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实的印军:一位中国军官两度留学印度经历

2020-06-21 07:57:53   


我分别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8月和2008年6月至2009年4月,分别赴印度陆军教育军官学院、印度国防管理学院进行军事交流,与印度军队及印度社会有过“零距离”接触,印军及印度社会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殖民痕迹
时至今日,印军军官制度、印度军队文化以及印度军营建筑等,仍保持着英军殖民文化的印迹。
我第一次去的是印度陆军教育军官学院。教育军官是印度陆军的一个兵种,主要负责参谋和培训工作。陆军教育军官学院位于印度中央邦的PARCHMARHI,这个邦位于印度中部,首府是博帕尔市。1984年12月,美国农药厂氰化物严重泄露事件就发生在该市。


PARCHMARHI是印度著名的旅游圣地,也是印度国家自然保护区。学院的前身是100多年前的英军军官疗养地,学校的主建筑上还刻着1875年的字样。学院的院徽是一把火炬,教室是简陋的平房,看上去已有年头了,是当年英军留下的。




我所住过的宿舍前的大树,见证了它的年轮。


猴子,是印度诸神之一,随处可见。道路旁,不经意间就会有一只猴子在紧盯着你。


期间,我参观了位于印度南部惠灵顿大山深处的印军三军联合参谋学院。这里同样是当年英军的宿营地。透过当年英军军官使用的跑马场和高尔夫球场,可看到他们在这块土地上曾经的骄奢生活。




等级森严
英国当年殖民印度时,印度人在英军中只能充当低人一等的低级委任军官,职责是帮助英军军官管理印度士兵。现在,印军仍保留着这一传统,形成了印军特有的等级制度。印军中阶层差别明显,比如军官食堂、低级委任军官食堂、士兵食堂是严格分开的,即使举办娱乐活动时,军官家属、低级委任军官家属也是严格分开的,平日里更是没有往来。


军官与士兵不交流
我第二次去的是印度国防管理学院。这是印度三军和海岸警卫队上校一级的军官培训学院。位于印度中南部安德拉邦海德拉巴市。


来学习的军官经过了一套标准程序的筛选,基本是都是经历较为丰富,资历较深,表现较为优秀的军官。


学员中大部分军官学习比较认真,学院也鼓励学员争优创先。考试取得优秀的学员单独受到印度高级官员的接见并合影。


印度军官间的交流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是家庭聚会,二是各种晚会,多不胜数。




但是,军官和士兵之间就没有什么交流了。生活中,能和印度士兵照个相的印度军官我几乎没见过,森严的等级制度拉远了印度军队官兵之间的关系。更为奇怪的是,和我合影的这个印度士兵,是尼泊尔人。他告诉我,尼泊尔人可以在印度军队服役,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印度那么担心尼泊尔、不丹会离心印度。


印度军官一般在一个地方服役二至三年后都会轮岗,变换工作地域。只要看到他们资历章上有这个蓝底白色向上箭头标志的,就表示曾在高原地区服过役。我接触的绝大部分陆军军官都有在中印边境地区工作的经历。


印度绝大多数人都信奉宗教,约82%的人信奉印度教。公开资料显示,约12%信奉伊斯兰教,约2%信奉基督教,约2%信奉锡克教,佛教徒只占约0.77%。另外还有耆那教、拜火教、犹太教等等。军营中也一样,军官士兵都信教,主要是印度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印度较大一点的军营中,一般都设有印度寺庙、清真寺和教堂,而且遇到不同宗教节日时,军营中的长官都会到场,以显示不同宗教的平等融合。


印度军官:中国甩出印度好“几条街”
印度也是一个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泰姬陵、甘地享誉世界。


这是印度最南端的海港城市科钦,当地人把这个渔网叫“中国渔网”,相传是远古时期由中国传到印度的。印度的中国餐馆比比皆是,但与地道的印度餐相比,中国餐远非正宗了。


Infosys是班加罗尔一家有名的计算机软件企业,代表了印度软件业发展的缩影。


华丽优美的Infosys公司内部与公司外部印度社会落后混乱的状态形成强烈的反差。


期间,我还随印度军官代表团来到了中国,访问了我们的北京、上海、南京和香港。印度军官感慨,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已经甩出印度好“几条街”了。


对于印度社会的认识,张文木老师的一段话我给我很大启发。他说:“印度并不是个强国,原因就是它的所有制和意识形态全被英国人踩碎了。印度经济被庞杂的——封建的、买办的和国家的——产权所有制关系所困扰,其意识形态又被庞杂的各式民族宗教问题所困扰。印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宗教,神多了,老百姓的心就散了。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国没有那么多宗教,共产党员也不能信宗教,这是中国发展快于印度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个中心为‘忠’,两个忠心为‘患’,心里有二主,万事不成。意识形态碎了,人心就游移了。”
当时,在我接触的大多数印度军官中,都认为中印之间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希望中印两国能和平共处,合作发展。遗憾的是,这几年,印度军队不断在边境制造事端。在此,需要警告印方的是:务必不要对当前形势做出误判,务必不要低估中方维护领土主权的坚定意志,以免重演过年的悲剧。