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激光武器上舰很厉害?中国海军表示:我们也有!央视首次曝光

2019-04-08 16:37:00   

近日,央视《军事报道》节目中首次曝光了我国海军参训某陆基车载激光武器系统,这可能是我国第一种大功率激光武器系统服役的首次亮相,也是我国高能激光武器(强激光武器)发展的里程碑式成果。

在俄罗斯展示“佩列斯韦特”大型陆基激光武器,并宣布该武器已经进入战斗值班后,我国海军某型陆基车载高能激光武器的曝光再次将大国激光武器研制激烈竞逐的盛况展示在世人面前,激光武器。

特别是反导、反无人机的强激光武器已经不再遥不可及,已经成为美、俄、中等大国开始批量列装的制式武器;

这标志着自上世纪60年代发现强激光。80年代提出大规模强激光武器应用研究,90年代激光武器得到个别应用之后,强激光武器终于正式开始进行批量规模性应用。


在此之前,美军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进行用激光武器来拦截导弹、战机的试验并取得成功,然而在这期间,高能化学激光器也研发成功并得到了实战检验;

不过激光武器总是距离大规模投入使用存在较大的差距,那么激光武器总是被提及,被介绍,但始终没有得到大规模装备应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强激光武器作为定向武器装备之一,最引人瞩目。强激光武器通过激光束远距离确定并传输至敌对目标之上,促使激光所聚集的能量与敌方目标物产生相应的剧烈物理反应,进而从根本上将目标物彻底击毁。

目前,根据强激光武器的作用途径可分为战略与战术激光武器,部署方式主要包括天基、地基、机载、舰载和车载等几种类型,(这其中地基固定高能激光炮体积十分庞大,占地面积相当于两座足球场)。

战术激光武器的打击范围主要在大气层内的空间作战平台,而战略激光武器主要应用于中远程作战,对目标的打击范围更为深远,可以达到几千公里,可致盲或摧毁外层空间上的卫星。


区分战术激光武器和战略激光武器的核心要素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输出能量的强度,也就是激光器的能量输出能力。

由于激光武器对导弹的毁伤主要来源于激光束照射到导弹相应部位上产生的相互作用。而激光武器的毁伤方式主要有热烧蚀破坏、软化破坏、辐射破坏和激波破坏。


所以不同能量级别的激光,在不同功率密度作用下,被激光照射的物质表面发生的物理现象是不同的,比如能量较低的强激光,仅能破坏或者熔融敌方无人机和导弹的外壳,而高能激光甚至可以气化敌方导弹的外壳壳体和传感器。

实际上,正是由于激光武器在性能上有着普通武器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军事大国都针对这一技术进行了很多超前设想,进一步对该武器技术进行开发并试图投入实战,但激光武器在当时难以获得有效的技术突破。

上世纪80年代至2000年,美俄两国在激光武器上的研究进行了不计后果的大量投资。但因为激光武器配置大功率设备、特别是储能技术始终得不到解决,美方甚至放弃了接近成功MTHEL激光炮。


▲美国雄心勃勃的ABL空基激光武器平台,最终还是惨遭下马。

相比其它常规武器,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器的激光武器基础理论发展长期受阻,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例如美军ATL和THEL激光武器项目下马事件,导致投入资金和研制成果长期以来不成正比。

例如在机载激光武器的开发上,美国投入了超过73亿美元的巨资,用了长达22年的时间仍然无法解决其技术复杂和实战成本过高的问题。因此,虽然在实验中取得了可观的数据,但这一技术最终只能被军方放弃。

前苏联和美国虽然在激光武器研制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长期得不到技术突破,导致当时的激光武器实战效用过低,并不能在部队中大规模装备。与许多同类激光武器一样,该武器不能够走出实验室的应用环境。

然而,随着固体激光技术的飞速进步,激光武器研究自2003年之后得到了快速发展,2006年美国军用卫星被某国大型地基激光武器照射后,以色列、德国、美国、中国、俄罗斯都加快了新型激光武器的研制。


固体激光器的发展,不仅进一步提高激光光束的输出功率和光束质量,同时还减小激光器的体积,在此之前,美军要实现100千瓦能量的激光武器发射试验,需要动用十几台辅助车辆和大量储备设备。

但固体激光器实现了将激光武器系统与武器平台上的动力系统、制冷系统、战斗系统等完成集成,有效地形成战斗力,而新一代的自由电子激光器更是将激光武器的体积大幅度缩小的我们可以随意应用的程度。

我们从央视节目中可以看到,节目中的发射拖车或集装箱拖车,采用类似于红旗-7A系列防空发射车的大小体积车载平台;

其光束控制发射装置的尺寸是俄罗斯“佩列斯韦特”大型陆基激光武器的70%,但其车载机构的体积仅为后者的20%, 即便加上其他方舱,其体积也远小于俄方,这体现出我国激光武器技术水平远在俄罗斯之上。

笔者猜测其输出功率在50千瓦以上(远优于用于外贸出口的LW-30激光炮,实际上30千瓦左右的激光炮仅能归类于安防器材,与真正 的激光炮差很远),这个能量已经可以瞬间“秒掉”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引导头外壳。


有意思的是,与俄方大张旗鼓宣传不同的是,技术能力远优于他的国家,早已秘而不宣的部署了从大型地面固定激光炮阵地到车载激光武器的多型装备,甚至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称,这个国家的舰载激光武器即将登上测试舰船,而空基激光武器也已经立项研制。

按照俄方的说法,“佩列斯韦特”主要目标是敌方来袭的地空导弹、无人机和巡航导弹,那么视频中展示的新型激光武器也可能主要用于类似的作战场景,用于保护海军基地、设施和海军航空兵跑道,作为海军陆基防空体系的低层来拦截器,与红旗-9B/C导弹形成高低层搭配。

而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激光武器的体积与美海军“庞塞号”上的激光武器系统(Laws)大致相当或更小,这似乎意味着某型百千瓦激光武器上舰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