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口:有点意外,歼10连续4年败走天鹰杯,沈飞歼11B蝉联冠军
2019-12-27 10:11:32
天鹰杯落幕,沈飞歼11B蝉联4届冠军,成飞歼10系列全面败落
歼10系列全面落败于天鹰杯已经是第四回了!
2015年首次捧得“天鹰杯”的是歼-10A单位,2016年之后捧“天鹰杯”的,均为歼-11B单位。所以如果是四连冠,必定是歼-11B了。


哈,这个数据许多歼10的粉丝很难接受,但是事实就是事实。
重型机战胜中型和轻型机这是肯定的,中轻型机的卖点一直是性价比高和单价便宜带来的数量优势。但是单机与重型机对比确实再没有性能优势,否则重型机哪还有存在的必要?
三代半和三代其实没有代差,电子对抗三代半更强,AESA本身就能电子欺骗,歼10C总体对11B有优势,但如果打11BG那个换雷达的可能比较吃力,国内最强三代半应该就是歼16。歼10a\b\c系列今年小组赛一概没出线,苏35和鼎新歼16都进入了八强。
天鹰杯的演化和进展
“金头盔”难度逐年提升,接近实战,作出了取消高度层限制、取消同型机限制、取消二代机部队参赛资格等较大的规则革新,“金头盔”的数量也逐年下降,从最初的10顶“金头盔”到现在始终稳定在5到6顶,总体获奖概率在1/30左右,严格控制的数量与不断提升的训练水平,有力地保证了“金头盔”的含金量。
同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太一样,“金头盔”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版“红旗”演习:“红旗”演习是多要素同时参与的空地一体联合作战大型军事演习,空战只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环节,“金头盔”空战则重点突出双机对抗,一切为了锤炼我军战斗机部队的空战技术能力。
而且,“金头盔”的很多细节也和大家的认知完全不同,如很多人都认为“金头盔”一定是各制空战斗机部队根据本年度的训练情况,统一选拔尖子飞行员送去参赛,实际情况却是“金头盔”的参赛部队每年都不固定,而是由军委根据各部队的年度训练计划与承担的战略任务不同,整建制调队参赛,并有意识地确保每年都有部分新飞行员参加对抗,避免空战成为“老鸟”们的游戏。比如某年,往届西部战区空军某支王牌劲旅就因众所周知的西南边疆突发事件,没有参加“金头盔”。

而从对抗情节设置上,“金头盔”也同大多数人想象的“谁击落谁就得分”的简单套路完全不同,而是同陆军的朱日和演习类似,采取全程打分制,从战机进场保障,机务工作,再到空地指挥、战场控制、搜索敌机、抢占阵位、电子干扰等多方面都被设置为打分项目进行逐项评估打分,成功命中对手自然可以得到高分,却并不是获得第一的绝对要素。
总而言之,“金头盔”对抗的科目设置与科目想定,对于空军战斗机部队队伍建设的意义相当之大,它既保证了少数高手在一次次对抗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战斗力,又保证了大多数新手在面临空战时不至于大脑一片空白,做出各种动作变形的机动。
至于“天鹰杯”,更像是“金头盔”的升级版本。“金头盔”尽管同为空战对抗,但是长期以来只有单/双机对抗,战场环境设置相对简单。实际空战中虽然在微观上呈现出单/双机对抗的局面,但是在宏观上却呈现出多机编队空战的战局。多机空战相对于单机,在空情保障、地面保障、战斗控制方面,情况更加复杂,更加依赖于科学的总结与经验的积累。美国空军就曾经得出结论,三代机同二代机空战时,单双机对抗往往处于绝对优势,但是一旦上升到编队对抗、战场环境趋于复杂的层面,如果指挥水平较差,三代机的损失率立刻急剧上升。
因此,“天鹰杯”相对于“金头盔”突出团队对抗要素,在对抗中做到不打乱建制,直接由本单位的指挥组指挥本单位机群进行4对4空战,空战的结果将综合个人成绩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最后的总成绩,得分最高的航空兵旅就可以折桂航空兵最高团队荣誉“天鹰杯”。
所以。
金头盔都要分开三代跟三代半组免得形成装备碾压的局面到了天鹰杯就没这个需求了,天鹰杯只有一个。
所以说分三代组和三代半组之说一直觉得奇怪,难道有主打的,还有陪打的?既然只有一个天鹰杯,怎么还会按代差分组呢?

另外。
异型机对抗,输了的也就未必是飞机的问题,比如飞行员无用动作多、发动机喘振停车、地勤失误等,不能武断的认为一定就是飞机的问题。
代差会影响飞行员自信心,再说周边三代半其实不多,印度的阵风36架没完全到位,日自的F15XJ还在计划中,韩国的F15K用的平板雷达并非正儿八经三代半,4V的F16V只到货一架。
歼11B确实有少量的开始换了雷达罩了,从原来的黑色平板缝隙,换成了相控阵,所以,歼11B对周边空军仍然是具备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某些优势。另外升级版和改进型的歼11BG肯定能用目前最先进的PL15远程空空导弹,中远距离的先进杀伤能力还是远超周边三代机和三代半机的。
但这只能说明空军对歼11B系列的重视

但歼11B,是苏27的深度改进型,他的航电系统与歼10A基本同一水平线上,但是雷达口径大,电子战性能强,这样就充分发挥出了歼11B航程远,带弹多,留空时间长的巨大优势

中国的歼16的意义与俄苏35的思路很像,他也是四代机技术的部分下放
由于中国的航电雷达系统的飞跃进步,因此他的雷达航电系统要强于苏35
歼16的成功,很快就会反哺歼15B战机,这样中国就有了海空两个方向的歼11系列顶级分支。
至于歼10连续4年落败,除了各种其他因素,武器的数量不如歼11B多也是重要原因。
比如进入中距战,歼十B肯定吃亏啊,她只能带4枚,歼11B可以带8枚。即便进入格斗,11B还有4枚,10B只剩2枚。这本身就不公平。
歼10系列全面落败于天鹰杯已经是第四回了!
2015年首次捧得“天鹰杯”的是歼-10A单位,2016年之后捧“天鹰杯”的,均为歼-11B单位。所以如果是四连冠,必定是歼-11B了。
哈,这个数据许多歼10的粉丝很难接受,但是事实就是事实。
重型机战胜中型和轻型机这是肯定的,中轻型机的卖点一直是性价比高和单价便宜带来的数量优势。但是单机与重型机对比确实再没有性能优势,否则重型机哪还有存在的必要?
三代半和三代其实没有代差,电子对抗三代半更强,AESA本身就能电子欺骗,歼10C总体对11B有优势,但如果打11BG那个换雷达的可能比较吃力,国内最强三代半应该就是歼16。歼10a\b\c系列今年小组赛一概没出线,苏35和鼎新歼16都进入了八强。
天鹰杯的演化和进展
“金头盔”难度逐年提升,接近实战,作出了取消高度层限制、取消同型机限制、取消二代机部队参赛资格等较大的规则革新,“金头盔”的数量也逐年下降,从最初的10顶“金头盔”到现在始终稳定在5到6顶,总体获奖概率在1/30左右,严格控制的数量与不断提升的训练水平,有力地保证了“金头盔”的含金量。
同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太一样,“金头盔”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版“红旗”演习:“红旗”演习是多要素同时参与的空地一体联合作战大型军事演习,空战只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环节,“金头盔”空战则重点突出双机对抗,一切为了锤炼我军战斗机部队的空战技术能力。
而且,“金头盔”的很多细节也和大家的认知完全不同,如很多人都认为“金头盔”一定是各制空战斗机部队根据本年度的训练情况,统一选拔尖子飞行员送去参赛,实际情况却是“金头盔”的参赛部队每年都不固定,而是由军委根据各部队的年度训练计划与承担的战略任务不同,整建制调队参赛,并有意识地确保每年都有部分新飞行员参加对抗,避免空战成为“老鸟”们的游戏。比如某年,往届西部战区空军某支王牌劲旅就因众所周知的西南边疆突发事件,没有参加“金头盔”。
而从对抗情节设置上,“金头盔”也同大多数人想象的“谁击落谁就得分”的简单套路完全不同,而是同陆军的朱日和演习类似,采取全程打分制,从战机进场保障,机务工作,再到空地指挥、战场控制、搜索敌机、抢占阵位、电子干扰等多方面都被设置为打分项目进行逐项评估打分,成功命中对手自然可以得到高分,却并不是获得第一的绝对要素。
总而言之,“金头盔”对抗的科目设置与科目想定,对于空军战斗机部队队伍建设的意义相当之大,它既保证了少数高手在一次次对抗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战斗力,又保证了大多数新手在面临空战时不至于大脑一片空白,做出各种动作变形的机动。
至于“天鹰杯”,更像是“金头盔”的升级版本。“金头盔”尽管同为空战对抗,但是长期以来只有单/双机对抗,战场环境设置相对简单。实际空战中虽然在微观上呈现出单/双机对抗的局面,但是在宏观上却呈现出多机编队空战的战局。多机空战相对于单机,在空情保障、地面保障、战斗控制方面,情况更加复杂,更加依赖于科学的总结与经验的积累。美国空军就曾经得出结论,三代机同二代机空战时,单双机对抗往往处于绝对优势,但是一旦上升到编队对抗、战场环境趋于复杂的层面,如果指挥水平较差,三代机的损失率立刻急剧上升。
因此,“天鹰杯”相对于“金头盔”突出团队对抗要素,在对抗中做到不打乱建制,直接由本单位的指挥组指挥本单位机群进行4对4空战,空战的结果将综合个人成绩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最后的总成绩,得分最高的航空兵旅就可以折桂航空兵最高团队荣誉“天鹰杯”。
所以。
金头盔都要分开三代跟三代半组免得形成装备碾压的局面到了天鹰杯就没这个需求了,天鹰杯只有一个。
所以说分三代组和三代半组之说一直觉得奇怪,难道有主打的,还有陪打的?既然只有一个天鹰杯,怎么还会按代差分组呢?
另外。
异型机对抗,输了的也就未必是飞机的问题,比如飞行员无用动作多、发动机喘振停车、地勤失误等,不能武断的认为一定就是飞机的问题。
代差会影响飞行员自信心,再说周边三代半其实不多,印度的阵风36架没完全到位,日自的F15XJ还在计划中,韩国的F15K用的平板雷达并非正儿八经三代半,4V的F16V只到货一架。
歼11B确实有少量的开始换了雷达罩了,从原来的黑色平板缝隙,换成了相控阵,所以,歼11B对周边空军仍然是具备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某些优势。另外升级版和改进型的歼11BG肯定能用目前最先进的PL15远程空空导弹,中远距离的先进杀伤能力还是远超周边三代机和三代半机的。
但这只能说明空军对歼11B系列的重视
但歼11B,是苏27的深度改进型,他的航电系统与歼10A基本同一水平线上,但是雷达口径大,电子战性能强,这样就充分发挥出了歼11B航程远,带弹多,留空时间长的巨大优势
中国的歼16的意义与俄苏35的思路很像,他也是四代机技术的部分下放
由于中国的航电雷达系统的飞跃进步,因此他的雷达航电系统要强于苏35
歼16的成功,很快就会反哺歼15B战机,这样中国就有了海空两个方向的歼11系列顶级分支。
至于歼10连续4年落败,除了各种其他因素,武器的数量不如歼11B多也是重要原因。
比如进入中距战,歼十B肯定吃亏啊,她只能带4枚,歼11B可以带8枚。即便进入格斗,11B还有4枚,10B只剩2枚。这本身就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