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口:阿亚无人机大战算啥?我军火箭炮能打无人机和巡飞弹,先进十倍
2020-10-07 09:03:54
再别吹阿亚无人机大战了,中国的火箭炮就能打无人机和巡飞弹,不需机场,任何地理环境都能打。
最近的阿亚战争成为军事爱好者关注的焦点,有人甚至耸人听闻的感叹到一辆辆坦克装甲车以及军用卡车还没有到战场上,半路就被无人机摧毁了,以后还要什么陆军?以后的战争就是无人机的天下,其他武器装备基本全废了。
在阿亚战场上威力最大的无人机是土耳其制造的TB-2无人机:TB2是土耳其卡勒·巴卡公司研发的中型长航时战术无人机,这种无人机的最大起飞重量只有630千克,能够携带2枚小型空对地导弹或者激光制导炸弹,续航时间超过20小时,最大升限超过8000米。比起中国出口型的翼龙和彩虹无人机性能上还差了一个等级,它的作用被阿亚这种低技术战争无限夸大了。
这种过度的夸张违背了几个基本事实。


首先,凡是机场起降的无人机,在高烈度战争中机场被摧毁后,依靠机场起降的无人机基本从战场上出局是绝对的。
二是,阿亚战争的双方都没有完整的体系作战,面对军事强国完整的防御体系,双方拥有的全部低技术的,慢速度不隐身的无人机,在中高烈度的高技术战争中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

三是,中国有远超阿亚战争的高技术陆战武器,火箭炮就可以发射不依靠机场的无人机和巡飞弹,即便与最强的世界军事强国作战,仍然优势明显。
新闻或媒体上的资讯有时会被人误导,比如最近阿亚战争的视频,会给人感觉阿方一面倒地取得战场优势,事实上阿塞拜疆的总参谋长被免职,就说明战场态势并非一面倒。阿亚战争就是两菜鸟互啄,有启示但没有代表性,大国是打体系战,不可能让坦克裸奔。
中国陆军除了有“火力不足恐惧症”,还有“防空不足恐惧症”,之前我们在“军改系列文”里,多次对中美两家陆军的防空力量进行对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我军的野战防空都胜出一筹。20年前的“ 新三打 ”就有“打无人机”,战时陆军各级的防空力量是下沉一级。伴随防空的除了有HQ-7/17,还有大量的自行高炮、弹炮一体,以及超配的单兵防空导弹;就连反坦克的HJ-10都赋予打直升机的性能。
中国军队里有大量的无人机,军改后很多年纪大的飞行员都转行去当无人机的操纵员,当然这些无人机是属于空军的编制,但是打击敌装甲是他们的任务之一。不说空军的无人机,陆军自己的编制里就有反辐射无人机ASN-301(一车6机) 和 巡飞弹(ZT25/60,CH901、CM501X/XA ,还有多种单兵巡飞弹),反辐射无人机干掉对方的雷达和野战防空力量,巡飞弹发射之后在战场低空巡航,发现目标可以自杀式的自主攻击。


火箭炮WS-43也是一种巡飞弹,最大射程为60千米,能够搭载一个质量为20千克的战斗部,滞空时间超过30分钟。

从空中精确打击坦克装甲车,无人机和巡飞弹只是其中的两种手段,还有一种方式是军迷不太关注的,就是用火箭炮投送攻顶的反装甲子母弹药,当然还有战机空投的撒布器。到达目标上空抛出的子弹药,在弹出降落伞缓缓下降的过程中,红外寻的头自主寻找目标,然后发起攻击,专炸坦克最薄弱的顶部。即使坦克装甲车处于是熄火状态,只要余热的红外信号与背景有明显差异就可以被识别,对付敌车队、装甲集群特别有效。前提是有精准的战场侦察和定位和通信能力,做到发现即摧毁,小国就只能玩阿亚这种简单游戏。
有时军迷从爱好的角度一般最关注战斗机、航母、坦克等明星装备,不太关注一些不起眼的装备,这是很自然的,毕竟它们是各军种中最复杂、最能代表技术先进性的装备。但是军事强国的标志之一就是体系齐全,没有明显的短板;以及对付一种装备有N种手段(战术),战术手段多意味着敌人防不胜防。
对于中国来说,无人机的发展瞄准的是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国可以做到,火箭炮能够把无人机投送400公里外,歼16可以投送到2000公里以外,轰6能够把无人机投送到5000公里以外,最新的彩虹5无人机可以把自杀性无人机投送到10000公里以外,这才是最强大的无人机作战。

我们的对手很清楚这一点。
最近的阿亚战争成为军事爱好者关注的焦点,有人甚至耸人听闻的感叹到一辆辆坦克装甲车以及军用卡车还没有到战场上,半路就被无人机摧毁了,以后还要什么陆军?以后的战争就是无人机的天下,其他武器装备基本全废了。
在阿亚战场上威力最大的无人机是土耳其制造的TB-2无人机:TB2是土耳其卡勒·巴卡公司研发的中型长航时战术无人机,这种无人机的最大起飞重量只有630千克,能够携带2枚小型空对地导弹或者激光制导炸弹,续航时间超过20小时,最大升限超过8000米。比起中国出口型的翼龙和彩虹无人机性能上还差了一个等级,它的作用被阿亚这种低技术战争无限夸大了。
这种过度的夸张违背了几个基本事实。
首先,凡是机场起降的无人机,在高烈度战争中机场被摧毁后,依靠机场起降的无人机基本从战场上出局是绝对的。
二是,阿亚战争的双方都没有完整的体系作战,面对军事强国完整的防御体系,双方拥有的全部低技术的,慢速度不隐身的无人机,在中高烈度的高技术战争中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
三是,中国有远超阿亚战争的高技术陆战武器,火箭炮就可以发射不依靠机场的无人机和巡飞弹,即便与最强的世界军事强国作战,仍然优势明显。
新闻或媒体上的资讯有时会被人误导,比如最近阿亚战争的视频,会给人感觉阿方一面倒地取得战场优势,事实上阿塞拜疆的总参谋长被免职,就说明战场态势并非一面倒。阿亚战争就是两菜鸟互啄,有启示但没有代表性,大国是打体系战,不可能让坦克裸奔。
中国陆军除了有“火力不足恐惧症”,还有“防空不足恐惧症”,之前我们在“军改系列文”里,多次对中美两家陆军的防空力量进行对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我军的野战防空都胜出一筹。20年前的“ 新三打 ”就有“打无人机”,战时陆军各级的防空力量是下沉一级。伴随防空的除了有HQ-7/17,还有大量的自行高炮、弹炮一体,以及超配的单兵防空导弹;就连反坦克的HJ-10都赋予打直升机的性能。
中国军队里有大量的无人机,军改后很多年纪大的飞行员都转行去当无人机的操纵员,当然这些无人机是属于空军的编制,但是打击敌装甲是他们的任务之一。不说空军的无人机,陆军自己的编制里就有反辐射无人机ASN-301(一车6机) 和 巡飞弹(ZT25/60,CH901、CM501X/XA ,还有多种单兵巡飞弹),反辐射无人机干掉对方的雷达和野战防空力量,巡飞弹发射之后在战场低空巡航,发现目标可以自杀式的自主攻击。
火箭炮WS-43也是一种巡飞弹,最大射程为60千米,能够搭载一个质量为20千克的战斗部,滞空时间超过30分钟。
从空中精确打击坦克装甲车,无人机和巡飞弹只是其中的两种手段,还有一种方式是军迷不太关注的,就是用火箭炮投送攻顶的反装甲子母弹药,当然还有战机空投的撒布器。到达目标上空抛出的子弹药,在弹出降落伞缓缓下降的过程中,红外寻的头自主寻找目标,然后发起攻击,专炸坦克最薄弱的顶部。即使坦克装甲车处于是熄火状态,只要余热的红外信号与背景有明显差异就可以被识别,对付敌车队、装甲集群特别有效。前提是有精准的战场侦察和定位和通信能力,做到发现即摧毁,小国就只能玩阿亚这种简单游戏。
有时军迷从爱好的角度一般最关注战斗机、航母、坦克等明星装备,不太关注一些不起眼的装备,这是很自然的,毕竟它们是各军种中最复杂、最能代表技术先进性的装备。但是军事强国的标志之一就是体系齐全,没有明显的短板;以及对付一种装备有N种手段(战术),战术手段多意味着敌人防不胜防。
对于中国来说,无人机的发展瞄准的是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国可以做到,火箭炮能够把无人机投送400公里外,歼16可以投送到2000公里以外,轰6能够把无人机投送到5000公里以外,最新的彩虹5无人机可以把自杀性无人机投送到10000公里以外,这才是最强大的无人机作战。
我们的对手很清楚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