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28等共轴反桨直升机为何并不出彩?

2020-10-21 12:58:31   




前天瀚海狼山(匈奴狼山)提到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在引进后发现并没有达到原先的期望值。存在艇身过大而运力相对不足,油耗大噪音高航程相对有限的等系列问题。这也导致欧洲野牛的数量一直限制在4艘,几乎不再有明显的发展。反倒是自己研发,全面突破的技术难关的726A会上几十艘级的大批量,成为和071和075等大舰配套的关键两栖登陆主力。既然说到了两栖登陆,那么不论对071还是075来说。水上自然是726A和05式等两栖战车为主。那么作为大甲板两栖舰艇来说,更重要的应该是大量运用直升机快速垂直登陆。不过在可用的舰载直升机方面,长期以来都是一个短板。早期只有4吨级的海豚直升机和自产化的海直九可用。虽然海直九的整体表现中规中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汗马功劳。



但是毕竟4吨级的身板实在是太小了。即使324毫米口径的轻型反潜鱼雷都不能同时带两发。作为海上使用的主力,其巡航半径和可以从事的补给运输与反潜的能力都很弱。好处是这个系列的可靠性比较高,使用成本较低;因此直到目前,仍然有很多自产神盾大舰上携带的舰载直升机还是海直九。此后又引进了一批卡27的出口型,这就是卡28。卡28是一种过去比较罕见的共轴反桨双旋翼直升机。这种设计可以说在直升机领域颇为特殊。普通的直升机因为旋翼转动的巨大反作用力,会导致飞行中的直升机会有反向自转扭矩。因此必须有尾桨或者尾部涵道桨进行力矩平衡。尾桨对直升机的飞行没有正帮助,反倒要消耗一部分发动机的能量。而且尾桨直径不小,又位于全机的尾部,相对非常脆弱。一旦有碰撞或者被武器击中就会立即损坏崩溃。



很容易连带整个直升机飞行状态的瞬间失衡。历史上相当比例的直升机事故,是由尾桨崩溃引发。于是有人发明了共轴反桨的双旋翼直升机。卡式系列算是其中的突出代表。通过共轴反桨,可以消除直升机的自旋力矩。同时让全机机身变短,在陆地停放和上舰的占地面积都更小。本来卡式直升机在舰艇上使用应该有更好的表现。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卡28在引进了不多的数量之后,既没有后续的大批量订单,也没有引进技术自己生产和研发提高。最终的使用情况和前面说过的欧洲野牛非常相似。也就是用户对这两种装备系统的在引进后的实际使用满意度是十分有限的。卡28是正常起飞重量11吨的中型直升机,自然比4吨级的海直九综合能力更强些。但是卡28在实际使用中,对比其他大国海军的10吨级舰载直升机则差距较大。卡28虽然因为没有尾桨,整体长度更短。



但是复杂的共轴反桨双旋翼为了避免相互干扰和碰撞,造成其旋翼轴和整机的高度过高。进出机库并不方便。更大的问题在于其在原产国的舰上使用经验也不多,一些原始设计的不足之处表现的非常明显。卡28采用比较奇异的4点式起落架。而且没有舰上辅助降落系统。导致海上的浪稍微一大。卡28就不能在4000吨级以上舰艇上安全降落。日常要求舰上停机坪的横摇角度不超过15度。但是海上80%的天数,一般驱护舰的横摇标准都会超过15度。而海直九和海鹰等传统布局的直升机,在停机坪横摇35度时仍然可安全降落。早期卡式直升机还带过预警雷达出现在航母上,后来有了更合适的大型预警直升机。未来海直20会更多的担负起10吨级上舰主力直升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