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关于主权债券和信用评级的对话
2017-10-29 13:06:53
“你印堂发暗,灰头土脸,难看得很,两眼无神,你这是怎么了?”王大夫一见到我,就关切地问道。
我吓了一跳。我自己没觉得啥,这一阵子吃嘛嘛香,睡觉一夜难得起来一回,每天照常码字,没啥不正常的,唯一懊恼的是自己的小肚子,怎么都不好减下去。听王大夫这么一说,吓得赶紧拿起手机,用自拍镜头照了照,也没有觉得像王大夫说的那么严重。
“我是老中医了,一辈子看了多少病人?有病没病,我一看一个准。别逞强,我给你把把脉。”王大夫不由分说,抓过我的手放在桌子上就开始把脉,神色时而严峻,时而若有所思,看得我一惊一乍的,难不成我中了什么邪毒?而我自己还不知道。
王大夫放开我的手,沉思半晌,我忍不住着急地问道:“怎么样?什么毛病,严重吗?要吃药不?”
王大夫对我说道:“你昨天不是说,要过来和我谈谈主权债券的事情吗?先别谈那个,看好你的病再说。”
“我到底得的是什么病?为什么我自己不知道,别人也看不出来?”我纳闷地问王大夫。心想可别有什么内病,这年头什么都可以有,就是千万别有病。
王大夫不紧不慢地倒了一杯茶递给我,说道:“你没啥毛病,我也知道你没啥毛病,但是刚才你很紧张,对不对?如果我给你开了药,你也会老老实实拿去煎药来喝,对吧?”
我心里暗骂这老家伙,歪嘴和尚念《绿经》—— 不是正经货。说道:“那你刚才为啥要说我有病?要是真的有病,当然要吃药了。”
王大夫换了一副脸色,笑眯眯地看着我气急败坏的样子,说道:“如果我是负责给病人健康打分的评级机构,那会怎么样?”
我一下子醒悟过来:“你的意思是,评级机构和诊断的医生一样,如果胡言乱语,就会误导市场。”
王大夫说道:“没错。如果我的诊断意见,是拿来做参军入伍的证明,是拿来做入职的健康凭证。你想想看,一纸诊断证书,会影响多少人的前途命运?”
我点点头,脾气平息了下来,觉得这大夫比喻不错,于是表示同意:“评级机构也是这样,一个评级打分高低,能够决定某个国家财政的生死存亡。道理都是一样的。”
王大夫说道:“健康证明,医疗证明还是好的了。起码你可以选择不同的医生,比如说你,我把脉你可以不相信,还可以去大医院化验证实一下。这全球的金融评级,全都掌控在美国几大公司手里,不服也没地方说理去。”
的确,全球的金融信誉评级,特别是债券的评级,都掌控在美国三大评级机构手里 ——惠誉、穆迪、标普,也就是全球各个国家的债券信用级别,都由美国人说了算,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总而言之,话语权就在美国人手上,连老牌金融帝国英国都分不到这话语权。
当然了,这是帝国金融霸权的核心,威力不亚于美国横行全球的海军。在这样的年代,让美国海军去侵略哄抢一个国家,那是很难做到的事。但是华尔街不仅做到了,而且屡屡成功,金融机构评级下调发起攻击号角,各路资本撤离资产价格暴跌,然后华尔街进入抄底 ——这就是著名的金融“剪羊毛”。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典型的案例。
想到这里,我对王大夫说道:“这评级机构,放在医学界,就是医学权威了,人们也就听着什么就是什么,开什么药方就吃什么药,再贵的药,再有毒性的药,都会吃下去。”
王大夫说道:“心理学上有一句话,叫做预期的自我实现。当人们相信某个后果或者预言,就会引发一致行为,最后把预言弄成真的。比如说,我总说一个人有病,他就疑神疑鬼,最后没病也弄出病来。”
我想起一则关于香港的金融传言,每次播放《大时代》的时候,香港股市都会下跌,通过当年的金融风暴,加上媒体的渲染,香港股市已经如惊弓之鸟,还有了一个名字叫做“丁蟹效应”。这大概就是这种心理效应。
于是我对王大夫说道:“看来美国人很懂得这一套吓唬人的道道。”
王大夫严肃地说:“美国人可不止会吓唬人,他们也会杀人灭国。有这种威慑力基础,吓唬人才有分量。”
“那就没有人能够收拾得了美国这套话语权霸权吗?我不信,中国人就可以。”我对王大夫说道。
“没错,中国人前两天就干了一票,虽然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前一阵给中国降了级,但是中国财政部在香港发行美元债券,超额认购10倍多,还真是非常抢手。”王大夫微微一笑。
“这算是给美国一记耳光了。其实,中国压根儿就不缺这些钱,不要说区区20亿美元,前几个月要收购日本东芝存储器业务,开价最高的还不是中方只资本,一开口就是两百多亿美元,只可惜日本人不敢卖。否则这点钱,中国人眼睛都不眨一下。”我随着王大夫的话,心情也舒畅了一些。
“银行家嘛,晴天给你送雨伞,雨天要把雨伞收回去。都是嫌贫爱富,唯利是图的主,知道钱投资在中国这里绝对安全,所以才不会理会什么美国的评级。”王大夫笑笑说道。
“我前一阵写过一篇文章,金融战争——风暴潮和防波堤(点击链接看文章)。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来了。”乌鸦嘴一说就准,我不免几分得意。
王大夫笑道:“其实你也还有另外一篇文章,从数字传销货币到金融风暴眼(点击链接看文章),特别是预言了韩日产业会成为风暴眼。也算是眼光不错了。”
受人表扬,总是比较开心的,我把话题转了回来:“这次发行债券,时机也选得好,正好是大会结束,美国总统要来访之际。名义上是卖债券,其实是拉人站边。”
“没错,买卖债券不仅是生意,更重要的是合作态度。其实这类债券利息很低,又是长期债券,除了稳定,利润并不算高。超额10倍认购,算是金融立场上站在了中国一边,不鸟美国人了。”王大夫顺着我的话说。
“也就是说,美国想发动对中国的金融战,结果还没有动手,吹号手的号角就被打掉了。”我端起茶,喝了一口。
“不过,也别轻视了美国的金融力量,你看之前的南欧四猪、还有俄罗斯,哪个中了招,不都是受伤累累?”王大夫的话,倒是有几分道理。
“你的意思是,现在中国有了‘金融’金钟罩,以后会不会有一个‘中国例外论’的调调出来,就是美国这一类手段,到了中国就失灵。”我说道,一边想起以前的“美国例外论”,想着西方这些人,就喜欢捣鼓新概念,说不定会捣鼓出一个“中国例外论”的东西来,区别于“崩溃论”和“威胁论”。
“千万不要以为有什么‘例外论’,这个世界哪里有什么例外了?都是强者说话,一力降十会,没有中国强大经济基础,这评级武器杀伤力也是够大的。”王大夫给我指正了一下。
“对对对,没有什么例外论。都是靠实力,想要赢得胜利,就不能投机取巧。”我一下子醒悟过来。
“这下就好了,中国就这么轻轻发一笔债券,所有唱空中国的调调,都烟消云散。”王大夫续了一些茶水,一脸轻松。
“对对对,还顺便给美国评级机构抽了一巴掌。”我哈哈大笑。
“这次债券发行,十倍的超额认购,意味着中国以后打通了国际融资渠道。以后无论是国内建设,还是国际上的‘一带一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很方便就能够融到大量资金。”王大夫缓缓说道。
“其实,更重要的是,通过金融合作,这些国外的金融机构,无论是华尔街,还是伦敦金融街,从此就主动把半条命和我们捆绑在了一起,所谓的‘命运共同体’就是这样的了。以后谁再继续唱空中国,自然有人站出来挡子弹。”我笑道。
“哎。想不到,西方的金融机构,这么低的利率,最终还是把自己给出卖了。抛弃了所有的立场和意识形态。”我继续说道。
“哪里有什么立场了?金融资本家,再理性冷酷不过,哪里安全钱就往哪里去。当年他们选择美国,如今他们选择中国,都是利益算计而已。”王大夫冷笑道。
“所以,哪一天华尔街把美国卖了,也没啥奇怪的。只要价格足够高。中美较量,到头来早晚走到这一步。”我接上话。
“其实,中美之间,无论是打脸,还是唱空抹黑,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王大夫叹了一口气。
“为什么会这么说?中美可是持久战。”我有点奇怪,于是问道。
“美国中了新自由主义的毒药,病入膏肓,积重难返。这一回,金融评级这种超级核武器,也开始失效。中国的经济,让他剪不到羊毛,前途难料啊。”王大夫说道。
“是啊,大国的垮塌,都不是渐进的,往往都是轰然倒下。病去如抽丝,病来如山倒。”我点点头。
谈完一席话,告别王大夫的诊所。一路上总在想,大国成败得失,其实历史教科书上都写得明明白白,为什么很多事情无法扭转呢?大概利益集团的过度膨胀,就像人体的癌细胞一样,当扩散到一定范围,想要治疗就千难万难了,所以真正高明的大夫,应该是治未病之病,真正的名将,应该是“善战者无赫赫功名”。
我吓了一跳。我自己没觉得啥,这一阵子吃嘛嘛香,睡觉一夜难得起来一回,每天照常码字,没啥不正常的,唯一懊恼的是自己的小肚子,怎么都不好减下去。听王大夫这么一说,吓得赶紧拿起手机,用自拍镜头照了照,也没有觉得像王大夫说的那么严重。
“我是老中医了,一辈子看了多少病人?有病没病,我一看一个准。别逞强,我给你把把脉。”王大夫不由分说,抓过我的手放在桌子上就开始把脉,神色时而严峻,时而若有所思,看得我一惊一乍的,难不成我中了什么邪毒?而我自己还不知道。
王大夫放开我的手,沉思半晌,我忍不住着急地问道:“怎么样?什么毛病,严重吗?要吃药不?”
王大夫对我说道:“你昨天不是说,要过来和我谈谈主权债券的事情吗?先别谈那个,看好你的病再说。”
“我到底得的是什么病?为什么我自己不知道,别人也看不出来?”我纳闷地问王大夫。心想可别有什么内病,这年头什么都可以有,就是千万别有病。
王大夫不紧不慢地倒了一杯茶递给我,说道:“你没啥毛病,我也知道你没啥毛病,但是刚才你很紧张,对不对?如果我给你开了药,你也会老老实实拿去煎药来喝,对吧?”
我心里暗骂这老家伙,歪嘴和尚念《绿经》—— 不是正经货。说道:“那你刚才为啥要说我有病?要是真的有病,当然要吃药了。”
王大夫换了一副脸色,笑眯眯地看着我气急败坏的样子,说道:“如果我是负责给病人健康打分的评级机构,那会怎么样?”
我一下子醒悟过来:“你的意思是,评级机构和诊断的医生一样,如果胡言乱语,就会误导市场。”
王大夫说道:“没错。如果我的诊断意见,是拿来做参军入伍的证明,是拿来做入职的健康凭证。你想想看,一纸诊断证书,会影响多少人的前途命运?”
我点点头,脾气平息了下来,觉得这大夫比喻不错,于是表示同意:“评级机构也是这样,一个评级打分高低,能够决定某个国家财政的生死存亡。道理都是一样的。”
王大夫说道:“健康证明,医疗证明还是好的了。起码你可以选择不同的医生,比如说你,我把脉你可以不相信,还可以去大医院化验证实一下。这全球的金融评级,全都掌控在美国几大公司手里,不服也没地方说理去。”
的确,全球的金融信誉评级,特别是债券的评级,都掌控在美国三大评级机构手里 ——惠誉、穆迪、标普,也就是全球各个国家的债券信用级别,都由美国人说了算,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总而言之,话语权就在美国人手上,连老牌金融帝国英国都分不到这话语权。
当然了,这是帝国金融霸权的核心,威力不亚于美国横行全球的海军。在这样的年代,让美国海军去侵略哄抢一个国家,那是很难做到的事。但是华尔街不仅做到了,而且屡屡成功,金融机构评级下调发起攻击号角,各路资本撤离资产价格暴跌,然后华尔街进入抄底 ——这就是著名的金融“剪羊毛”。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典型的案例。
想到这里,我对王大夫说道:“这评级机构,放在医学界,就是医学权威了,人们也就听着什么就是什么,开什么药方就吃什么药,再贵的药,再有毒性的药,都会吃下去。”
王大夫说道:“心理学上有一句话,叫做预期的自我实现。当人们相信某个后果或者预言,就会引发一致行为,最后把预言弄成真的。比如说,我总说一个人有病,他就疑神疑鬼,最后没病也弄出病来。”
我想起一则关于香港的金融传言,每次播放《大时代》的时候,香港股市都会下跌,通过当年的金融风暴,加上媒体的渲染,香港股市已经如惊弓之鸟,还有了一个名字叫做“丁蟹效应”。这大概就是这种心理效应。
于是我对王大夫说道:“看来美国人很懂得这一套吓唬人的道道。”
王大夫严肃地说:“美国人可不止会吓唬人,他们也会杀人灭国。有这种威慑力基础,吓唬人才有分量。”
“那就没有人能够收拾得了美国这套话语权霸权吗?我不信,中国人就可以。”我对王大夫说道。
“没错,中国人前两天就干了一票,虽然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前一阵给中国降了级,但是中国财政部在香港发行美元债券,超额认购10倍多,还真是非常抢手。”王大夫微微一笑。
“这算是给美国一记耳光了。其实,中国压根儿就不缺这些钱,不要说区区20亿美元,前几个月要收购日本东芝存储器业务,开价最高的还不是中方只资本,一开口就是两百多亿美元,只可惜日本人不敢卖。否则这点钱,中国人眼睛都不眨一下。”我随着王大夫的话,心情也舒畅了一些。
“银行家嘛,晴天给你送雨伞,雨天要把雨伞收回去。都是嫌贫爱富,唯利是图的主,知道钱投资在中国这里绝对安全,所以才不会理会什么美国的评级。”王大夫笑笑说道。
“我前一阵写过一篇文章,金融战争——风暴潮和防波堤(点击链接看文章)。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来了。”乌鸦嘴一说就准,我不免几分得意。
王大夫笑道:“其实你也还有另外一篇文章,从数字传销货币到金融风暴眼(点击链接看文章),特别是预言了韩日产业会成为风暴眼。也算是眼光不错了。”
受人表扬,总是比较开心的,我把话题转了回来:“这次发行债券,时机也选得好,正好是大会结束,美国总统要来访之际。名义上是卖债券,其实是拉人站边。”
“没错,买卖债券不仅是生意,更重要的是合作态度。其实这类债券利息很低,又是长期债券,除了稳定,利润并不算高。超额10倍认购,算是金融立场上站在了中国一边,不鸟美国人了。”王大夫顺着我的话说。
“也就是说,美国想发动对中国的金融战,结果还没有动手,吹号手的号角就被打掉了。”我端起茶,喝了一口。
“不过,也别轻视了美国的金融力量,你看之前的南欧四猪、还有俄罗斯,哪个中了招,不都是受伤累累?”王大夫的话,倒是有几分道理。
“你的意思是,现在中国有了‘金融’金钟罩,以后会不会有一个‘中国例外论’的调调出来,就是美国这一类手段,到了中国就失灵。”我说道,一边想起以前的“美国例外论”,想着西方这些人,就喜欢捣鼓新概念,说不定会捣鼓出一个“中国例外论”的东西来,区别于“崩溃论”和“威胁论”。
“千万不要以为有什么‘例外论’,这个世界哪里有什么例外了?都是强者说话,一力降十会,没有中国强大经济基础,这评级武器杀伤力也是够大的。”王大夫给我指正了一下。
“对对对,没有什么例外论。都是靠实力,想要赢得胜利,就不能投机取巧。”我一下子醒悟过来。
“这下就好了,中国就这么轻轻发一笔债券,所有唱空中国的调调,都烟消云散。”王大夫续了一些茶水,一脸轻松。
“对对对,还顺便给美国评级机构抽了一巴掌。”我哈哈大笑。
“这次债券发行,十倍的超额认购,意味着中国以后打通了国际融资渠道。以后无论是国内建设,还是国际上的‘一带一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很方便就能够融到大量资金。”王大夫缓缓说道。
“其实,更重要的是,通过金融合作,这些国外的金融机构,无论是华尔街,还是伦敦金融街,从此就主动把半条命和我们捆绑在了一起,所谓的‘命运共同体’就是这样的了。以后谁再继续唱空中国,自然有人站出来挡子弹。”我笑道。
“哎。想不到,西方的金融机构,这么低的利率,最终还是把自己给出卖了。抛弃了所有的立场和意识形态。”我继续说道。
“哪里有什么立场了?金融资本家,再理性冷酷不过,哪里安全钱就往哪里去。当年他们选择美国,如今他们选择中国,都是利益算计而已。”王大夫冷笑道。
“所以,哪一天华尔街把美国卖了,也没啥奇怪的。只要价格足够高。中美较量,到头来早晚走到这一步。”我接上话。
“其实,中美之间,无论是打脸,还是唱空抹黑,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王大夫叹了一口气。
“为什么会这么说?中美可是持久战。”我有点奇怪,于是问道。
“美国中了新自由主义的毒药,病入膏肓,积重难返。这一回,金融评级这种超级核武器,也开始失效。中国的经济,让他剪不到羊毛,前途难料啊。”王大夫说道。
“是啊,大国的垮塌,都不是渐进的,往往都是轰然倒下。病去如抽丝,病来如山倒。”我点点头。
谈完一席话,告别王大夫的诊所。一路上总在想,大国成败得失,其实历史教科书上都写得明明白白,为什么很多事情无法扭转呢?大概利益集团的过度膨胀,就像人体的癌细胞一样,当扩散到一定范围,想要治疗就千难万难了,所以真正高明的大夫,应该是治未病之病,真正的名将,应该是“善战者无赫赫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