂存观望者;至于支持统一者,只剩9.2%。

这些民调数字显示,随波逐流的马英九非但不能力挽狂澜,反而只会推波助澜。他惑于形式、昧于实质,迷信程序、迷失目的,缺乏作为领袖人物应有的使命感与方向感。他能代表国民党参选两任“总统”,只显示出这个政党的体质早已没有产生真正领袖的能力。即使马选上台湾“总统”,也只是时势所造,非真英雄。甚至于,与其说马英九“当”了7年“总统”,不如说他按照自己写的剧本“表演”了7年“总统”。然而,他毕竟不是当领导的材料,怎么演都还是像个幕僚,而且还不能算是真正好的幕僚。

平心而论,好的幕僚必须能帮助长官深谋远虑,因此也应该有可能当个好的领导。但是,马被小蒋看中的“优点”只是事上唯谨,毕恭毕敬。后来马英九竞选台北市长时,竟然还在电视镜头里当着无数观众的面,亲自以手帕替为他助选的李登辉轻轻拭去脸上的汗水。这是家臣小厮伺候主子的身段,完全不是“国之大臣”应有的风范。可见即使作为幕僚,马也做不到“当不义,则臣不可不争于君”。不仅如此,孟子曾说:“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但马英九早年顺遂,平步青云,从没有当过孤臣孽子,因此既不能操危虑深,还过于自信,不知察纳雅言。这使他在当上领导人后也无可能藉助他人进言来提升自己。

剩余任期将无所作为

“九合一”败选后,有人以为马英九遭此挫折,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结果他一路走来,始终如一,除了辞主席职、认错道歉外,毫无积极作为。剩下的一年多残余任期,估计马也只能当个行礼如仪的看守“总统”,守着他乐见的统计数字,直到卸任。我们与其讨论马还能做什么,不如思考我们将如何面对绿营执政。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这句话对千里马才有效。对于马英九,何需路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