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晚年,为避免25王未来造反,采取了2项堪称儿戏的措施!

2023-09-27 13:34:49   

朱元璋到了自己的晚年,也开始后悔当初轻易杀了对自己大封子弟提意见的人。当然作为专权惯了的开国帝王,朱元璋对此虽然后悔,但是却不会轻易的对外表现出来。朱元璋之所以开始担心在外的藩王,有两大原因:第一是太子朱标身体越来越差,到洪武后期,已经常年卧病在床,不用说参与国事,就是日常生活都已经不能自理。太子朱标根正M红,既是长子又是马皇后的亲生,因此任何其他皇子功劳再高、实力再强,都不可能挑战太子的地位。正常情况下,在他朱元璋身后的权力过渡本来应该很丝滑。但是朱标的病入膏肓彻底改变了原先的传位计划;最终朱标比朱元璋本身还早挂了整整七年!朱元璋只好把当时仅仅14岁的皇太孙朱允炆推到了前台。问题是当时朱元璋前面分封的25个王;



最年轻的都已经30多岁,年龄排名靠前的都40多岁了。让他们马上臣服一个14岁的孩子,实在是说不过去。更重要是长期分封在北方,面对北元斗争第一线的几个王爷,他们很多都是身经百战,而且此时都手握重兵。比如负责防御关外朵颜三卫的17子宁王朱权,手下居然有8万精锐铁骑;几乎占据明朝初年全国可以动用的,战略机动主力的三分之一。还有一个年龄更大,野心也更大的老4,也就是燕王朱棣。虽然手下兵马没有宁王那么多,但是对外展示出来的权谋却更明显。外界一直公开传说,25个王中,这个老四朱棣有雄才大略,最像朱元璋本人。连当时的路人都知道这一点,让朱元璋在后期也不得不担心。但是此时能制衡诸王的朝廷重臣,死的死杀的杀,显然是指望不上了。



于是朱元璋趁着自己还健在,采取了两个临时措施。第一是给诸王下诏,明文规定:“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用白话说,就是你们这些本朝的藩王,与汉代的刘姓诸侯王是不一样的。第一没有所谓的封国,所封地方的民政事务,仍然由朝廷派遣的官员全权管理,藩王无权干涉;也没有对分封地方的收税、判断地方民事政务的权力。说白了,就是只有一个王号,另外有带兵的权力;但是管军不管民;更不管税收与财政。朱元璋认为用这一点就可以管住所有25个朱姓王。问题是他本人健在自然没有问题,但是很多王爷,特别是北方边防区的王爷手握重兵,一旦朱元璋本人不在了;只要手里有兵,立即从地方抢得人财物的所有权益,不是易如反掌吗?因此朱元璋的封王而不锡土,

图片



不是他本人过于自信,就是明显的自欺欺人。除此之外,朱元璋还搞了另外一个无用功,这就是把25个王爷,全都招到京师,让他们集体排队给毛头小子朱允炆磕头,意思未来都愿意接受这个皇太孙的领导。这批王爷们也只好硬着头皮去磕,毕竟老头子还端坐在上面!但是出了大殿就都开始回头呸呸吐唾沫,认为是故意折损并开涮他们这些叔叔辈!尤其是燕王与宁王这两个。从此时就已经有了公开造反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