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下大撒网战略终曝光:更适合捉谁
2016-11-26 13:45:00
目前,中国也在打造这样一张反潜大网,但是显然为了避免美国人当初的投入大,牵扯人多的问题,中国的水下大撒网战略可能要更“智能”一些。首先是构成水下侦搜系统,除了常规的声呐和磁异常探测器,中国还投入了一种新型设备,可以长期水下待命,自主追踪,甚至还可以呼叫火力对敌方发动打击。这就是中国水下机器人系统,现在应该可以称之为体系。
在这套体系中,最新最有趣的的部分就是“水下滑翔机”(简称,AUG)最初这一构想其实是来源于天空中的滑翔机,利用控制自身浮力的变化,实现“正浮力”和“负浮力”的调节,这样就可以在大海里爬升,或者下降,一般来说会借助滑翔翼。,产生控制力矩,再加上机体内部的浮力调节装置,使得它可以想“滑翔机在天空中翱翔”那样,在大海中翱翔。所以一般来看,水下滑翔机的运动轨迹基本是,下降-上升-下降,这样循环交替的。看起来有点类似于锯齿形的轨迹。一般来说,这样的“水下滑翔机”最多可以部署200天,工作深度从几十米到1000米都没有问题,一次航向2500到3000海里也都可以。
中国自行研制的“水下滑翔机”命名为“海翼”号,已经能够下潜到5751米的深度(实测),预期下次下潜深度6000米,并且在大海上连续工作1个月,航程超过了1000公里。值得一提的是,“海翼”号在大洋活动中只是消耗电能,并不用油进行推进,而且电能是供给滑翔翼和尾翼,以及机体内浮力装置使用。不过,大家基本也可以推算出它的实际航速,最多只有几节。想要跟得上潜艇,仍然难度很大。无论是使用AIP动力在水下航行的常规动力潜艇(一般在4到8节左右速度),或者是核动力潜艇(能够做到20到30节水下航速),“水下滑翔机”都追不上它们。因此,“水下滑翔机”并非是直接用于反潜作战的杀伤利器,这个事应该交给我们最新对外展示的超远程反潜导弹去做,它能做的可比摧毁潜艇更重要。所以,此时更需要相信体系的力量,中国水下大撒网战略,其实目标不是一艘常规潜艇或者核动力潜艇,而是要让所有的潜艇都逃不过我们的搜索和跟踪。
(打击这活,还是交给更专业的反潜导弹去干吧)
我们都知道,潜艇想要在水下工作,必须要知道海水的实际环境,温度、盐度、洋流、暗流等等水文条件,常规来讲都是使用测量船去完成,费时费力。但是如果交给“水下滑翔机”,那就简单多了,我们只需要给它划定个路线,剩下就等着一个个节点通过卫星回收数据就好了。当然,谁能够更详细了解水下的情况,谁就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潜艇的活动区域和规律,更有效的反潜。当然,还有一点,就是这些“水下滑翔机”就是一个个大洋侦探,因为反潜任务需要先缩小潜艇的活动范围,利用“水下滑翔机”提前搜索特定区域,这些几乎不产生任何噪音的小机器,完全可以躲避潜艇的搜索,还能发现敌方潜艇的活动轨迹,剩下的交给反潜巡逻机和军舰去做就好了。
中国的水下机器人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快速成长中,这还只是中国水下大撒网战略的一小部分。从目前来看,天上有“高新6号”系列的反潜巡逻机,水面有056系列的轻型护卫舰以及无人化反潜巡逻船,水底有“水下滑翔机”等机器人在进行搜索侦查,海底还有提前布放的声呐阵列。如此庞大的系统,中国甚至可以组织外销,这无疑暴露了中国水下大撒网战略的成熟度,只要肯卖,必然是不再先进的产品。到底这套系统运转如何,不用着急下结论,会有人帮中国来验收工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