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贺长征11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东风31,别以为刷成白色就没人认识你了!
2019-06-06 08:33:13
话说前些天我国刚在渤海湾里试射了最新款的潜射弹道导弹,结果这还没过几天呢,航天口的也来凑热闹。今天,在我国的航天史上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2019年6月5日12时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将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五颗商业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试验取得成功!
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
关注了这一次航天发射的小伙伴们相信都注意到了,除了在海上发射这一特殊的发射地点之外,此次航天发射的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
长征11号这款运载火箭使用了固体燃料推进剂,和以往采用液体燃料的运载火箭大不相同。
实际上,长征11号火箭是我国长征运载火箭家族中的第一种固体运载火箭,属于快速响应机动固体火箭,跟普通的需要在发射塔上起飞的运载火箭完全不同。
该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研制,使用成熟的火(导)箭(弹)总体和固体发动机技术。
采用了国际首创的星箭一体化技术,在国内首次采用栅格舵控制技术,是我国新一代具有快速集成、快速入轨能力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形成了我国空间快速响应能力。
长征11号是四级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全长20.8米,起飞质量57.7吨,最大箭体直径2米,有直径1.6米和2米的两种整流罩。
主要用于1000公里以下近地轨道及太阳同步轨道。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420公斤,500公里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610公斤。
长征11号运载火箭具有非常鲜明的技术特征,采用筒式机动冷发射,火箭是预封装的,可整体存储。
看到这里很多小伙伴是不是都觉得有些熟悉?这怎么和路基弹道导弹这么像啊?
大家的疑惑并没有错,实际上,此次发射成功的长征11号运载火箭,就是民用化的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
小样,别以为你刷成白色,咱们就认不出你这个曾经的弹道导弹了~
▲2014年珠海国际航展,航天科技集团展示的长征11号的快速反应机动性发射车
当然了,两者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长征11号并非东风-31的简单“军转民”,其在改进中也融入了很多更先进的技术。
与此同时,为了这次海上发射,长征11号还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使其载荷更大,射程更远。
那么为什么这一次的发射任务,要定在海上呢?这方面主要有下面这两点考虑。
首先就是解决火箭残骸的落区问题。
大家都知道,运载火箭往往都是分成好几级的,在飞行过程中会多次进行舱段的分离;不过,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多,以前的定好的火箭残骸落区如今很多都不再是绝对的无人区。
结果这就导致如今在设计火箭的飞行轨迹时,宁可牺牲运载能力也要尽量避开村镇。同时,在每次发射任务之前,还要将落区内百姓疏散到安全地带,保障人员安全。
不过哪怕是这样,大家也经常能够看到有些火箭残骸落在了村子旁边,甚至是砸坏了村民的房屋,不过好在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员因此伤亡。
而情况一方面给当地百姓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也增加了火箭发射的经济成本和工作难度。
但是在海上发射就大不一样了,可以灵活的选择发射地点,并且火箭的航区和残骸溅落区大多也都是公海,不用担心人员的安全性问题。
其次就是可以实现在赤道发射,不仅能节省卫星调姿变轨的燃料,还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转的力量,为火箭省力,进一步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效降低火箭发射和卫星运营成本。
在此之前,我国最接近赤道的发射场是海南省的文昌发射中心,这里的维度为北纬19度,虽然说已经是我国陆地最南的部分了,但是离赤道还是有一段距离,不能做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地球自转的力量提高火箭性能。
而在海上发射,就能够自由选择火箭发射的纬度,让在零纬度的赤道发射不再是梦!
不过大家也都注意到了,这一次我国发射长征11号运载火箭选在了渤海地区,并没有在赤道上,这是为什么呢?
在虎哥看来,这应该是我国航天科研人员考虑到毕竟是第一次海上发射的求稳选择,毕竟渤海靠近陆地,不管是技术调整,还是火箭的整备工作都要更加的方便一些。
与此同时使用这样一款固体燃料的火箭,也是因为这一因素,毕竟固体燃料火箭相比液体燃料火箭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更加可靠,维护方便,发射流程简单。
这也是军用弹道导弹都是用固体燃料的原因。
不过在未来真正在赤道发射的,还得是液体燃料运载火箭,毕竟液体燃料运载火箭相比固体燃料比冲高的多,运载能力也更容易做大。这也是为什么民用运载火箭大多都是液体燃料的原因。
总之,这一次海上发射,实现了“航天+海工”的技术融合,突破海上发射稳定性、无线通信可靠性等关键技术,全面验证海上发射技术流程,为我国后续大规模的海上发射奠定了基础。
最后虎哥说一句,这一次和前几天的发射不一样,只是单纯的航天试验,真的没有震慑某国的意思,请大家不要过度联想
看的不过瘾?
2019年6月5日12时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将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五颗商业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试验取得成功!
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
关注了这一次航天发射的小伙伴们相信都注意到了,除了在海上发射这一特殊的发射地点之外,此次航天发射的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
长征11号这款运载火箭使用了固体燃料推进剂,和以往采用液体燃料的运载火箭大不相同。
实际上,长征11号火箭是我国长征运载火箭家族中的第一种固体运载火箭,属于快速响应机动固体火箭,跟普通的需要在发射塔上起飞的运载火箭完全不同。
该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研制,使用成熟的火(导)箭(弹)总体和固体发动机技术。
采用了国际首创的星箭一体化技术,在国内首次采用栅格舵控制技术,是我国新一代具有快速集成、快速入轨能力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形成了我国空间快速响应能力。
长征11号是四级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全长20.8米,起飞质量57.7吨,最大箭体直径2米,有直径1.6米和2米的两种整流罩。
主要用于1000公里以下近地轨道及太阳同步轨道。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420公斤,500公里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610公斤。
长征11号运载火箭具有非常鲜明的技术特征,采用筒式机动冷发射,火箭是预封装的,可整体存储。
看到这里很多小伙伴是不是都觉得有些熟悉?这怎么和路基弹道导弹这么像啊?
大家的疑惑并没有错,实际上,此次发射成功的长征11号运载火箭,就是民用化的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
小样,别以为你刷成白色,咱们就认不出你这个曾经的弹道导弹了~
▲2014年珠海国际航展,航天科技集团展示的长征11号的快速反应机动性发射车
当然了,两者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长征11号并非东风-31的简单“军转民”,其在改进中也融入了很多更先进的技术。
与此同时,为了这次海上发射,长征11号还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使其载荷更大,射程更远。
那么为什么这一次的发射任务,要定在海上呢?这方面主要有下面这两点考虑。
首先就是解决火箭残骸的落区问题。
大家都知道,运载火箭往往都是分成好几级的,在飞行过程中会多次进行舱段的分离;不过,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多,以前的定好的火箭残骸落区如今很多都不再是绝对的无人区。
结果这就导致如今在设计火箭的飞行轨迹时,宁可牺牲运载能力也要尽量避开村镇。同时,在每次发射任务之前,还要将落区内百姓疏散到安全地带,保障人员安全。
不过哪怕是这样,大家也经常能够看到有些火箭残骸落在了村子旁边,甚至是砸坏了村民的房屋,不过好在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员因此伤亡。
而情况一方面给当地百姓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也增加了火箭发射的经济成本和工作难度。
但是在海上发射就大不一样了,可以灵活的选择发射地点,并且火箭的航区和残骸溅落区大多也都是公海,不用担心人员的安全性问题。
其次就是可以实现在赤道发射,不仅能节省卫星调姿变轨的燃料,还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转的力量,为火箭省力,进一步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效降低火箭发射和卫星运营成本。
在此之前,我国最接近赤道的发射场是海南省的文昌发射中心,这里的维度为北纬19度,虽然说已经是我国陆地最南的部分了,但是离赤道还是有一段距离,不能做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地球自转的力量提高火箭性能。
而在海上发射,就能够自由选择火箭发射的纬度,让在零纬度的赤道发射不再是梦!
不过大家也都注意到了,这一次我国发射长征11号运载火箭选在了渤海地区,并没有在赤道上,这是为什么呢?
在虎哥看来,这应该是我国航天科研人员考虑到毕竟是第一次海上发射的求稳选择,毕竟渤海靠近陆地,不管是技术调整,还是火箭的整备工作都要更加的方便一些。
与此同时使用这样一款固体燃料的火箭,也是因为这一因素,毕竟固体燃料火箭相比液体燃料火箭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更加可靠,维护方便,发射流程简单。
这也是军用弹道导弹都是用固体燃料的原因。
不过在未来真正在赤道发射的,还得是液体燃料运载火箭,毕竟液体燃料运载火箭相比固体燃料比冲高的多,运载能力也更容易做大。这也是为什么民用运载火箭大多都是液体燃料的原因。
总之,这一次海上发射,实现了“航天+海工”的技术融合,突破海上发射稳定性、无线通信可靠性等关键技术,全面验证海上发射技术流程,为我国后续大规模的海上发射奠定了基础。
最后虎哥说一句,这一次和前几天的发射不一样,只是单纯的航天试验,真的没有震慑某国的意思,请大家不要过度联想
看的不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