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捉卫星,我国这项技术让美国真的着急了
2017-09-06 08:05:23
去年年中,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首次发射,其携载的天源一号在轨加注载荷和遨龙一号空间碎片清理飞行器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因为这代表着中国可以在轨捕获卫星并且可以给卫星在轨加注燃料,其实早在2013年7月20日,中国即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实现了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创新三号、试验七号和实践十五号3颗技术科学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而这3颗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碎片观测和空间机械臂操作等空间维护技术科学试验。

以上这些测试主要用于中低轨道,而更吸引人的则是在地球静止轨道对卫星的捕获和在轨燃料补加,据信,去年年末的长五遥一运载火箭的首次高轨发射实践17号卫星,该卫星所执行的任务中即有在轨维护的内容,即在轨捕获和在轨补加燃料相关的内容,而在之前的2014年和2015年,美国即实现了用德尔塔IV重型火箭两次发射静止轨道在轨服务卫星的任务,所以文章的开头,提到的所谓美国急了,中国未来可活捉卫星的标题只说对了其中一半,美国首先是得意了,因为它实现了高轨在轨服务卫星的测试,而所谓急了,是因为中国也在之后迎头赶上了。

应该说,两国的在轨服务卫星计划同时起步于2006年,其中的高轨卫星部分,可以实现对远在36,000公里高度的卫星进行捕获,对接,修理,加注燃料,替换单元体零件等功能,中国最早参与研制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美国最早则是NASA牵头的项目。
中国通过2013年一次和2016年的两次发射,初步实现了高轨和中低轨的在轨服务测试任务,也为之后的静止轨道卫星在轨服务和近地轨道空间站在轨服务奠定了初步技术基础,也为今年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遥望星空,深邃的宇宙,永远是自古而今,人类永远的话题,而行星际旅行乃至星系间旅行都离不开可靠的在轨服务任务,而今天的近地乃至静止轨道在轨服务任务,正是为未来的星际旅行夯实了物质和技术积累。而回到所谓可活捉对方卫星,笔者相信,卫星可以用于民用,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军用,但笔者更希望它是用于民用,用于将留存于历史尘埃中,那些滞留于轨道上的那些著名航天器带回地面,譬如中国首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当然,也可以给年久失修的卫星更换零件,燃料补加,并能清除轨道上的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残骸&将掠入地球轨道的小行星碎片予以清除;同时,将失效的卫星再次予以挽救,譬如,失效的东方红四号卫星,首星鑫诺二号,这是笔者的一点小私心,也是所有留心于航天科技进程的爱好者们的共同心愿!End!

以上这些测试主要用于中低轨道,而更吸引人的则是在地球静止轨道对卫星的捕获和在轨燃料补加,据信,去年年末的长五遥一运载火箭的首次高轨发射实践17号卫星,该卫星所执行的任务中即有在轨维护的内容,即在轨捕获和在轨补加燃料相关的内容,而在之前的2014年和2015年,美国即实现了用德尔塔IV重型火箭两次发射静止轨道在轨服务卫星的任务,所以文章的开头,提到的所谓美国急了,中国未来可活捉卫星的标题只说对了其中一半,美国首先是得意了,因为它实现了高轨在轨服务卫星的测试,而所谓急了,是因为中国也在之后迎头赶上了。
应该说,两国的在轨服务卫星计划同时起步于2006年,其中的高轨卫星部分,可以实现对远在36,000公里高度的卫星进行捕获,对接,修理,加注燃料,替换单元体零件等功能,中国最早参与研制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美国最早则是NASA牵头的项目。
中国通过2013年一次和2016年的两次发射,初步实现了高轨和中低轨的在轨服务测试任务,也为之后的静止轨道卫星在轨服务和近地轨道空间站在轨服务奠定了初步技术基础,也为今年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遥望星空,深邃的宇宙,永远是自古而今,人类永远的话题,而行星际旅行乃至星系间旅行都离不开可靠的在轨服务任务,而今天的近地乃至静止轨道在轨服务任务,正是为未来的星际旅行夯实了物质和技术积累。而回到所谓可活捉对方卫星,笔者相信,卫星可以用于民用,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军用,但笔者更希望它是用于民用,用于将留存于历史尘埃中,那些滞留于轨道上的那些著名航天器带回地面,譬如中国首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当然,也可以给年久失修的卫星更换零件,燃料补加,并能清除轨道上的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残骸&将掠入地球轨道的小行星碎片予以清除;同时,将失效的卫星再次予以挽救,譬如,失效的东方红四号卫星,首星鑫诺二号,这是笔者的一点小私心,也是所有留心于航天科技进程的爱好者们的共同心愿!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